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艺术教育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两大生态保护潮流,一是方兴未艾的地球生态保护(特别是物种保护)潮流,二是文化生态保护潮流。如果说环境保护或物种保护是使自然生态得到恢复的关键,发展美育和艺术教育就成为保护文化生态的关键。在文化的诸多物种中,艺术是一个关键的物种,堪与自然生态中的水和空气相比。如果一片土地上没有水,就会变成沙漠和戈壁;一种文化如果没有艺术,也就成为文化的沙漠。当水和空气遭到污染时,整个自然生态就受到严重破坏;当艺术受到污染后,整个文化生态就受到破坏。在原始时代和前工业时代,地球上的河流山川,尤其是江河源头和原始的峡谷和森林,到处流淌的是纯净的矿泉水,生活在那里的人和动物累了渴了,随时都喝这种自然的矿泉水,用不着特意制造和花钱购买。
其他文献
通过对《诗经》和楚辞中与舞蹈关系密切的诗歌进行考察,认为先秦时期的南北舞蹈艺术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繁荣和发展的,这种双向的影响交流,使先秦舞蹈完成了由宗教性舞蹈向表演性舞蹈的嬗变,同时也成就了先秦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余大喜同志长期从事巫傩文化的研究,他和一些同志经多年的田野考察、搜集抢救和潜心研讨,写出一部《中国傩神谱》,交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嘱我为序,我欣然承命。
今年五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我校中文系和浙江省外国文学研究会在杭州举行了纪念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科学讨论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淡秋、省文学学会会长黄源、校党委书记刘活源、副校长章若明等同志分别出席了讨论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讲了话。
为了进一步活跃学术空气,为了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理论方面更深入地开展起来,浙江省哲学学会在杭州的部分理事和各大专院校的会员代表,于六月下旬在杭州大学举行了小型的关于真理准准问题座谈会。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颇有启发的见解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刘祯博士,我们相识比较早,最初是在1992年3月南宁等地举行的“广西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1993年9月在四川绵阳市召开的“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记得当时与会的几位青年学者多有切磋,激情满怀,对民族文化、戏剧艺术的研究充满热望和自信。这些年来,你的学术研究有什么变化发展,研究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请和我们谈谈。
本文从半坡的社会背景、仰韶文化体系的相关资料、其他考古材料及民族学资料等方面出发,认为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与原始巫觋文化有着极大的关联。
在人类迈进一个新的转型时期时,艺术和科学正在走向一个新的联盟。在这样的时代,作为用心灵去感悟世界、认识世界的艺术领域,正在和科学一起,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来帮助人们发展他们的直觉和推动他们对世界认知图像的进化。人类以进化认识自身,而这种认识不仅要来自科学,也要来自艺术甚至宗教。人类的未来不是被预测的,而是被创造的。在未来的创造中,艺术和科学是同一个方向努力的两股不同的力量,只有将这两股不同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人类所处的这个世界,我们才不会走向极端或偏颇,才能保持人类社会的平衡发展。
期刊
康德晚年有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人是教育的产物。但其最精要之义。却是由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所阐发的。仅仅说教育生产人,这个叙事还显得过于笼统和宏大,必须进一步追问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以及什么样的人?历史告诉人们,并非所有的教育都使人更具有人性,更符合它的内在要求;相反却是,许多教育都与人性的历史生成完全相反,它们本身就是人丧失人性与自由意识,自觉地异化为工具与动物的根源。席勒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他严肃剖析了“近代机械生活”摧残人性的诸种弊端,明确指出只有审美教育才能拯救已灵魂分裂的文明人。而随着当代社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