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行高于人,‘非’‘仰’之辩”导写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說:“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很好的辩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直指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一面,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则直指人性中积极阳光的一面。
  要写好这篇辩论词,必须关注生活,观照社会,体验人情,洞察人性。自古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之辩,而这道辩题无疑是其延伸版。辩论是要以理服人的,有理不在声高,为此,在动笔之前必须把事理理清、捋顺、揣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道辩题也是暗扣时代主旋律的,它昭示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必要性、急迫性。其实,无论是感动中国人物,还是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无一不是“行高于人”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产生了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时代。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只有“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才可能将这个时代推向一个最好的时代;而“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则必然将这个时代推向一个最坏的时代。前者催人砥砺前行,而后者则带给人警醒反思。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对“非之”的撕破,还是对“仰之”的高扬,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种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佳作一:正方]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文/李炜韬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并非所有人都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阳光也并不能洒满世间每一个角落。
  如果人人都抱着“见贤思齐焉”的乐观态度,哪会有社会上的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当人们看到身边有人成绩显著、功成名就的时候,正常的心理会是什么?有羡慕,也有嫉妒,更有甚者会萌发出一种恨意,这些人往往会怨天尤人,慨叹自己时运不济,怨恨别人凭什么活得那么光鲜。正是这种阴暗心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有人为了把德行高于自己的人抹黑、拉下马,不惜使用贬低、非议、诬陷等卑劣手段,彻底暴露了其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其次,人的惰性也是导致非议“行高”之人的重要原因。“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在有些人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你“行高”了,岂不就显得我“行低”了?而要让你再次和我处于同等的地位,最省时省力的方法不是我向上爬,而是把你拖下来,而且拖得越低越好,因为到那时我反而有优越感了。人总是有惰性的,正是惰性让有些人选择了用“非之”的态度来对待“行高”之人,而“望人穷”“幸灾乐祸”正是这种惰性心理的集中体现,“丧文化”也正是在这个病态的温床上潜滋暗长出来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孔子那样圣贤,总是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态度。“刷存在感”这种行为可算是司空见惯,这些人往往通过非议他人的过人之处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现在一提到“键盘侠”,大部分人一定都会咬牙切齿,21世纪的一大特点就是即使足不出户,也会被远隔千里的人气得半死。“键盘侠”拉起键盘,认为自己比肩神明。就拿前一阵古天乐事件来说,大家都知道古校长致力于慈善事业多年,捐赠了多所学校,却有键盘侠说他“才”捐了几所学校,我只想问一句:“你配这么说吗?你捐了几所?”这些污名之言真是令人发指。
  请不要去测试人性,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为此,行高于人,自有“非之”一众人在,这是必然的。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评析]
  这篇辩论词体现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它将人性的阴暗面烛照得一览无余。它虽不敌鲁迅的匕首、投枪,但也似针如刺,揭示出世俗庸常自私的心态。何能如此?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在于,辩论词要让人心悦诚服,就必须将事理讲清说透;而要将事理讲清说透,就必须走进生活,咀嚼生活,去体验人间烟火,把待人接物的人情事理揣摩通透。生活是一本大书,读之深,才能悟之彻。
  [佳作二:反方]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文/茆秋羽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有人说,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它培养了一代代“行高”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当“仰之”。
  人类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其终结指向是真、善、美,而“仰之”则是提升自身发展力的必然选择。何以言此?因为“行高”者自带能量,而且是满满的正能量,“仰之”则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丰赡而持久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
  “仰之”可以感召人发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行高”者总是带给我们这样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精神抖擞,感召着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新冠肆虐,武汉告急,众人纷纷逃离,但有一位84岁的老人星夜登上了从广州开赴武汉的高铁,他就是钟南山院士,在这根“定海神针”逆行精神的感召下,天使白来了,橄榄绿来了,守护蓝来了,志愿红也来了。他们浇铸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魔爪;他们也汇聚成一抹温暖的色彩,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又迅速地恢复了生机。
