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道教还是佛教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各自时代文学的代表作,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和明传奇《南柯记》表现出明显的前后继承关系,但显示出各自的时代倾向和文人选择上的不同。本文从“情节”、“时代背景”及“作者选择”三方面解析两部作品结局的异同之处,并挖掘隐藏在结局中的相同本质。
  关键词: 《南柯太守传》 《南柯记》 汤显祖 道教 佛教
  “南柯一梦”,作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见于唐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发展至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此基础上创作“临川四梦”中的第三梦《南柯记》。两部作品的故事框架与核心情节属于继承关系,但由于作品的文体、创作时间和作者思想倾向等诸多原因,两部作品呈现出诸多不同,例如在情节上汤显祖进行了许多调整和扩写,情节的添加和描绘,不仅让故事更完整流畅,经得起推敲,而且包含汤显祖的个人见解。这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两部作品的结局,《南柯太守传》中主人公梦醒顿悟,入了道门,《南柯记》中契玄大师为梦醒却依旧困惑的淳于建水陆道场,让他烧纸自残,度梦中众人和自己的老父飞升天界,并在大师指点下立地成佛。由入道到奉佛,看似不经意的修改,却蕴含着作者的深刻思考。
  一、作品结局相异之原因
  (一)情节服务
  唐传奇大多短小精悍,要求在几千字内完整表达一个故事,作品为交代出故事的前因后果,细节上往往不够细致完美,有些情节的安排和衔接让人觉得不够合理。这样的缺憾出现在《南柯太守传》中,例如在淳于棼与金枝公主大婚当日,由琼英郡主讲出的契玄禅师,这个人物出现得过于突然,他出现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是作者为了交代背景,但在后文却又完全没了踪迹,容易让人产生游离之感。明传奇篇幅加长,体例完整,给了作者足够的空间完善细节。汤显祖为应和《南柯太守传》中仅出现过一次的禅智寺和契玄禅师,让他们在作品中正式现身,并为推动故事情节起到巨大作用:禅智寺成为淳于棼与蚁族众人初见并和瑶芳公主定情之所,契玄禅师更成为全剧的线索人物,故事因他起,因他结,他甚至成了剧中的“主观之主人”[1],是最后点化主人公的重要角色。淳于棼受他点化成为佛家弟子,这样故事的逻辑结构更易被接受,保持李公佐安排的结局——入道反倒显得突兀,不符合全局营造起来的佛教氛围,这个结局可谓顺承了剧情。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公佐作品中呈现出的理性与冷静,作者更像一个转述者,因而最后只需要一个出口。《南柯记》中加注了汤显祖的个人情感,作品呈现出来的更多为感性与朦胧。《南柯太守传》的主人公入梦仅仅只是生理原因——“因沉醉至疾”,而《南柯记》中淳于入梦却充满了心理暗示——“此生痴情妄起”;“此生好不多情”[2]。因为这股子多情,他注定需入梦经历一番,最终需要解情障,彻底从梦中解脱,因而追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无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的佛教更合适。
  (二)时代要求
  李公佐选择让淳于入道,与当时他所处的中唐社会风气不无关系。原本并不迷信的唐德宗经过泾原兵变,变得异常敏感,神经脆弱的皇帝开始转投道教,寻求庇护,《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曰:“德宗晚好鬼神事。”之后的唐宪宗因为贬谪了上疏《谏迎佛骨表》的韩愈,使其佞佛的名声远播,随着中央对藩镇斗争的局部胜利,宪宗潜意识里的求仙好道思想逐渐膨胀。
  崇道这个倾向自唐建朝以来就一直存在,虽然中间出现过波折,但总体上还是繁荣发展的。因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传统文化较为接近,而且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把许多封建教条变成道教教义,使它在光饰和神化皇权上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具有胡汉血统的李唐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顺理成章地选择老子李耳为祖宗,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道教地位:唐高祖下诏:“令老先,次孔,末后释”[3],抬高了道教地位;唐高宗上元二年首次在科举中加入《道德经》,后在开元二十九年特设道举和崇玄学,地位一度超过进士、明经等科,由皇帝亲试,加深道教和道家的关联,提高道教在士大夫心中的地位;唐玄宗时期大兴道教,广建道观和度人入道;优礼道士和女冠;建太清宫,皇帝亲自礼谒祭献老子,成为常制。这些体现了道教已成为维系唐王朝的一面旗帜。
