“女版王朔”鲍鲸鲸:“怪趣味少女”的特异性《浮沉》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的台词犀利到尖酸刻薄,然而她的内心却“生如夏花”;她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算计”,但她其实充满阳光,这个自称“职业宅女”的少女,有着让人喟叹的不一样人生浮沉。
  ——《浮沉》导演滕华涛
  一年前的光棍节,电影《失恋33天》让原著作者鲍鲸鲸红透半边天;2012年7月,电视剧《浮沉》再次把身为编剧的她拉到了前台。这个“85后”女孩,写小说纯粹为了发泄,写商战剧却职场经验为零;喜欢帆布鞋长留海,喜欢玩豆瓣网攒黑胶唱片;她有着所有文艺女青年的眼神和习性,可扑面而来的“小清新”背后却是辛辣尖酸、洗练干净的调侃与自嘲。她被誉为“女版王朔”,却这样概括自己:“我就是一个‘怪趣味’姑娘,手机里永远只存13个人的号码,私人世界里非敌即友。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妇,学会做比萨和泡芙。”或许,“怪趣味少女”鲍鲸鲸的成长历程,也能给我们一些别样的启发。
  非主流家庭有个“怪味豆”小孩
  1987年8月的一个艳阳天,在北京某医院妇产科,鲍鲸鲸呱呱坠地了。看着眼前又红又软的小东西,文艺范十足的军人父亲搓搓手,嘿嘿地乐:“丫头片子,老爹的小情人,好。以后就当小情人养了。”
  “小情人”总是受关爱被纵容的,更何况鲍鲸鲸的父母是一对对生活特别从容淡定的夫妻,军人出身的父亲和身为全职主妇的母亲都奉行自然生长原则,对女儿没有太多想法和期望,所以,鲍鲸鲸得到了来自父母的最大限度的纵容。比如,从会说话起,鲍鲸鲸便拿腔拿调地叫母亲“赵女士”,而她喊一句,当妈的便乐滋滋地“哎”一句。又比如,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内向的鲍鲸鲸从不跟人打招呼,于是,经常有长辈跑到鲍鲸鲸母亲面前告状:“你们家鲍鲸鲸牛什么呀傲什么呀,走到门口都不理人。”鲍鲸鲸总是挺委屈地反驳:“我又不是专门负责打招呼的人。”每次听了,鲍鲸鲸的父母总会一笑而过,从不觉得她“不合群”是个问题。当父亲的甚至正襟危坐地教导女儿:“没有任何人能跟你走一辈子,朋友这事,能交到几个是几个,尽量把他们维系好,但不是说你到这世界上活一趟就是奔这事来的,这件事你可做可不做。”“平平安安长大,简简单单为人,就够了。”这是父母对她唯一的要求。
  就这样,鲍鲸鲸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长大。15岁时,她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酒量,每晚两听啤酒。鲍鲸鲸的父亲不仅不反对,每天还笑眯眯地及时为她做好“后勤供给”;17岁时,因为看了一部名叫《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电影,学音乐10年的鲍鲸鲸私自放弃本行去考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当父母的也只笑嘻嘻地说了句“你喜欢就好”;后来上了大学,成天忙着谈恋爱看影片到处玩,光美剧《六人行》就看了三遍,因为老逃课,老师打电话告状要劝退,鲍鲸鲸的母亲一边做家务一边淡定地在电话里问:“她专业课怎么样呢?”老师说还行。这位母亲便说:“那等她什么时候专业课不行了再说吧……”
  鲍鲸鲸的父亲是个军人,但回到家却文艺得一塌糊涂。从鲍鲸鲸出生那天起,他便让鲍妈在家安心当主妇。在随后的20多年里,鲍妈就是相夫教女,收养流浪猫狗,什么烦心事也没有。后来鲍鲸鲸父亲退休了,先是在家里种种花练练字,后来特无聊便开始学绣十字绣,给鲍妈绣手机链。鲍妈的幸福让鲍鲸鲸羡慕嫉妒恨,总想成为像母亲那样的女人,担当最纯粹的女性角色。无数次和闺密谈起理想时,鲍鲸鲸总是无限向往地说:“我的理想是像我妈一样做家庭主妇。我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必须存在的,她的个人价值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她活着就特别有价值。”
