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模式”与黑土地保护——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

来源 :中国农村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1982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毕业来到黑龙江这片黑土地,韩晓增坚守40年,只干一件事,那就是黑土地保护利用.为黑土地保护利用,韩晓增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创建了黑土层保育和培育两种技术模式,又通过总结凝练提出了四免一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坡耕地控蚀增肥技术模式,并将四个模式归纳总结,提出了黑土地保护的“龙江模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适合家庭摆放的微型月季已成为年宵花新宠.但月季特别是藤本微型月季经过春季开花后消耗了较多养分,需要结合修剪、施肥等技术措施,使其在春节开出更多的花朵.rn修剪时间rn大多数微型藤本月季二年生枝条上生长的开花枝上长有10~15片复叶,开花需要的生长时间在8周左右.换盆后2周,新发根可长到1~2.5厘米.从进入温室到开花,开花需要的生长时间为56~70天,可据此推算入棚的具体日期.
2021年12月20日,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迎来专门立法——黑土地保护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第一条明确了立法目的——为了特殊保护宝贵、珍稀的黑土地资源,稳步恢复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