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写生”与现代山水画的写生初立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美术革命呼声下,山水画的写生“如何画”成为热议话题。其中胡佩衡提出的“古法写生”颇能代表传统画家的沿革主张。他通过溯源写生的传统认为山水画写生需要以下三要素:一是“不可将古法抛弃”,要“像真景,合理法,用古人所长的笔法去画,自然是美观的”。二是“不必拘定宗派固守成见”,如可以学习唐伯虎“看见的风景与何人的画法相近,就用他的法子作画,不但有古雅的气味而且合乎写生的原则”。三是以“参证真山水”为写生,要直面自然的验证古法、修正画法。[1]“古法写生”标举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版画发展快速,散发出勃勃生机。从1958年开始,在黑龙江军事化垦荒事业背景下,以晁楣、张祯麒、杜鸿年、郝伯义为代表的艺术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北大荒版画的创作中,在全国版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艺术家多次组织黑龙江省内多地版画创作者集中学习、培训、研讨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热衷版画的创作者,他们来自工业、林业、矿业和农业等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工作背景,但正是因为他们才掀起了黑龙江版画创作的热潮。这批版画家是北大荒精神的首批践行者,也是黑龙江版画创作的传承者,他们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黑土地
一rn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内在的精神气质,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的论死篇中写道:“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
期刊
本文聚焦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也是收藏家的菊池惺堂,引用他遗留下来的日记等第一手史料,探讨迄今为止从未被探究的从辛亥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流入日本的中国书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始于明代末期,此时不仅是“西学东渐”,也是“西画东渐”的时期。随着西方油画、水彩画的传入,不仅增添了新的画种,而且还出现了中西融合的倾向。[1]在17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兼画家如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王致诚(Jean Denis Attiret,1698—1770)等人,向中国传入了油画和水彩画;而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广州地区最早出现了以油画、水彩画形式描绘东方风土人情的外销画。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
期刊
一、江南烟雨与皇家园林rn明清时期,园林绘画伴随着园林的兴盛而兴起,至清代日臻完善与成熟,甚至在宫廷绘画中也不乏见到极具章法且规格严明的园林画作,其布局之巧,技艺之精,
期刊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天门图像为切入点,重新认识帛画的性质、功能及两汉墓葬美术题材的意义.笔者认为:一,这类帛画既不是“复衣”,也不是“铭旌”,而是送葬仪式上用以引
本文以数字赋能时代下中台化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台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企业内驱力,认为中台化的价值发现是基于业务需求、技术层面和用户体验,并试析中台化设计方法应用拓展。
2021年5月1日,“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在文华殿书画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绘画文物5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件(套),有半数的文物系首次在国内展出。“庙堂仪范”展览没有采取以画家时代和流派风格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而是以人选画、以画传人,按照人物身份、时代前后进行单元划分和展品排序。呈现给观众的是历代杰出政治人物形象事迹的连续展映,而其背后,则蕴含着不同时代人物画技法、风格的变迁历程。以下将从展览构思以及重要展品的艺术、历史内涵等方面,对本次展览进行解读。
《芥子园画传初集》虽然是一部画谱,但已不再停留在绘画技法层面,而是通过前人绘画理论中的思想内涵来诠释绘画中“品”的重要性。本文以“重品”的思想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其启发童蒙,引导后学的价值逻辑、文化品质以及编印的启蒙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