  鲍鲸鲸就这么没有出息地活着,率性而自我。很快到了2008年7月,鲍鲸鲸大学毕业了,但她只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上了一个月的班就跑回了北京,理由是吃不惯那里的东西。父母对她的骤然辞职没有丝毫惊讶,反而很雷人地支持:“养你这么大,不是为了让你找一个不开心的工作,然后每天愁眉苦脸回家的。你就先在家待着,我们养你养到25岁,25岁以后就找个人嫁了。再说,以你这种怪性格,还是别去社会上给大家添麻烦了。”鲍鲸鲸从父母那儿领了这道“圣旨”,就踏踏实实地整天宅在家里,开始了自己“职业宅女”的生活,听音乐、上网,上淘宝网搜一些特别怪的东西,像是做梦机、自助飞行器什么的,偶尔练练剑道,实在无聊,就开始写字。只是令鲍鲸鲸没想到是,这随意一写,竟还写出了“名堂”。
  “小清新”年龄里的传记与《失恋33天》
  鲍鲸鲸最初的写作原因说起来有些可爱——替普通人写传记。起因是因为鲍鲸鲸的姥爷,这个老人有着波澜壮阔的一生,但却从不提当年勇,只是给鲍鲸鲸买很多书,带着鲍鲸鲸到处逛。祖孙俩还在大街上看救火,一仰头就是看一下午,黑烟夹着小灰尘往下落的景象如同烙印般狠狠地打在了鲍鲸鲸心上。当老人因心脏病骤然去逝后,鲍鲸鲸一直到3年后才接受事实。而此时她突然意识到,即使再普通的人,也有非常辉煌、闪亮的一生值得被记录下来。于是,鲍鲸鲸决定像给姥爷写回忆录一样,为普通逝者写传记。
  鲍鲸鲸很率性,有了想法马上就投入实施。她约来两个朋友做搭档,一个负责装帧设计,一个负责外部联系,她负责写。正经工作不找却热衷于搭草台班子,亲戚朋友们都觉得鲍鲸鲸很是怪异,很多长者还劝说鲍鲸鲸父母要“引孩子走正道”,不要太纵容女儿,但好心人的善意话说了很多,鲍鲸鲸的父母却一点也没买账。相反,他们还反过来支持女儿,帮女儿印制了好几百份宣传册拿到八宝山公墓去发。不过,鲍鲸鲸的“事业”却并没因此顺畅,因为要收取一些基本的费用用来装帧、修复照片、画肖像画,很多人觉得他们就和卖墓地、卖牌位是一回事,常常对他们嗤之以鼻,有时被问恼了甚至还会追着她们打。半年过后,鲍鲸鲸只接手了9个人的传记。
  事情进展得非常困难,但鲍鲸鲸却始终不愿意彻底放弃:“这辈子,真正能有多少机会去了解另一个人的一生呢?在了解他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无论多么平庸的人,也会有波峰波谷般的大起大落;那些似乎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的情节,也会出现在普通人的人生中。”她暗下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重新拾起这项工作,免费为那些逝者记录下曾经的闪亮过往,并且干上一辈子。   鲍鲸鲸随性地为普通人写传记,也随性地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2008年夏天,鲍鲸鲸和男友发生了一次伤筋动骨的争吵,“分手”二字被明晃晃地提上了日程。在那一次大吵之后,失魂落魄的鲍鲸鲸躲进一个书店,希望能找到一本书可以坦诚真挚地告诉她应该怎么度过当下让人痛彻心扉的时刻,应该怎么排解寂寞重塑千疮百孔的生活。很可惜,那天,鲍鲸鲸没能在书店里找到这样一本失恋指南。
  情感的受挫和求助的失败让鲍鲸鲸在郁闷之余决定在网上倒倒自己的苦水。2009年5月17日,鲍鲸鲸以“大丽花”的名字在豆瓣网里发布了第一篇“失恋日记”。她希望通过文字来寻求一种最有益身心的情绪释放。
  令鲍鲸鲸没有想到的是,日记发布后一分钟,一位豆瓣网友便回复了她:“加油。”一天后,这个数字变成了89位。当日记更新到第3天时,有一位网友给鲍鲸鲸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我来说,这不是小说,是指南,求生指南。谢谢你,写下了这些话。”这个回复让鲍鲸鲸既惊讶又惊喜,那一刻起,她决定认真地写完这个帖子,把它当成小说来写,给它情节、结构、细节,并给这个帖子冠上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小说,或是指南》。其实此时,鲍鲸鲸与男友已经和好如初。
  2009年8月20日凌晨,鲍鲸鲸发布了大结局。89天里,鲍鲸鲸一边写一边参与网友们的讨论,网友们对后续情节有相当多的猜测和构想,执拗的鲍鲸鲸便故意拧着来写,在这样一个热闹好玩的过程之后,小说《失恋33天》诞生了。2010年1月10日,这部引发了超过1万多条回帖、让许多网友潸然泪下苦苦追寻的“网络日记直播体小说”变成铅字出版面世,一经上架便被广大“80后”读者奉为“恋爱必读指南”,短短几个月销量已超过11万册,三次再版仍供不应求。而语言风格自成一体,文风辛辣尖锐,通篇的京式幽默略带调侃和自嘲的作者鲍鲸鲸,则很自然地被评论界评判为“85后新锐美女作家,女版王朔”。
