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是彩虹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24922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毕业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师范学校的我,从事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至今已经有18年。这18年里我撰写的40多篇论文分别在县级、市级、省级获奖;“对一根小棒上一节体育课的实践与再思考”、“让体操垫在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疑则思有思则进”、“废旧篮球的功能开发与运用”等论文在期刊上发表;主持的课题多次在县级、市级获奖;多次被评为县级篮球、乒乓球、田径优秀教练员、裁判员。目前,获得了“县级教坛新秀”、“市级教坛新秀”、“市级学科带头人”等称号。这点成绩虽是微不足道,但于我来说却是来之不易。一路行来的努力与奋斗饱含了太多的艰辛与苦涩。
  一、百折不挠,永不言弃——进城竞聘之路
  我19岁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被戏称为“浙江西藏”的偏远乡村小学工作。初为人师,站在学生面前脸会红,心会跳,腿会打哆嗦,说话会语无伦次,没有几节课能够完完整整、顺顺利利地匕下来,那场面很是难为情。还好,乡村学校里的老教师特别纯朴、善良,总是给予我帮助。半年后,我的教学才慢慢地步人正轨,在课堂上再也没有了先前的症状。在乡村教书的第6年,学校陆陆续续有几个教师竞聘到县城教书。这件事对一向不服输的我触动很大,于是我也开始了“进城竞聘”的奋斗之路。
  说起“进城竞聘”的事情,那真心酸:
  2005年听说进城竞聘只要考《教育理论》就行了,于是一有空我就手捧一本《教育理论》不停地看。到了一年一度的进城竞聘时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考试。从考场出来,感觉自己好像明天就是城里的教师一样特别开心。理论成绩一公布,笔试通过了,但是还要进行面试。面试的项目是“说课”。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说课”,更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所以在面试时,只能是赶鸭子上架,胡乱说一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走下台的,结果可想而知,我被淘汰了。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于是在2006年,我重振旗鼓,花了大量的时间对着镜子练习“说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进城竞聘时间,我又怀着进城梦参加了考试。心想,今年准备得这么充分,进城应该是没问题了吧。笔试成绩一公布,我像去年一样如愿进入面试环节,但是面试项目从去年的“说课”变成了“模拟上课”。可是,我根本不知道“模拟上课”是什么,心中那团热火瞬间变成了冰块,结果不出所料,进城的希望又落空了。
  都说“善于总结经验,就能少走弯路,小总结,小收获,大总结,大收获,不总结不收获。”通过上两次的失败教训之后,2007年,对“说课”、“模拟课上”两个面试内容我都进行了大量的练习,感觉当时的自己就像是个演员,天天在背台词。有句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2007年进城竞聘项目又改成了考“专业理论知识 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我成绩排在第一,但是专业技能考试我却排在了最后。专业技能考试内容包括:体操、技巧、排球、篮球。当时篮球项目分值占的比例非常大,结果我们大多女教师就在这个项目栽了个大跟头。第三次,我又懵了,只得再一次与进城梦说拜拜了。
  经历3次失败,回到学校,我再没有了往日的激情与动力,每天开始抱怨上天对我的不公与戏耍,心里极度郁闷与焦躁,在课堂上对学生没了耐心,对家人没了细心,感觉自己是个无能的人,甚至几度想破罐子破摔。直到有一天,体育教研员夏老师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说全县的体育教研活动准备在我们学校举行,让我上一堂公开课。为了不让自己在众多的体育教师面前出丑,我精心准备了一堂内容为《沙包乐园》的体育课,当时这堂课得到了众多看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最后被选送到丽水市作为优秀课进行展示,并得到了很多参会代表们的称赞。
  经过这次公开课后,我感觉到了自己也不是那么无能,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优秀”的,于是又重拾了信心,2008年开始了第4次进城竞聘之路。我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要考的专业技能都进行刻苦练习,而且把每一天练习的项目进行测试,并登记成册。看着每一天的点点进步,我心里乐开了花,感觉自己好像比以前变得更高、更大、更强了。2008年的进城竞聘中,我各项成绩也挺优秀,但是还是没有资格进城。因为当年体育教师进城指标只有一个,我的成绩排在第二,跟第一名只差0.1分,又落选了。虽然落选,但是我这次没有失落,内心却更坚定了。因为我觉得,这几年的竞聘,使我的知识技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比以前进步了,而且进步非常得大。
  2009年,我又一次参加了进城竞聘,考试、面试时没有了往日的忐忑,多了一份从容。结果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县城教师。
  五年的竞聘之路,感慨良多,收获更多。感慨的是竞聘真得辛苦,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有时真是想放弃算了。但是,当我竞聘成功后,回头一看,这五年倒也没有虚度,反而因为参加竞聘,使的我专业技能与理论得到了很大幅度地提升。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坚持、坚持、再坚持——自学考试之路
  进了城,当了城里的教师,第一感受就是城里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面对城里的学生,还真有点怵,怕自己有限的知识“镇”不住他们,怎么办呢?于是我又走上了自学考试的奋斗之路。
  2009年进城之后,我就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白考过程有苦也有甜。苦的是每天下班回家照顾孩子安睡之后,还要独自挑灯夜读。那种苦楚,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甜的是每一次查阅分数时,看到各科成绩通过时的喜悦之情。通过这四年的努力,我先后通过了16个理论科目和8个实践科目的考试。并于2012年10月份顺利地拿到了体育教育本科文凭。自考就像是一次孤独者的旅行,一本本的教材就是旅途中的同伴。也许,远方不会有硕果累累的果园,更不会有价值连城的宝藏。但沿途美丽的风景,旅行中对于人生的感悟,都是生命中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成功贵在坚持,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和坚持。如果说成功有什么诀窍,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三、努力、努力、再努力——评名优教师之路
  在教学工作之余,我经常关注我们县里教研网上的一些教学信息。除了关注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之外,我还总是会时不时地打开“名师风采”这一个栏目,看着名师们取得的成就,心里的触动也是蛮大的。总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也能在教研网上留下我的足迹,成为一名像他们一样优秀的名师。于是我又走上了评名优教师的奋斗之路。