  上层贵族的推崇,再加上民间本就浓厚的迷信氛围,使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也是如火如荼,况且道教教义与佛教的以生为苦,以死为乐刚好相反,是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不死成仙为极乐,并不禁欲。這样的教义对任何人而言都具有诱惑力。而且这一时期道教与道家联系紧密,也讲“清静无为”,这对士大夫尤其是安史之乱过后信心严重受挫或遭遇贬职的士大夫更具诱惑力。在这样一个崇道之风盛行的时代,不被影响是不可能的。淳于梦醒需要的是一个出口,选择道教更易被接受,有利于文章的传播,更好地宣传文章所真正想要传达的不要迷恋尘世中富贵名利的思想,追求“至人无梦”、“静如止水”的心理境界与生活情趣,以及神清气爽、健康无疾的生理状态。同时道教中的神仙、鬼怪因子能增加作品的魔幻色彩,这样的结局符合作品梦中与梦外这样本身就充满奇幻的双重空间结构。
  道教发展至明嘉靖年间已发生严重变形,明世宗虽笃信道教,但此时的道教已完全沦为使用长生不老、驱鬼斩妖、房中御女等惑人之术的粗鄙的方术巫仪,可皇帝却每天沉迷于此,打醮设斋。这必然会招致士大夫不满,纷纷上疏劝谏,却都受到严惩。若一个宗教危及了社会安定、儒学地位,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稳定载体和左右时代精神最重要的力量——士大夫的正常生活与仕进,而又蜕变得不太高雅时,它在上层的贵盛就只会是暂时的,而没落则是必然的。如《涌幢小品》卷二十九评价道教“本邪僻谬悠,而感之者罹祸不浅”[4]。《南柯记》虽作于万历二十八年,但作为士大夫的汤显祖必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并意识到道教已不能帮助主人公斩断俗世念想,进入一个清静无为的修行世界,这样的结局不再符合“南柯一梦”的主旨,极有可能招致士大夫的抵制,影响作品的传播。   湯显祖之所以选择佛教,与当时的文化氛围有关。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禅宗席卷江南,风靡一时,出了好几位大师,如雪浪、达观等,据记载“紫柏名振东南,缙绅趋之若鹜”[5],可见当时禅宗的发展势头。元明以来,理学笼罩了中国思想文化,使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了一派灰暗沉闷的现象。物极必反,这让很多士大夫感到压抑和痛苦,《日知录》卷十八《心学》记载:“文成以绝世之姿,唱起新说,鼓动海内”[6],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陆王心学和李贽的“童心说”迅速发展,虽被朝廷视为异端,但在士大夫群体中引起震动。禅宗内部也在进行改造,禅宗已不再如早期佛教那般恪守清修,追求自然适意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的生活,讲究直观体验,简洁明快的顿悟和自我体察式的自我解脱,到明代,更提倡“三教合一”,一定程度上解决佛教与儒家之间的矛盾。士大夫的心理更趋外向,敢于追求个性解放。这一时期的禅宗很适合主人公,因为淳于更多是因为佛教教义中所讲的“因果”才经历这一切的,并非苦修,更多的是顿悟,同时这种选择更能获得士大夫的认同。
  (三)作者选择
  李公佐是中唐的进士,关于他的资料甚少,但从他留下的四篇传奇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道教的态度还是较为友好的,因为其中的《南柯太守传》、《古岳渎经》和《庐江马媼传》三部都明显带有道教活动和思想。作为生活于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代士子,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觉得精神崩溃,信心丧失,这些经历都与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类似:淳于棼在现实中被革职,入梦后,虽享尽荣华富贵,曾把南柯县治理得夜不闭户,但最终仍是落得被遣送回家。梦醒,大槐安国也被一场雨冲得国破蚁亡,这些都极易让人产生对俗世的失望之感。对于生命短暂的忧虑,对于社会喧嚣的烦恼,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灰暗的逃避意识使作者由衷羡慕道门的清幽旷逸情致和长生不老追求。
  作者选择道教,也为主人公的未来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由于道教与皇家关系亲密,许多道士被授予俗职或勋爵。作者为淳于的道观取名“槐古道观”,一方面是纪念他在梦中的所闻所感,另一方面“槐”因与在中国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相近,所以后来就成了科第吉兆的象征。早在《周礼·秋官·朝士》就有记载:“面三槐,三公位也”,槐又代指科考,考试年头称为槐秋,举子赴考称为踏槐,考试月份称为槐黄,“槐花黄,举子忙”[7]成了当时流传广泛的俗谚,可见作者展现了对于逍遥自在的日子和盛唐气象的怀念,以及未来仍想为国效力的愿望。作为一名士子,虽不崇追名逐利,但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儒家精神仍有巨大的影响。
