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赏析英文原版电影是学习地道英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电影She’s the Man为例,通过分析影片中体现的文化及语言信息,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原声电影 文化教学 She’s The Man
假小子(She’s the Man)是获2006年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Teen Choice Award) 评选推荐的校园喜剧。影片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的《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搬到了现代的美国校园。莎翁的剧情框架无懈可击,校园背景则赋予影片更鲜明的时代气息;“莎翁级” 青春片,光是名头就已经号召力足够了。令人惊喜的是即使完全变换了时代和场景,故事架构本身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层出不穷的令人捧腹的细节仍带我们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这部拥有了运动、青春、校园、爱情、励志等多重标签的影片不仅能够让你在轻松气氛中了解名著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全方位展现美国校园文化的励志影片。
一、假小子(She’ s the Man)剧情分析
整部电影情节大致如下:Viola和Sebastian是一对长得一摸一样的孪生兄妹,姐弟俩的性格像是被对换了一般,弟弟喜欢弹琴赋词,姐姐不爱红妆爱足球。女足校队因为人数不够而被迫解散,教练和草包男友的嘲讽逼得誓要打进校际联赛的Viola剑走偏锋出奇招。看着弟弟在离异分居的父母和学校之间巧妙地“逃”出时间去追逐自己的音乐梦,姐姐灵机一动,决定趁着弟弟逃学的空儿乔装成弟弟去加入隔壁学校的足球队,打败她的混账前男友,证明“谁说女儿不如男”。故事就此正式展开。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儿要扮男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Viola处处留意,事事小心,还是状况一箩筐。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和一帮“神奇”的死党,每每身份快被揭穿时,Viola总能化险为夷。剧情的发展总离不开一些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小意外”。Viola 喜欢上了自己的室友,校足球队队长Duke,而Duke的暗恋对象Olivia 居然迷上了男扮女装的Viola……仿佛麻烦还不够多,Viola期待的足球赛即将开始,毫不知情的弟弟竟然提前回到了学校,还被硬推上了球场,闹出了不少笑话。Viola又将如何让应对她完美计划中的这个“小差错”呢?足球和爱情,皆大欢喜还是全盘皆输?
二、假小子(She’ s The Man)文化看点
看点一:吉祥物文化
吉祥物作为美国的校园文化最富有活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角色。“Mascot”(吉祥物)由法语的 “Mascotto”衍变而来,意为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在大型运动会或大型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在美国各种校际比赛中,双方拉拉队代表穿起绒毛外套扮演的吉祥物每每成为最吸引眼球、最重量级的鼓舞士气的形象。
吉祥物在美国校园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电影中Sebastian所在的Illyria以一只红黑相间的神兽作为吉祥物,于是学校到处充满着这两种颜色。校徽、笔、杯子、书包、T-shirt,甚至足球比赛时Duke带领的校队球员们脸上都画的条纹和观众们的着装密码(dress code)都是这两种颜色。校园吉祥物起源于1 9世纪末的西方。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丰富多彩的形象,其中以配合人物化特征(如穿上运动球衣等)的动物形象的使用最为广泛。学校吉祥物是被赋予生命、赋予个性、赋予精神品格的精灵,它是一种榜样、一种号召、一种鲜活的文化。校园吉祥物的流行得益于其广泛的官民基础,它通常是由民意决定的,再经由学校官方程序确定的。它经常活跃在校际联赛、迎新活动等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对学校这一重要精神家园的归属感,这对缺乏地域归属感的美国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美国,不管是对学校本身还是对学校所在地区来说,吉祥物都一个非常重要。树立代表学校的吉祥物已成为一流大学的传统和习俗,这些吉祥物的影响已经走出校门,成为学校贡献社会的特色公益广告。进入21世纪,校园吉祥物我国台湾地区的迅速兴盛;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的大陆高校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吉祥物。
看点二:备受关注的校园体育
美国人的一年只有三个季节:篮球季,足球季和棒球季。美国人的日子是看着比赛过的,由此可见美国人对体育的热情。
体育是美国校园的头等大事。影片中Viola 坚持要参加高中校际联赛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进大学校队踢球。如果她能成功的通过高中校队选拔(try out for the team)代表学校出赛,就能在联赛中吸引大学校队球探(college scouts)的目光,从而入选大学校队了。入选校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球技出众还要品学兼优;如果球员的学业成绩低于了一定的标准,将被禁止参加训练和比赛,违者全队禁赛。
美国校园里有各式球队,校园体育在美国是被全国的观众所关注的。以大学篮球联赛战况最为激烈的“疯狂三月”(Crazy March)为例,美国国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假设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决战和NBA总决赛第七场同时进行,有87%的受访者选择了观看前者。每年三月,全美上下会掀起一场对阵竞猜(Bracket)的热潮。奥巴马总统也不惜放下公务在直播节目中公开自己的竞猜表格,据说他的预测功力堪称专业级。然而在总统讲话和NCAA比赛两者之间,美国媒体却一点也不给总统面子。2013年3月中旬奥巴马召开新闻发布会,告知美国民众来自日本辐射将不会危害美国本土,CBS竟将他的讲话浓缩成一段时长只有1分钟的新闻,在比赛间歇时插播。隔天奥巴马宣布美国有可能会在利比亚展开军事活动都成了NCAA的陪衬,CBS电视台把总统的讲话视频放在屏幕左上角以画中画的方式播出来保证NCAA的比赛转播不受到影响。这样的风靡程度,只有亲眼见到才能相信。
