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身份与战争记忆——《同情者》中的暴力书写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情者》是越南裔美国作家阮清越的第一部虚构作品,这部小说以一个处于居间身份的越南人的视角展开对越南战争的深刻反思,同时也生动地再现了越南难民在美国的生活.小说中的暴力场景不断出现,包括隐性暴力、主观暴力、系统性暴力、民族暴力等,展示了越战的残酷、欧亚裔混血儿的身份困惑、越南在美难民遭受的歧视,这些话语与身份认同交织在一起,使暴力书写呈现出多重意义.
其他文献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现深化产教融合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研究表明,要善于分析总结学校、企业及政府这三个影响产教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重点结合解决新发展中的融合数字化与融通岗课赛证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努力探索实现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促使该专业发展更加成熟完善,培养高质量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技能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大量文化负载词的产生,向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翻译转换理论定位于词汇和语句,用现代语言学视角对翻译问题进行诠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基于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以《京华烟云》英文原版及译本为语料,定位于其中的文化负载词,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大方面对各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同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直接相关.凉山彝族自治州基础教育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办学规模有所扩大,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所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受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差,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双语教学师资缺乏,教材开发困难,学生入学率低、辍学率高,住宿资源不足,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