  更大的意外还在其后,一个月后,著名导演滕华涛向她抛来了橄榄枝,要将她的《失恋33天》搬上大银幕。鲍鲸鲸有些受宠若惊地接待了这位执导过《蜗居》《双面胶》《裸婚时代》的导演,然后聊了不到3分钟就决定把小说交给滕华涛。“给你了,拿去干嘛都行。”此时还有多家影视公司在和鲍鲸鲸接洽,给出的条件也都相当优厚,但鲍鲸鲸却只认死理:“他的眼神特别干净、特别清透,是那种太真诚的人,我没有抵抗力。”
  2011年光棍节,《失恋33天》全国上映,4天内票房便成功突破亿元大关,创下了国产小成本电影的神话,成为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马”。而那些精彩绝伦的台词更是风行一时,深受“80后”追捧。于是,主演文章公开在微博上戏称:“鲍鲸鲸,我就指着你养老了。”
  外界闹得风生水响,但鲍鲸鲸那儿却反应平淡,依然每天坐地铁五号线去找朋友玩,晚上24时前回家,手机里也还只有13个“被绑架了会豁出命救她”的好友的电话,朋友圈子和生活规律啥都没有变。后来有一天,鲍鲸鲸跟父亲开玩笑说:“爸,哪天我坐五号线被粉丝认出来了,你就送我辆车。”鲍爸马上豪爽地应允。可让鲍鲸鲸备感“凄凉”的是,话说出去4个月了,她还没和粉丝们偶遇过,以致她不时地“哀叹”:“我不求前呼后拥,哪怕粉丝在地铁上给我让个座也好啊。”
  鲍鲸鲸很喜欢这种没有变化的日子。但她也有懊恼的时候。“早知道《失恋33天》被喜欢成这样,我当时就不随便起‘大丽花’的名字了,应该起个有气质一点的,或是威风一点儿的,要知道,大丽花可是一种特别臭的花啊。”
  《浮沉》中不浮沉,平常的日子挺好
  《失恋33天》上映后,作为编剧的鲍鲸鲸炙手可热,找上门来求合作的不胜枚举,这其中,也不乏影视圈里的“大佬”。但23岁的鲍鲸鲸有点倔,一口回绝了除了滕华涛之外的所有人:“我只给滕导写剧本,他身上那种真诚是所向无敌的,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未来。”
  不过,鲍鲸鲸并没有想到,滕华涛给她的,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失恋33天》后,滕华涛给了她一本名叫《浮沉》的商战小说,让她担任编剧。鲍鲸鲸看完后只有一个反应:这事儿跟我关系不大。鲍鲸鲸读书很杂,连怎么看心电图的那种书她也能认真地看好几遍,但“商战”是鲍鲸鲸从未接触过的世界,而且作为“85后”,“国企改制”的这个话题对她来说遥远而陌生。虽然小说离自己的现实生活的差距实在是有些大,但鲍鲸鲸却傻愣愣地接了过来:“滕导特别相信我,我不能让他失望。我也希望在我二十三四岁的时候能做这样一件挑战自己的事,也许将来有一天可能会脸红,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幼稚,但它是‘小清新’年纪里最好的纪念,会觉得很值。”
  当然,为了避免日后不脸红得太厉害,鲍鲸鲸认真做了很多功课,对外企、国企人员的大量采访,向经济学家吴晓波讨教,跟着演员“混”到IBM公司当前台……她要拼尽她全部的心力,做这样一件“以后会觉得值得”的事。
  事实上这一切是值得的。今年7月,电视剧《浮沉》在多家卫视强力热播,很快便给当下疲软的、婆媳矛盾扎堆的荧屏注入了强心剂。现代感十足的商战和情感两大元素相互渗透,流畅沉稳的多线叙事,对各色都市人生存状态精确到位的交代,信息量巨大的职场博弈,佐以灵光闪现的小“毒舌”,都令观众大呼过瘾。鲍鲸鲸再一次让人“大惊失色”。
  但是,这个“怪趣味少女”却依旧一往无前地混着平常日子。对《浮沉》的成功,她只说了一句:“我特别感谢滕导,在我一往无前去写‘小清新’的路上拦了我一道。”除此之外,她依然活在那个“怪趣味”的世界里:不化妆,不穿高跟鞋,出席正式场合只有半小时的底线,超过时间就会尿急;不接不熟悉的来电,人群划分只有朋友和不认识的人,手机里还只有13个人的电话号码,常常因此被快递骂得狗血淋头;兴趣爱好依旧诡异,看到人手指骨折了特想弄清楚骨头是怎么碎的,于是在旧书摊上抱回一本老厚的《骨科固定学》一通乱看;《浮沉》宣传期间,为了“看企鹅生孩子”,她丢下所有的宣传和编剧工作,跑到了南极……
  7月底,由鲍鲸鲸编剧的电视剧《浮沉》收获了满堂红,接下来她的电影新作《幸福旅行团》也将面世,但鲍鲸鲸却依然没有雄心或是野心,她甚至当着滕华涛的面直白地说:“干编剧这事我不能尽全力去做,因为尽全力就意味着得用十分的劲,摔倒了就会特别疼,而我是特别怕疼的人,所以只用七分力。”至于今后的打算,鲍鲸鲸反而非常明晰:“接下来就想结婚、做全职太太、过踏实小日子。如果以后的孩子觉得我是一个好妈妈,我能混成我妈那样,一辈子就挺完美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