  汤显祖选择弃用道教,一方面是因为道教严重变形,另一方面与其宗教倾向有关。汤显祖并不喜道教,他认为道家以谈玄标榜而流于荒诞,《南柯记》有细节表明,作者添加了一个情节,即琼英郡主、上真夫人和青溪姑等人与丧偶归朝的淳于淫乱,这些女性的名字极具道教意味,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六朝人以侈谈仙女杜兰香萼绿华之世缘,流传至唐代,仙(女性)之一名,遂多用作妖艳妇人,或风流放诞之女道士之代称,亦竟有以之目娼妓者。”[8]汤显祖已看透发展至明朝的道教已经丧失原本渡人的教义,而成了上层贵族满足贪欲和享受欲的借口。
  汤显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佛教徒。在科举上一次次失利让他逐渐对传统的儒家思想产生了动摇,好不容易得官,准备履行儒家弟子责任时,却处处遭到弹劾和贬职,官场上他亲眼见证了许多忠良之士被迫害,这让他充分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因不能趋炎附势,不满矿税弊端,离开了官场,表现了他对儒家政治的失望。而同李贽、达观的交往又加深了他对禅宗的理解,他曾说:“弟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上人。”[9]可见达观对其影响之深。就在《南柯记》成书的同一年,即万历二十八年七月,其长子离世,无疑对他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身心俱疲的他急需一个出口排解,佛教所讲的“大觉”,“广虚”无疑可以安慰他。汤显祖将自己的心境倾注在主人公身上:淳于棼现实革职,友亡妻死,富贵皆梦,身边也有一个佛教大师在点化他,让他最终得以解脱。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世人皆以眷属富贵影象,执我为想,不知虚空中一大穴也,倏来而去,有何家之可到哉。”勘破世幻,戳破梦境。
  二、作品结局相同之深思
  两部作品虽看似结局大相径庭,但其内核具有一致性,即都选择了宗教,将希望寄托在虚幻力量上,相对消极。两位作家都处在国家衰落的时期,对世俗官场存在一定的失望情绪,产生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思想。正如元好问所说,少年气盛之人,对道教一般不感兴趣,嫌它“堕窳不振”,但当他们一经创伤,饱餐风霜后,却一定“自视缺然,愿弃人间事,绝粒轻举,以从赤松子游。非自若也,惟知物之不可太盛,知名之不可久出,权之不可不畏,而退之不可不勇。故慨然自拔于流俗,思欲高举远引也”[10]。这同样适用于汤显祖,经历了“丧失家道”的绝望痛苦后,他渴望从佛教世界找一个清净来安顿灵魂,企图用来解浮躁和内心的矛盾。如吴梅所评:“《南柯记》悟彻人天,勘破虮蚁,虽本唐人小说,而言外世幻,局中点迷,真与内典相吻合。此为见道之文,亦即玉茗度世之文。”[11]两位作者之所以让梦中之事在现实中有所验证,是要强调梦之事乃现之事,不仅为了醒世,而且为了加深对世界的失望。
  作为儒士,他们始终不曾忘记兼济天下,因为在两部作品中,尤其是《南柯记》二十四回《风谣》对淳于治理南柯后政治清平,百姓乐业进行了理想型描绘。汤显祖言:“秀才念佛,如秦始皇海上求仙,是英雄末后偶兴耳。”(《答王相如》)是不得已的选择。再看作品中的淳于,投身宗教,他一直处于被动,是“被经历者”,最后采取顿悟的方式入教,可见作者一开始就没有把他们作为宗教弟子去自证道路,尤其《南柯太守传》更像临时起意。因为时代的局限,面对世间的黑暗丑陋,他们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只能从主人公的内心做调整,达到心里的绝对平静,而不正视现实。
  三、结语
  《南柯太守传》与《南柯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品,向我们传达了“人生如梦”的思想。它们是时代的产物,通过他们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宗教氛围,士大夫的普遍心理和精神诉求,并了解两位杰出文学家的思想宗教倾向和他们价值观的变化,如汤显祖,对比他在万历二十六年完成的《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经过两年的多重打击,再炙热的感情开始冷静,对社会人生有了更深刻理智的思考,除了爱情这种“善情”外,他开始写社会中黑暗的现实图景,即“恶情”。同时两部作品虽因种种原因选择了不同结局,但目的是一致的,即劝人远离世俗纷扰,获得内心真正的清净自由。
  参考文献:
  [1]吴梅.中国戏曲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70.
