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与环境道德教育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_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在分享科技革命成果的同时,也在吞食着环境公害的苦果。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不得不回到自然界的本来位置上仔细地品尝长期与自然抗衡的滋味,彻悟之后便大声疾呼道“救救我们的环境,环境不好谁也跑不了”。于是,人们形成一种全新观点:自然不是我们随意盘剥的对象,而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因此,人类不应该走向大自然的对立面,而应从自己是自然界中一分子的角度与大自然讲道德,精心地保护和照抚好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使自然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华民族,环境道德必然是这个优秀民族中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使处于养成阶段的广大青少年从小培育起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和行为习惯应该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德育内容之一。
  中学生物学科是一门阐明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中学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它在提高学生环境道德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中学生物学科利于实施环境的道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体现环境道德教育是一个直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如下:
  
  课堂渗透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生物科学同环境内容结合点多,相容性大,与环境道德教育联系紧密。教学中,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住与环境道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道德教育,效果甚好。例如:讲到我们身边的动物时,我们除让学生观察、了解各类动物的特征外,还有意向学生介绍蚂蚁、蜘蛛、猫头鹰、啄木鸟、大山雀、青蛙、蛇等动物的食性。使学生认识到他们能消灭大量害虫,是抑制害虫或害兽的天敌。目前有不少种类用于农作物及森林害虫的生物防治,这样既减少了农药用量,同时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他们进行保护有益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善待实验动物,不需要处死的就不要处死,实验完成后放归大自然,实验中不伤害与实验无关的其它生物,培养学生的爱心。不浪费实验材料,如果允许,可采取一料多用的方法。实验完成后,要注意实验材料的正确处理,不要污染环境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很好的环境道德教育的素材。
  
  做好宣传和参加实践活动
  1.板报宣传和讲演相结合。在与环境有关的日子里,动员其他生物、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出环保方面的板报,创造环保气氛。利用周一升旗时,组织学生演讲环保方面的知识,做好环保宣传,在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下,使更多的人了解环保方面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课下搜集材料,晨检时间交流。研究期间,我们先后搜集学习了《为了绿色》《爸爸纳谏戒烟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微生物与塑料袋》《保卫地球的动脉》《小燃烧与大污染》《长江洪水为何这样凶》等20多篇小文章。通过搜集材料和学习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吸烟的害处,水资源的短缺,“温室效应”的形成,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等多方面的知识,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3.开展家庭吸烟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们认识到吸烟的害处不仅仅是危害身体健康,使人患各种疾病,还污染环境,加大开支,使人际关系腐化,甚至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从学生的调查报告中得知:家庭中吸烟的一般是自己的父亲,从吸烟的数量、价钱、时间上推算,每人大约已花掉了上万元人民币。学生们认识到,如果把这些钱用在其它方面或用来救助失学儿童该是多么有意义啊。于是,他们开始以各种方式劝阻父亲戒烟,并初见成效。我班共有45人,其中父亲吸烟者37人,经劝阻后,有5人戒烟,12人减少了吸烟数量。
  此外,还可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宣传环境方面的知识,使他也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支持孩子的环保工作。并向他们推荐《东芝动物乐园》《动物世界》《走向大自然》等电视节目。使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环保知识。
  通过宣传和实践活动,使环保知识得到普及,环保行为得到落实。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大豆是中美两国贸易的重要纽带,但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大豆进口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文章根据2011—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现状,再运用CMS模型实证剖析了中国大豆进口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增长效应,其次进口引力效应.为了稳定中国大豆进口的局面,文章从拓宽进口来源,逐步实现进口多元化,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人的情感熏陶的重要时期,是道德成长的黄金时期。换句话说,初中阶段是人生中道德品质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与家庭、社会、乃至新闻传媒、影视作品对他们的影响相比,中学语文教学具有时间固定、受教集体固定、教学场所固定等诸多有利条件,同时,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更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保证。语文教学如何结合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心理需要,挖掘课文丰富的品德内涵、情感内涵,充分发挥语文教
期刊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句话就阐明:化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化学的魅力在于探究与创新。“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在探究活动的开展中,如何实现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从“独白”走向“对话”,从“封闭”走向“开放”……下面结合一年多来的新课改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情景性、自主性和
期刊
情感在教育中的功能已经被普遍应用和认可,那么在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情感的“师爱”和动力功能,教师对幼儿的爱以及同伴间的相互关爱,能够改变孩子的行为态度,赢得家长的“心”。  家园沟通中家长的是否信任和理解教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孩子的情感。教师爱孩子,孩子得到了进步,家长也自然而然的和老师拉近了心理的距离。“师爱”是爱的情感在我们学校教育的特定环境中发展形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