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金言》节选(三)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 恳
  诚恳是对待客观事物的真诚与恳切的态度。
  对人诚恳,能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进而得到更大的成功。为人不诚,终身无友;没有合作,哪有成功。诚恳能够感动任何人。为人不诚恳,难以得人心,更难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诚恳是感化他人的最好的柔化剂。诚恳的态度最容易让人接受。
  诚 实
  诚实是最得人心、最易成功的处世哲学。
  承 受
  要成功,首先要能承受。走在成功的路上,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压力,比如重任的压力、赞誉的压力、嘲讽的压力、困难的压力等。承受力越强,成功的希望越大。能够承受超常的压力,就会有超常的成功。承受不住压力,精神与身体垮下来,成功就成为泡影。
  增强承受力,就要看淡一切,包括个人利益乃至生命,这样就无所畏惧,泰山压顶不弯腰,天塌下来也顶着,小车不倒只管推。学会承受,要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困难时想到成功,强化自身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有多大的承受能力,就有多大的成功可能。
  处 世
  处世就是参与社会活动和处置社会事务与人际关系。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处世的成功。处世是人生最大的学问。有些人的学历并不高,也非能说会道,更没有绝技在身,而在一些方面取得很大成功,奥秘就在于懂得、实践了良好的处世之道。
  真诚对人,礼貌待人,严肃处事,认真做事,是最成功的处世之道。不同的职业特点对处世之道有不同的要求,涉外职业更需要扩大交往,科研人员则需要减少一般性的应酬。
  太洁难处世,藏辉好待人。平时向一些成功的人士、一些老年人学习处世之道是最便利的事情,因为处世之道是大学里教授不出来的,一般都蕴含在成功人士与老年人的经验里。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处世之道,也是一条好路子。
  处 事
  处事是指处理事务。成功之道很简单,就是把事情处理好。事情处理不好就是失败。处理大小事务,办理急事难事,要满怀信心,沉着慎重,举重若轻,从容不迫。
  虑事要周密,做事要严密,行事要谨慎,注意扬长避短。要急事急办,要事先办,大事合办,特事特办,密事密办。上级交代的事,要马上办,要办得好。若结果不尽如人意,要多反省自身。处事要多听取上级与同事的意见,切莫独断专行。处事的关键是处理人际关系。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共同处事,会把事情处理得更好。
  创 造
  成功依靠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大的成功。
  事业需要创造,幸福需要创造,成功也需要创造。善于创造的人就是善于成功的人。
  善于创造性工作的人,成就与成功会更多更大。创造产生乐趣,没有创造的工作产生沉闷。
  雕刻家的工作就是创造,创造使原料升值。人生短暂,只要把短暂的人生用于创造美好的事物,包括美好的未来,就会提升人生价值,提升一个人的社会生命。
  辞 职
  辞职不一定非与不快、不顺联系在一起。辞职完全可以好聚好散,乘兴而来,高兴而去。
  即使万不得已,也要做好善后工作。要以“地球不太大,后会信有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对待去留问题。不应该做如下蠢事:冒犯上级,给人难堪;散布消息,传播不良情绪;毁坏资料,制造不便;揭秘曝光,引起麻烦;煽动策反,拆台搞破坏;突击支出,恶意透支;造谣生事,唯恐不乱。如果做了这些蠢事,不仅使原单位受到损失,辞职者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往往得不偿失。尤其是不恰当的辞职行为,会使自己落下一个不好的声誉,有的会影响一生的前程。没有一个漂亮的开头,何不创造一个响亮的结局?从长远来看,响亮的结局比漂亮的开头更重要。
  聪 明
  简单说,就是聪明人不做蠢事。
  有些人聪明外露,有些人内秀在心。
  实际上,事前、事中、事后都聪明的人,才是最完整的聪明人。
  有些人智商很高,思维能力很强,脑筋转得很快,就是做不成事,其中教训很多。有些人爱耍小聪明,把聪明用错了地方,最终害了自己,也误了事业。
  有些人自以为聪明,有些人自作聪明,这都是不聪明的具体表现。
  聪明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学习与实践而逐步耳聪目明心精明。比如,爱学习的人就比不爱学习的人聪明,爱与聪明人交往的人就比不爱同聪明人交往的人聪明得多。
  任何人都不要依靠聪明生活,都要依赖艰苦创业走上成功的道路。过分相信或自恃聪明的人失败的概率更大。
  成功是聪明的一种标尺。成功的人是聪明的人,失败了虽然不能算愚蠢的人,但至少在成功的方面不如成功的人聪明。
  错 误
  错误是成功者的新起点,是失败者的坟墓。错误是难免的。再聪明的人、再好的人也会犯错误。
  无意识的错误会成为有意识改正的反面经验。
  认识错误就是进步。
  严重的问题是不认识自己的错误,甚至掩饰自己的过失。
  最危险的是用大错误掩盖以前的小错误。最愚蠢的是否认与坚持错误。最聪明的是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最坏的是明知故犯。最阴险的是纵容、引诱、唆使、误导别人犯错误,然后从中渔利。错误对自己是一种损失,对别人却是一种贡献,明白人发现是这样犯错误的,从中得到教训,就不至于再重蹈覆辙。否认一次错误等于又犯了一次错误。
  挫 折
  挫折是智慧的保姆,成功的前奏。只有不怕挫折、不屈服挫折的人才能成功。
  人的一生,挫折不可避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一蹶不振,跌倒不起来。
  成功总是在挫折之后。挫折之后的成功会给人以更大的成就感。
  胆 识
  人若想有大的成功,非做大事不可,若想做大事,非有大胆识不可。遇事谨小慎微,退缩不前,不会成大气候。