  评名优教师的条件很多,要有论文、课题、优质课等,但我努力进取,迎难而上,虚心求教,尽力工作,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评上了市学科带头人。在这三年里,为了写论文、写课题、上优质课,我都记不清楚有多少个夜晚是通宵达旦了;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没有陪我的家人去游玩了;更记不清有多少次没有参加同事的聚会了,其中的“苦”与“乐”成了我毕生难忘的经历。
  四、感悟
  一路行来,是家人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是夏小岳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不断提升,是心中的那份坚持指引着我不断前行。作为一名曾经的乡村女体育教师,我想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努力”。虽然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永远不会成功!
其他文献
笔者有幸校对了《面对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科学处置是关键——谈谈对〈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一文的不同观点》(以下简称《不同观点》)一文,笔者还认真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0期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以下简称《伤害事故》)这篇文章。当时“一线话题”栏目组在《伤害事故》文章后面,专门邀请南京六和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刘弘老师撰写了此案例的评析。可见杂志社和栏目组对“校园体育安全事故”这一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系列-初中组  著名结构教学理论家杰罗姆·布鲁姆提倡:“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否则没有结构的知识也多半会被遗忘。”用结构化的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即“结构化教学”[1],它是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教学[2]。  结构化教学具有三大特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课标》中,跑、跳、投是必学项目,在各类教材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投掷类教材因技术复杂、学习枯燥,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过多的讲解技术要求而忽视学生的学习,造成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对执教教师《原地背向双手后抛实心球——最后用力技术》一课教学设计的学习,笔者认为是对投掷类教材教学的一种新的突破,在教学中运用体悟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不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投掷技术,而且手段丰富,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出台的最高规格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全文6000余字,分六个部分共26条。其中第二部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第5条“强化体育锻炼”,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工作提出了十点具体要求,再次将学校体育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
当前,崇明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瓶颈,农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优质师资和学生不断流失、校本研修的效能不高、部分学校的师资严重超编且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困扰着、阻碍着崇明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如何找准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这是崇明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用心备课是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1.以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有序开学复课,“不安排近距离、有肢体接触、对抗类的运动项目”等指导意见的提出,让体育课堂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面对课堂教学中组织形式的改变、共用体育器材的限用、教学内容的限学,挖掘和开发个体体育器材,物尽其用是体育教师急需探索的课题。笔者根据《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的指导意见,利用纸球这一自制器材,安全、有序、有趣、有效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程程标准》(2017年版))把健康教育纳入必修必学内容。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重
就体育教学而言,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开展知识与技能、交流与对话、情感与意识的互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黏合剂。教师在教学中对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语言艺术体验,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上,由于有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积累不足,在教学中说话不得要领,把握不住语言脉络,缺乏条理,词不达意,专业术语应用不规范,缺乏应变能力,情境中缺少幽默语言的调节,所以有必要多途径锤炼涵养
2016年2月發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京政发〔2016〕12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将“冰雪运动人口规模显著扩大,本市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800万,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运动知识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作为发展目标之一。青少年是冰雪运动人口的主力军,冬季运动在中小学的普及既是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措施。  北京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参加的体育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主动练习,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玩”得起劲、“玩”出名堂、“玩”得持久,充分体现目标引领在体育大课间中的独特作用,是合肥经开区学校近年来努力探讨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以来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间操相比,不仅在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