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相关计算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理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 一、求晶体结构中某微粒周围其它微粒数目的多少
  例1 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的 CO2分子有 个;在晶体中截取一个最小的正方形;使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都落到CO2分子的中心,则在这个正方形的平面上有 个CO2分子。
   [O——CO2分子]
  解析 解答此题要求对干冰的晶体模型十分熟悉。以右下角CO2分子为研究对象:与其紧邻的为面心上的3个CO2分子,而CO2分子被8个这样的立方体所共有,故有3×8=24;又考虑到面心上的CO2被2个这样的立方体共有,故[242]=12个。由CO2晶体模型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最小正方形即模型的对角面的一半,不难看出有4个CO2分子。
  答案 12 4
  
  二、求构成物质微粒的个数比或化学式
  分摊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算出一个晶胞单独占有的各类原子的个数。分摊法的根本原则是: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被x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x]。具体来说:顶点粒子:该晶胞拥有[18];面上粒子:该晶胞拥有[12];棱上粒子:该晶胞拥有[14];体内粒子:该晶胞拥有1。
  例2 下图是超导化合物——钙钛矿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结构,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解析 这个晶胞对位于顶点上的每个钛原子占有的份额为[18],所以,它单独占有的钛原子个数为8×[18]=1个;它对位于棱上的每个氧原子占有的份额为[14],所以,它单独占有的氧原子个数为12×[14]=3个;钙原子位于体心,全部被晶胞占有。所以,该晶胞中单独占有的钛原子、氧原子和钙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3、1;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TiO3。
  点拨 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是:(1)找出微粒在晶体基本结构单元中的位置;(2)找出该位置被晶体结构单元共用的数目;(3)求出该微粒在晶体基本结构单元中的平均数。
  例3 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下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是 。
  解析 本题是送给粗心同学的“礼物”。从题目本身来看,本题图形“就是”NaCl晶胞的图形,按“顶点算[18],棱中点算[14],面心算[12],体心算1”的规则很快可算出Ti:C=1:1。一部分同学甚至已记住答案,就是1:1。其实,题目一开始就清楚交待:它是一个小分子,而非像NaCl晶体那样的巨型分子。所以,审题清楚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答案 Ti14C13。
  
  三、求晶体的密度
  例4 课本中展示了氯化钠的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氧化镍(NiO)晶体结构与氯化钠相同,Ni2+与最邻近的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氧化镍(NiO)晶体的密度。(已知[M(NiO)]=74.7g·mol-1)
  解析 氧化镍晶体结构如图,令1个NiO粒子的体积为V0。
   [Ni+][O] (1)晶体密度=[mV]=[74.7gNA⋅V0]
  (2)一个小正方体的体积V1:
  V1=([a×]10-8)3=[a3×]10-24 cm3
  (3)一个小正方体独有Ni2+和O2-个数(用延伸法):
  Ni2+数为:4×[18]=[12]
  O2-数为: 4×[18]=[12]
  (4)[12]个NiO分子所拥有的体积:[a3×]10-24 cm3
  (5)晶体密度=[74.7gNA⋅V0]=[74.7gNA⋅2V=62a3]g·cm-3。
  点拨 要求密度,必须求出质量([m])和体积([V])。若[m]为1 mo1某物质的质量,体积必须是1 mol物质的体积。求1 mol物质的体积通常是根据晶体结构基本单元中微粒组成情况,求出平均1个组成微粒的体积。在不考虑晶体微粒间的距离时,1 mol 物质的体积可以看作1 mol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体积之和,即可求出密度。
  
  四、计算晶体结构中的原子数,键角及共价键数
  例5 如图所示,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的原子晶体,其中含有二十个等边三角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上各有一个原子,观察图后回答下列问题.这个基本单元由_个硼原子组成,键角是 度,共含有      个B—B共价键。
  解析 该晶体结构基本单元硼原子组成为:20 ×3×[15]=12( 指的是每个顶点被五个正三角形共有)。键角为:[60°](正三角形的内角为[60°])。B—B共价键的数目为:20×3×[12]= 30个〔三角形的每条边(B—B共价键)为两个三角形共有〕。
  点拨 根据示意图的特点及原子在结构单元中位置,弄清楚点、线、面被共用的情况,结合数学计算和数学知识,很容易解出正确的结果。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发现,晶体结构的有关计算有一定难度。主要难度在于是否看明白晶体的结构。因此,这类题目在计算时,要发挥空间想像力,打破平面思维的定势,先借助于结构模型分析,再放开模型想象,然后在思维中建立起清晰的、有“动感”的立体结构形象,最后结合物理学、数学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结果。
其他文献
定值电阻是近年来电学实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验器材之一,因其在设计性电路实验中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被广泛使用,定值电阻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往往让同学们感到困惑,以下是定值电阻的六大功用.     1. 定值电阻可在电路中当保护电阻使用  定值电阻在电路中可分担部分电压,从而减小其它元件端电压而达到保护作用. 具体电路中定值电阻既可以保护单个实验器材,也可以保护多个元件器材.   例1 请用下表中实验器材
2010年各地中考数学对矩形问题的考查出现了许多创新题,这些创新题具有情景的新颖性、设问的灵活性等特点。下面举例说明。    一、操作探究  例1 (河南省)(1)操作发现  如图1,在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且点G在矩形ABCD内部。小明将BG延长交DC于点F,认为GF=DF,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