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需要善于学习的教师、主动参与的学生和开放的学习体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注意什么问题?本文予以论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先决条件;互动式;开放性
  一、新课程呼唤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正面临着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是为更好地落实这一任务而提出的。特别是当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更是作为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得到加强。但我在教学中常常感到,“研究性学习”如能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更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对此,我的做法是,把“研究性学习”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选择一些化学小课题,指导他们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谋求创新,效果很明显。
  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几个先决条件
  (1)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善于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仅仅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人。在这种新的互动学习中,教学的组织形式突破了以往单纯传授的模式,向引导学生创新的方向转变,师生都能够在这种学习关系中受益非浅。
  现在,知识的更新一日千里,化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及时了解化学的新兴领域与重大突破,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找到中学教学内容的关联点;学习和思考化学向其他学科渗透而产生的交叉性知识;了解化学化工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必须从以往只重视“教什么”,“怎么教”的层面上升到以联系、渗透的观点探究所教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关注如何从综合的观点整合教育资源,利用实验及信息技术等方法、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眼界,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2)学生要具备的条件——主动参与。在这种互动式、开放性、研究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转变起了关键的作用。习惯于被动接受,单调重复,机械记忆的学生很难想象会具有创新的精神与能力。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在学生中也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3)课堂的特点——开放、延伸。“研究性学习”从学生选题,获得信息资料,到论证,探究,交流,检验,修正等过程在时空上都突破了原来课堂上,师生间,校园内等的限制,具有开放性特点。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三、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做法
  首先要意识到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讲-练”模式向“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反思归纳”的模式转变。对此,我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整理思路→自主探究→民主点评
  下面对各环节一一论述:
  提出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江苏洋思中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需要策略。首先教师与学生在课外要多沟通,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把问题随时作记录:对教材提问;对方程式提问;对实验提问;对生活提问;对习题提问……;其次,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前移到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的环节中进行,使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探究的可行性。最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捕获、发掘、提炼学生思维火花中闪现出来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了这些准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和提问。
  我在进行《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探讨到“金属腐蚀的环境条件”问题时,与学生一起产生了下列的疑问:如①为什么在干燥的室内铁制品不易生锈?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被雨水淋过的自行车易生锈?③海边上的铁制品为什么很容易生锈?而船常年在海上行驶却不易生锈?这些问题通过分析,都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想小课题。整理思路。问题确定后,如何进行研究?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哪些帮助?学生往往感到迷茫,这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引领。对此,我的做法是,帮助学生把各种零碎的、片面的、表观的想法整理和提炼,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可能牵涉到哪些化学知识?这个问题的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我们还需要哪些资料?要做哪些实验?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思路整理好后,写出研究方案。自主探究。“自主”和“探究”是这个环节中最主要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亲自动手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研究方向,使研究不断深入。
  我在高三上过氧化钠的复习这节课时,就出现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向FeCl2溶液中投入少量Na2O2能够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FeCl2反应产物是Fe(OH)2还是Fe(OH)3。我就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我们共同讨论了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选取了较简单的方案,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们兴致很高。但问题又出现:学生又提出该反应是①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FeCl2反应生成Fe(OH)2,H2O2氧化Fe(OH)2还是②Na2O2与水反应生成H2O2,H2O2化FeCl2生成FeCl3,Na OH与FeCl3反应生成Fe(OH)3呢?可见学生思维火花点燃后,产生了持续探究的热情。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自已探讨,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然后大家再交流。
  总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能在化学教学中成功开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更需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精于导学的专家型教师,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师,我们要往这种素质的提升浇注更多的汗水。
  参考文献:
  [1]刘玉荣,等.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化学研究性学习[J].科技创新导报,2007
  [2]化学课程标准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师、教育部师范教育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阐述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谈到电气工程师应具有的责任心及工作能力,以及在建筑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工程的质量、技术措施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
如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应用科学基础的数学,在21世纪也得到发展,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实施素质教育
潜在蒸散量是评价区域干湿状况和估算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子.本文以阿克苏地区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近60a的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多年的潜在蒸
现阶段,我国提高了对于干休所服务保障方面的经费投入,怎样将经费用好,促进使用效率的提升,对有关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休所当中的财务工作者需以干休所任务作为基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日益增大,成本的控制在房地产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在房地产的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意义以
1、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运用问题教
父亲节的时候,我想起了父亲戴草帽的样子。父亲干农活时总要戴一顶草帽,戴上了草帽父亲就成了侍弄庄稼的把式。  父亲的确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碾麦扬场、套牛犁地、施肥锄草、耙地摇耧,样样农活都干得很认真。他曾说过,人哄地一阵子,地哄人一季子!庄稼人就要把庄稼务得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才算是个庄稼人。村子方圆几里的人都知道父亲务庄稼是行家。  参加高考的那年,我陪父亲拉着麦子到县城交公粮。大清早的太阳已经发
期刊
目前部分油田已开始进行聚合物驱油,而聚合物浓度是一项重要指标,准确测定聚合物浓度对保证聚驱效果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油田上检测聚合物浓度的方法主要为浊度法和淀粉——碘
随着中央不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和扩大保障房覆盖范围,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重要举措之一的保障房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而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近年来,不乏公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被网络代替。维吾尔文,在语言信息处理,WEB应用等领域有了迅速的发展。文章针对网络爬虫的工作原理以及聚焦爬虫策略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