  [2][明]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汤显祖集全编·六·南柯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848,2849.
  [3]唐高祖.全唐文·卷二·褒授岐平定等诏[M].北京:中华书局,1983:31.
  [4][5]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95,66.
  [6][明]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卷十八·朱子晚年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065.
  [7][宋]钱易.南部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21-22.
  [8]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07.
  [9][明]汤显祖.汤显祖全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1449.
  [10]王永平.道教与唐代社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7.
  [11]吴梅.吴梅戏曲论文集·南柯记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427.
  此论文是江苏大学大创项目,项目编号是201710299427w
其他文献
摘 要: 来华国际班的班主任除了日常教学之外,还需负责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多国别多文化的学生背景,给这项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对入职不久的新手班主任来说,实战经验缺乏的同时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本文以西安外国语大学留学生教育为例,结合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探讨来华国际班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性、特点及管理工作现状,提出五点工作策略,给新手班主任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国际班 新手班主任工作 多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制定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落实。  科技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中科院办公厅 工程院办公厅 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
摘 要: 近年来任务驱动法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热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得越来越多。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为研究对象,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其中的运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 统编版教材 活动探究  目前“任务驱动”属于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法,理论基础在于建构主义。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以多个具体任务为中心点,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
摘 要: 本文将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叶广芩的家族小说进行分析和梳理,重点在于其家族小说中传统文化的呈现及其原因和意义。旨在深入地认识到叶广芩家庭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文化在小说创作活动中的影响。  关键词: 叶广芩 家族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邓友梅先生曾经赞扬叶广芩的家族小说“有味儿”,这个味儿说的就是其家族小说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对传统文化极为地道
摘 要: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差异等方面存在大的差异。如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使农村婴幼儿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政府主导的投资机制、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规范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与分配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等措施,是保证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城乡学前教育 集团化发展 均衡发展  在集团化管
摘 要: 近年来课程政策实施研究已经发生转向,学者Spillane等人运用释意理论分析课程政策实施问题,受到欧美学界的重视。本文介绍释意概念、释意理论的崛起与发展,并探讨释意理论对于当前我国课程政策实施研究的意义与挑战。  关键词: 课程政策 实施研究 释意理论  课程政策实施程度会深刻影响课程改革效果,然而在课程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个难题,即政策制定与落实之间存在巨大落差[1],以往研究从课程
作者简介:  何荣芳,中学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铜陵市作协理事。2014年五月开始中短篇小说写作,已经有多篇小说在《内蒙古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国电视报》《天津日报》《新安晚报》《羊城晚报》等报纸和《金山》《禹城文萃》《短篇小说》《红叶》《湖海》《洮湖》《岷州文学》《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原创版》《草地》等杂志上发表。  ·1·  不肯死去的女人叫山叶子,她是我的外婆。  93岁高龄的山
摘 要: 本文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出发,分析多年教学中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表现,提出针对该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习内驱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措施。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学习内驱力 教学理念 教学管理措施;  一、政策指引  2014年9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讲话,指出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
虽然有时候会将一个短篇小说写长,让人觉得是一个中篇小说,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写短篇小说的作者。早几日整理书柜,发现自己在全国各地发表的刊物有几百本,分了下类,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几个边远省份,我的短篇小说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市级文学刊物。再分下类,给我发表小说最多的那些刊物里面,责任编辑与你有联系时,你的小说会时不时地在刊物露面,而责任编辑走了以后,你与刊物的联系似乎也就中断了。只有《短篇小说》
摘 要: 当前“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共赢的模式之一,大学生实习的目的正逐渐从传统的实践技能学习转变为校企合作的桥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一个实习评估模型,对大学生选择企业实习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从工科大学的角度得出初步结论:企业和学校的激励措施(薪资和学分)为主要影响因素。该模型及分析结果能够为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决策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实习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