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所标记的不是过往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520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年前,18岁的我来到清华,在这里度过了成年后的青春岁月。七年后,站在这里的我,就像一个即将离开故乡的孩子那样,自豪而感伤——自豪于,自己的岁月没有被虚度。感伤于,无论有没有被虚度,这段岁月终究还是过去了。
  今天,我想讲的第一部分是,人文学院教会了我们什么。
  我是哲学系学生。入学之前,我以为哲学在讨论“什么是真理”。然而,如今我早已明白,哲学讨论的是,在某时某地,真理被定义为什么?是谁来做出这种定义?围绕这一定义,出现了怎样的话语和实践?经由这样的话语和实践,哪些关系得以被建立……在人文学院,我们首先学会了如何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此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
  其次,我们还能更近一步,去看清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研二时,我参与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的实践,去安徽古村落进行调研,帮当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古村落没通暖气,冬天很冷,许多居民就拆除掉自己明清时期的木质老宅,在原址上用水泥重建了更为舒适的二层小楼。当地村委对此痛心疾首,觉得这是对文化的破坏——但人们确实想住得舒适些,也确实不想搬离家乡,这也没错呀。历史传承与个人体验,就此发生着激烈碰撞。
  我也还记得,自己大一暑假组织的那次实践。我和同学去云南采访了十几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想做一些口述史整理。采访过程中,有位老兵越聊越激动,最后哭了起来。在场的同学分为了两派,有的认为应该继续追问,以便记录和了解真实的历史;有的认为,应该照顾到老人的情绪,不该打着记录的旗号、用一些很宏大的目的,去伤害到具體某一个人的感情。后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等老人平静下来后,去询问他本人的意见。后来,老人选择把他自己的故事继续讲给我们听。
  以上两个例子所讲述的,都是一种两难的处境。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遇到困难时,是咬牙克服、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还是知难而退、重新思索,去寻找一条或许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做抉择时,什么能被量化,什么不能,什么时候需要考虑经济基础,什么时候需要思考道德人性?
  在我看来,人文类学科永远面对着最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没有答案,要么有一万个答案。最可怕的是,人们往往认为自己那个答案才是正确的。而人文学院让我们学会放下偏见,去倾听,去感受,去心平气和地讨论,去理解所有语言背后的立场。
  其三,学院给了我们广阔的视野。无论是人文实验班、外文实验班,还是现在的大类招生,我们总能广泛接触到大文科领域内的知识,让自己始终保持好奇,尽情拓展知识的边界。大一刚入学时,老师带着我们在经典研读课上读《左传》,竖排繁体,每周都有阅读任务。对当时刚刚高三毕业的我们来说,这简直是种折磨,因为看不惯竖排繁体,不得不拿着尺子一行行比着读,以免一不留神就看差行。一学期下来,却发现自己解锁了新技能,看到了最真实最生动的起落兴衰,读到最后,鲁哀公“薨”了的时候,班里所有人都失落极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教育的目标是,教会我们爱那些美好的东西。通过这样学科交叉的课程,我们大量接触了真正的经典著作,也更能够在当今社会的纷繁复杂中,分辨出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美好。
  我想讲的第二部分是,人文学院无法教会我们什么。
  学院是我们的家,也是一座高高的象牙塔,为我们屏蔽掉了许多许多嘈杂。我们在这里接受了严格的思维训练,完成了毕业论文,站到了学术大门前。我们之中,有些人推门而入了,继续埋头钻研,成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有些人进入教育、传媒、金融等各行各业,成为教师、记者;还有许多人,投身基层为祖国作贡献。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职业,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渠道,用我们的思想来影响世界。
  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注定会跌跌撞撞,需要不断摸索,或许还会饱受挫折。这些是学院不能直接教会我们的,必须要我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
  过去这些年,我们太习惯于靠天分和努力来赢取一些东西。校门之外的世界却更为混沌,有时我们会发现,努力是我们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一件事情。我们永远都对自己有着更严苛的要求,更高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此时,就要回过头来想想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只失败一次的话,可算不上自强不息。作为清华人,我们最大的优点不是每次都正确、顺利、成功,而是,我们永远会用最快的速度调整自我,继续前行。
  我常常觉得,“清华”这两个字所标记的,并不是我们的过往,而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清华人”,不是因为我们曾经寒窗苦读,在高考中拿了多么优异的成绩;不是因为我们在清华园里上过什么课程,参加过什么活动。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清华人,是因为我们的老师相信,我们的母校相信,每一个听说过“清华”的人都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这批年轻学子,会做出最无愧于心的选择。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毫无保留地帮我们解答着关于学业、关于人生的难题。在我们离开清华之后,也是你们依旧留在这里,言传身教,将清华的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让散落在五湖四海的我们,总能遇到最志同道合、最可爱最亲切的清华学弟学妹,让我们不会孤独。
  我想,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表达感恩的日子,也是一个告别的日子。在清华,我们探求真理,畅想未来。而在未来,更需要我们承担起思考的重任。