  富有胆识的人,具有超越常人的胆略与见识,能见常人不能见的大世面,能知常人不能知的大事情,能左右常人不能左右的大局面,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大困难,能渡过常人难以渡过的大艰险,能做成常人难以做成的大事业。非得有大胆识,才会有大成功。
  胆识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创造大的成功,必须练就超人的胆识。这一素质的提高,将会推进事业的成功。有胆识的人,看问题往往比一般人看得更为深远,所以更能采取大动作,成就大事情。在一定范围内,人有多大胆识,付出多大努力,就能取得多大成功。
  淡 泊
  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一种良好心态,实质是一种名利观。淡泊无我,淡泊忘我,是淡泊的两种表现。
  淡泊有利于成功,淡泊有利于养生。凭着淡泊,颜回安贫乐道;凭着淡泊,做一个高尚有用的人。
  淡泊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一切都无所谓,与世无争,与人无求,而是在追逐名利的环境中,或在受挫折的逆境中无动于衷,志存高远,不断刻苦修身,升华自己,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淡泊是一种人的人生追求,是另一种人的自我标榜。真正的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可以使人真正地享受人生。淡泊使人远离名利、喧嚣和纠缠,保持心底的宁静,走向超越和高尚的追求。真正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是容易成功的。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
  作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河北商会原巡视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责编/彭澜)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策略,包括将社团纳入学校管理体系,加强学生管理能力;合理管理社团经费,提高场地设施投入;举办丰富的体
摆在手边的是三条新闻:  其一:2011年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总人数为141.5万,继2009年以来第三次超过百万。加上各省、市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考试人口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考生们将公务员称为“红领”,看成比“白领”、“金领”更高一层次的职业选择。  其二:国内一家婚介网曾发布“最有异性缘的男性职业排行榜”,榜单显示了最受女性择偶青睐的十大职业,公务员高居榜首。考不上公务员,就嫁个公务员,号称“
采用调查法对目前新市民英语学习问题以及CMC在新市民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MC在新市民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并提出以社区大学为依托,借助CMC平台提高新市
选题,作为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把握好选题,也就为学位论文的撰写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本文试图从实用性、主观性、可行性、创新
诞生于上个世纪的网络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带有颠覆性的众多改变当中,公众参与政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项重要内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跃居世界第一位。人们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公共领域,获取和分享有关信息,通过在论坛(BBS)和新闻上跟帖、参与网站调查、网上签名和开设博客(BLOG)
2009年,我国有10余个区域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如此受重视为新中国史上所罕见,把这一年称为“区域规划年”都不为过。那么,这些区域规划都有哪些新特点?还存在哪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未来尤其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什么新趋势呢?    区域规划的新特点新要求    一、规划先行体现了区域科学发展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
本文在阐述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定向越野定向》教学体系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策略:明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地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住宅现浇楼板裂缝问题,如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从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负筋的保护层厚度、增设辐射筋等方面,提出裂缝的处理
[摘要] 目的 分析兒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调节性T淋巴细胞变化及调节机制。 方法 在2016年2月23日~2017年2月23日期间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观察组)为实验对象,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荧光定量PCR(RT-PCR、REAL-TIME PCR、总RNA定量和提取、RT-PCR产物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