  “仰之”可以引领人发展,“见贤思齐”。人在发展的征程上,方向往往比努力更为重要,而“行高”者就是一座航标,引领着人们从“小我”驶向“大我”。正是在“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等前辈精神的引领下,樊锦诗从未名湖来到了莫高窟,根入石窟蟠,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正是在“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精神的引领下,2020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冲破庸常成功经验,在价值排序中把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守护放在了比世俗所认为的赚钱、就业、身份、地位更高的位置,坚定地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仰之”可以激励人发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而“行高”者可以不断地激励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思想更坚定,意志更坚强,脚步更坚实,从而推动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为了安装第一节沉管,他96小时没有休息,正是在他这种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精神的激励下,他的团队成员人人都拿出了技术攻关越天堑的勇气,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召开了上千次讨论会,终于攻克了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外海沉管建设难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造”的力量。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新时代青年只有敬仰“行高”者,传承并发扬其精神,才能勇立大时代,铁肩担使命。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评析]
  这篇辩论词与时俱进,雄辩有力。作者一方面条分缕析地阐述了“行高”者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感召、引领和激励作用,充分论证了“仰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撷取了钟南山、樊锦诗和林鸣等三位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并论述其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充分彰显了“仰之”的时代感。在论证过程中,能先说理后举例,足见其思辨功力;在例证过程中,又能由事生理,足见其逻辑功力。理直气壮辩自力,此文得之。
  (作者:姜有荣,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The process of finding your passion is about having the satisfaction that you tried your best the regret of not giving it just one more chance.  A. other thanB. rather th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I think reality television shows are on their last legs.  — . Quite a few audiences are still in favor of them.     A. I have a say in it B. I wouldnt bet on
比喻  比喻,作为在日常用语以及文学作品中应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法之一,被称作是“会”说话的艺术。在语言中正确使用比喻,可以使语言表达更为精准、生动、有趣,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按照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点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接受者 (包括读者、听者) 产生联想,想象作者 (或讲话人) 在文字中蕴涵的感情色彩,更能理解其语言的内涵,方便交流。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中的第一单元出现了大量运用了
1.遗忘空集致误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因此当B=时也满足.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  2.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含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3.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数列是新课标高考必考内容,它在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呢?一轮复习时我们应关注哪些备考策略呢?  一、命题规律  1.等差、等比数列基本运算和性质的考查是高考热点,经常以小题形式出现;  2.数列的通项也是高考热点,常在解答题中的第(1)问出现,难度中档以下;  3.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現,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数列的和,难度中档偏下; 
一、关系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中选择关系词的唯一依据是看关系词所代指的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而不是看先行词是什么词性。  1. 如果作主语或动词的宾语,则选用关系代词,如果作状语,则选择相应的关系副词。  例如:  ① He worked in the factory which produces TV sets.  ② He worked in the factory where
輔助解答,能捞多少是多少
期刊
2016年高考江苏卷任务型阅读以因特网可以拓宽社会义肢系统的范围为主题,从概念定义、社会作用、影响类型等角度考查了考生在信息检索、内容归纳、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考生普遍反映2016年高考任务型阅读难度是最大的。文章语言流畅,句子长度适中,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题目需要归纳总结的地方较多,考生答题的时间比较紧,所以仍然让考生感到有些压力。这一项仍然是制约考生分数的“拦路虎”。  一、任务型阅读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哲学和艺术的情趣由大到小的转换,反映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变化。重视当下直接的体验,推崇________纯净的美感,高扬________幽微的气象,________,山林境界为人们推崇,士人们返归于内成就心性的圆满,不必追求官能的享受,而着意直接的生命感受。     A.简约 淡逸 蔚然
一  黄舸的感恩之旅  感动中国人物黄舸,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医学专家介绍,这种病只能活到18岁,黄舸现在离医学界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差两年时间。  一个生命就要走到尽头而只有十六岁的男孩,为了向曾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剥夺了黄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亲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细地“固定”,以保证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