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e_y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才能使学生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察情
  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寻;无法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更不能启迪学生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传其“情”,就无法做到以情动人,情感的彩云也会随着单调的讲读飘然而逝。只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
  因此,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形象生动地展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从字里行间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陶醉于作品丰富的情感海洋之中,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进而加深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
  二、知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字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达,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的情感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变化,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如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朗读,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因此说,朗读能使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
  二、人情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与作者心灵相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线索,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发奇特的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进发出内心的情感洪流,达到忘我的至高境界,最终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如鲁迅的《故乡》,文章开端的景物描写统领全篇。“时间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这段景物描写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的旧社会的鄙夷之情。学生在这种景物的渲染之下,深刻感悟到旧社会所造成的一片死寂,从内心涌出对旧社会的愤恨之情。教师从多渠道加以引导,如采用多媒体从视觉上加以感染,从听觉上加以熏陶等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自然融入作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心意相通,共同入境。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更是发人深省,“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指出,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生活,就要脚踏实地地去奋斗。作者的情感在这里最终表露,学生的情感也在这里得到升华,他们潜在的斗志和勇气被激发出来。
  学生情感的融入,使他们深刻感悟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美,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从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中,笔者能感受到他们心中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学生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之路,由此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
  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感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径,更是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充实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丰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农四师第一中学
  (实习编辑 陆燕)
其他文献
通过证明在分形-Ito-积分下,分形外汇市场是完备的。推出未定权益在任意时刻的定价公式,并得出分形布朗运动下的欧式外汇期权定价公式的显式表达式。
提出了一种动态联盟环境下实现准时生产管理的技术。以动态联盟为基础建立面向订单的虚拟工厂,按MRPⅡ理论制订虚拟工厂的生产计划,对之作分解后分发到联盟中的各成员企业。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教育要把“德”字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达到塑造美丽心灵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赞赏道德美并被这种美所鼓舞,使他坚定地相信,美和真理总是会胜利的。”明德知书,“德”之一字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内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成才德为先,“德”字在“才”字之上。因此,教育在教会
基于IP网络的话音传输(VoIP)技术日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通信技术,随着它的高速发展,其安全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简要介绍了VoIP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现状,指出在安全方而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通信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通信业开始融入网络中.其中,电话通信、电子邮件通信和网络通信的融合更是当前通信发展的主流方向。提供一种方法,利用开源的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版本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编写体例都采用了主题统整、单元编排的建构方式,每个单元由若干课组成。在进行单元编排时,编者将“内容标准”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通过融合后确定出一定的主题。这些主题大都选用了一个蕴含品德内涵的文学性标题,来对单元中的课文进行统领,编者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将有关的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材编写方式,有利于让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学习经验,形成看问题的整体视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新课标中也增加了一些德育内容,其出发点是要解决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即教书育人。在即将全面启用新课标之际,一线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德育有效地寓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贯彻落实纲要和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育人为本、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