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血管瘤1例报告

来源 :安徽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HZTP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3岁,学生。面部皮损6年,于2004年7月到我科首诊。患者7岁时,鼻两侧见针尖大小红痱子样皮损,间散在针尖大小肤色小水疱,日晒后加重。近一年逐渐增多增大至谷粒大小,融合呈片状,无自觉不适。曾经“冷冻”治疗。现面部遗留大面积、斑片状色素脱失斑及褐色色素沉着。查体: Female patient, 13 years old, student. Facial lesions for 6 years, in July 2004 to our first consultation. Patient 7 years old, see the tip of the nose on both sides of the nose size of red clam like lesions, small scattered in the size of the small pinhead blisters, aggravating after sun exposure.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past year increased to grain size, fusion flaky, without conscious discomfort. Once “frozen” treatment. Now leave a large area of ​​the face, patchy pigmentation spots and brown pigmentation pigment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其他文献
目的 对伴绒毛状细胞的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1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学、脾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可见毛细胞样的淋巴细胞,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流式细胞学等检测,诊断为伴绒毛状细胞的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给予患者干扰素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治疗反应较好.结论 伴绒毛状细胞的脾B细胞边缘
儿童意外伤害如何预防与急救rn1.蜂蛰狗咬:先拔刺再冲水rn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
霍奇金淋巴瘤(H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R-S细胞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炎症细胞背景中.HL发病率约占淋巴瘤总数的10%,是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愈率可达80%~90%.但仍有约10%的HL患者难治或复发,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HL分子生物学及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治疗新技术的应用,HL的发病机制、预后标志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新进展。
在众多产品中,驱蚊花露水,因为气味芬芳、走动防蚊效果好,销量居高不下.rn观察市场上的驱蚊产品,各类驱蚊产品标注成分名称不一,甚至成分含量也不一样.那么,到底哪种才是最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唯一可能治愈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方法,但较高的移植相关死亡(TRM)率限制了其应用.尽管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的allo-HSCT降低了TRM率,但其疗效仍不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降低移植毒性和促进移植物抗骨髓瘤(GVM)效应的新策略,以便使RIC allo-HSCT更加安全有效.文章对目前allo-HSCT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47  众所周知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遗传学特征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从形态学角度,2008年WHO分类将DLBCL定义为弥漫生长的大B细胞淋巴瘤,其细胞核等大或大于正常巨噬细胞核.近几年,研究着重于将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甚至基因表达谱融合到DLBCL的分类中,通过基因表达谱来对DLBCL进行分类.文章从DLBCL基因表达谱分类、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及其对预后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
患者 男性,26岁,以反复发热10d余入院.体温波动在37.0℃~39.8℃,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入院查体:急性病容,皮肤黏膜无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稍大,约米粒大小,活动度尚可,无压痛,B型超声检查肝脾稍大.入院后查体:白细胞计数(WBC) 3.71×109/L,血红蛋白(Hb)113g/L,血小板计数(Plt) 69×109/L.EB病毒(EBV) IgG阳性,IgM阴性,乳酸脱氢酶48
患者 男性,10岁7个月,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年余,返院化疗,于2013年2月入院.患儿于2009年9月诊断ALL(高危组),治疗参照儿童ALL诊疗建议高危组化疗方案[1],多次复查骨髓象均提示缓解状态.但患者治疗不规范,多次推迟或取消巩固治疗,故此次入院行VDLDex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地塞米松]强化治疗,其中L-ASP后改为培门冬酶于3月6日
摘要:虽然新课改已推行很久了,但高中的教学依然是为高考服务的,为了提高高考成绩,目前高中学生基本上还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被动学习,个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自主学习自然就成了当前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在联系实际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