  (作者系2012级哲学系本科生,2016级哲学系硕士生,师从刘东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学。中国作家协会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员。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研究生)、人文学院院长奖学金等。硕士期间担任“清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第十期”辅导员。曾被评为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其他文献
2010年上海世博将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向全世界展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风貌。作为一名上海人,在关注迎世博的进展时,也定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因此,我确立《畅想世博》为主题的作文探究导学课。以由“知世博史—悟世博情—想世博景—做世博人—写世博文”为主线,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选择资源,运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交流、协作、表述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及想象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涉及众多概念和理论知识。这类知识抽象、难理解且不易记忆。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对这类知识有所了解,能辨别即可,所以我在课堂中先对知识点做简单扼要的讲解,之后给出几个选择题让学生自测巩固,收效显著。这些自测题可通过传统的试卷形式发给学生,但操作繁琐,且学生反感试卷。如能充分利用机房网络环境,搭建一个课堂自测系统,则能简化工作,提高课堂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小巧
教师在教学中总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很卖力地把重要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会很努力地识记,但是不久之后,学生就会把这些知识忘得干干净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骑自行车、游泳等则往往成为陪伴他们终生的技能,即使搁置多年之后也不会忘记。可见,亲历体验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教师应该反思这种现象,并积极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学习。    一、体验式学习及其特征    “纸上得来总觉浅,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提高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使自己能够在网上高效获取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学生平时在网上获取信息,大多通过搜索引擎来实现,但对搜索引擎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认为它的使用也很简单,不注重技巧,因而在网上无法高效地获取信息。于是,我设计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用Photoshop处理图像,首先要建立图层的概念,这是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精髓。准确有效地确定选区,是编辑图像的关键。掌握图层、选区的概念及应用,对于学习图像处理及其他具有“层”概念的应用软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画图工具,能够进行简单图画的创作,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审美能
陆游(1125—1210),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长寿且创造力旺盛的文人之一,在他现存的9000余首诗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直接涉及养生的诗文600余篇。其《养生》诗曰:“受廛故里老为氓,三十余年学养生”,反映出他对养生的长期关注。“禀赋本不强,四十已遽衰”的陆游,在年近80岁时,却仍然身体康健:  岂料今八十,白间犹黑丝。  咀嚼虽小艰,幸未如牛呞。  (陆游《养生》)  他的养生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几乎贯穿了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Phun是面向中学物理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全开放性的物理仿真实验平台和课件制作工具,是物理教师的得力助手。    一、Phun软件概述    1.Phun软件简介  Phun是瑞典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Emil Ernerfeld为其导师Kenneth Bodin写的一个程序,也是他的毕业设计作品,其开发目的是为了让物理教学和研究更直观
有学者曾说过,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都承认曾经有一个辉煌的“轴心时代”。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铁器时代”的飞跃,无论东方西方,就都可以“养”出一大批“吃饱饭找事干”的坐下来深入思考的“闲人”,于是都在异地、于同时,不约而同地共同思考和探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一些人类永恒思考的基本问题,其中当然也包括最基本的“人性”问题。而后来的思想无论如何进化、发达和丰富,总要回到或围绕这些“原点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下册)》,是制作幻灯片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与图片文件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在学习接入因特网内容后,教材安排了对IP地址知识的学习。有些教材会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放在域名知识之后,待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后,再回过头讲述域名的解析过程,不利于学生理解技术发展的思想和过程。本教材的安排是在完成了IP地址的学习后,学生了解到IP地址不便于人们记忆,因而提出了域名系统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再分析域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