【关键词】原声电影 文化教学 She’s The Man
假小子(She’s the Man)是获2006年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Teen Choice Award) 评选推荐的校园喜剧。影片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的《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搬到了现代的美国校园。莎翁的剧情框架无懈可击,校园背景则赋予影片更鲜明的时代气息;“莎翁级” 青春片,光是名头就已经号召力足够了。令人惊喜的是即使完全变换了时代和场景,故事架构本身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层出不穷的令人捧腹的细节仍带我们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这部拥有了运动、青春、校园、爱情、励志等多重标签的影片不仅能够让你在轻松气氛中了解名著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全方位展现美国校园文化的励志影片。
一、假小子(She’ s the Man)剧情分析
整部电影情节大致如下:Viola和Sebastian是一对长得一摸一样的孪生兄妹,姐弟俩的性格像是被对换了一般,弟弟喜欢弹琴赋词,姐姐不爱红妆爱足球。女足校队因为人数不够而被迫解散,教练和草包男友的嘲讽逼得誓要打进校际联赛的Viola剑走偏锋出奇招。看着弟弟在离异分居的父母和学校之间巧妙地“逃”出时间去追逐自己的音乐梦,姐姐灵机一动,决定趁着弟弟逃学的空儿乔装成弟弟去加入隔壁学校的足球队,打败她的混账前男友,证明“谁说女儿不如男”。故事就此正式展开。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儿要扮男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Viola处处留意,事事小心,还是状况一箩筐。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和一帮“神奇”的死党,每每身份快被揭穿时,Viola总能化险为夷。剧情的发展总离不开一些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小意外”。Viola 喜欢上了自己的室友,校足球队队长Duke,而Duke的暗恋对象Olivia 居然迷上了男扮女装的Viola……仿佛麻烦还不够多,Viola期待的足球赛即将开始,毫不知情的弟弟竟然提前回到了学校,还被硬推上了球场,闹出了不少笑话。Viola又将如何让应对她完美计划中的这个“小差错”呢?足球和爱情,皆大欢喜还是全盘皆输?
二、假小子(She’ s The Man)文化看点
看点一:吉祥物文化
吉祥物作为美国的校园文化最富有活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角色。“Mascot”(吉祥物)由法语的 “Mascotto”衍变而来,意为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在大型运动会或大型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在美国各种校际比赛中,双方拉拉队代表穿起绒毛外套扮演的吉祥物每每成为最吸引眼球、最重量级的鼓舞士气的形象。
吉祥物在美国校园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电影中Sebastian所在的Illyria以一只红黑相间的神兽作为吉祥物,于是学校到处充满着这两种颜色。校徽、笔、杯子、书包、T-shirt,甚至足球比赛时Duke带领的校队球员们脸上都画的条纹和观众们的着装密码(dress code)都是这两种颜色。校园吉祥物起源于1 9世纪末的西方。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丰富多彩的形象,其中以配合人物化特征(如穿上运动球衣等)的动物形象的使用最为广泛。学校吉祥物是被赋予生命、赋予个性、赋予精神品格的精灵,它是一种榜样、一种号召、一种鲜活的文化。校园吉祥物的流行得益于其广泛的官民基础,它通常是由民意决定的,再经由学校官方程序确定的。它经常活跃在校际联赛、迎新活动等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对学校这一重要精神家园的归属感,这对缺乏地域归属感的美国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美国,不管是对学校本身还是对学校所在地区来说,吉祥物都一个非常重要。树立代表学校的吉祥物已成为一流大学的传统和习俗,这些吉祥物的影响已经走出校门,成为学校贡献社会的特色公益广告。进入21世纪,校园吉祥物我国台湾地区的迅速兴盛;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的大陆高校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吉祥物。
看点二:备受关注的校园体育
美国人的一年只有三个季节:篮球季,足球季和棒球季。美国人的日子是看着比赛过的,由此可见美国人对体育的热情。
体育是美国校园的头等大事。影片中Viola 坚持要参加高中校际联赛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进大学校队踢球。如果她能成功的通过高中校队选拔(try out for the team)代表学校出赛,就能在联赛中吸引大学校队球探(college scouts)的目光,从而入选大学校队了。入选校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球技出众还要品学兼优;如果球员的学业成绩低于了一定的标准,将被禁止参加训练和比赛,违者全队禁赛。
美国校园里有各式球队,校园体育在美国是被全国的观众所关注的。以大学篮球联赛战况最为激烈的“疯狂三月”(Crazy March)为例,美国国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假设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决战和NBA总决赛第七场同时进行,有87%的受访者选择了观看前者。每年三月,全美上下会掀起一场对阵竞猜(Bracket)的热潮。奥巴马总统也不惜放下公务在直播节目中公开自己的竞猜表格,据说他的预测功力堪称专业级。然而在总统讲话和NCAA比赛两者之间,美国媒体却一点也不给总统面子。2013年3月中旬奥巴马召开新闻发布会,告知美国民众来自日本辐射将不会危害美国本土,CBS竟将他的讲话浓缩成一段时长只有1分钟的新闻,在比赛间歇时插播。隔天奥巴马宣布美国有可能会在利比亚展开军事活动都成了NCAA的陪衬,CBS电视台把总统的讲话视频放在屏幕左上角以画中画的方式播出来保证NCAA的比赛转播不受到影响。这样的风靡程度,只有亲眼见到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