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剥脱术和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来源 :实用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xok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血管瘤剥脱术与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并评估两种术式对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31例接受血管瘤剥脱术治疗,27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血管瘤剥脱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0.6±25.4)min、(389.3±53.8)mL、(264.5±55.7)mL和(13.9±2.4)d,均显著低于肝叶切除术组[分别为(148.1±28.9)min、(468.2±59.2)mL、(321.8±63.4)mL和(15.8±3.3)d,P<0.05];术后,血管瘤剥脱术处理组腹腔出血、胆漏和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肝叶切除组(6.5%对35.0%,P<0.05);在术后随访6个月时,所有患者血管瘤均消失,未见肿瘤复发;在术后5 d,血管瘤剥脱术治疗组血清ALT水平为(71.3±15.3)U/L,血清AST水平为((49.1±9.3)U/L,显著低于肝叶切除术组[分别为(82.9±16.8)U/L和(57.3±11.2)U/L,P<0.05].结论 采取血管瘤剥脱术或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均较好,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前者在减轻创伤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声触诊弹性成像(APE)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和脾脏硬度检测(SSM)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92例,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将≤F1期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F2期为显著性肝纤维化,F4期为早期肝硬化.使用超声APE计数获得LSM和SSM.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指数(FIB-4)和King\'s指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
目的 探索应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 ~2020年2月我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22例,使用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FT3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血清FT3水平预测MELD评分的效能.结果 45例肝衰竭早期、46例中期和31例晚期患者血清FT3水平分别为(2.73±0.57)pmol/L、(2.55±0.49)pmol/L和(2.29±0
目的 研究采用腹水浓缩回输联合抗感染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分别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或在此基础上给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2 w.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血浆肾素活性(PR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NASH患者,其中35例对照组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口服,另37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黄连解毒汤治疗,均治疗观察12周.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计算脂肪肝指数(FLI),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每克粪便所含的细菌计数.结果 在治疗12 w末,观察组胁肋胀痛、脘腹胀满、周身困重和口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诊治PHNEN患者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检查和治疗转归.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6(40,73)岁;2例无不适主诉,2例有腹痛;血清ALT 28.3(18.0~49.8)U/L,TBIL 11.5(9.5~16.3)μ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44.1(20.2~77.1)ng/ml;腹部CT均提示肝内多发占位,增强扫描动脉期呈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外周血CD4+T、CD8+T、Tc17、Th17和Treg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83例(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25例,B期23例,C期18例,D期17例)和健康人35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及Tc17(CD8+IL-17)、Th17(CD4+IL-17)和CD4+CD25+CD45RA+Treg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PLC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2.8±8.5)%,显著低于健
目的 探讨采用表柔比星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不可手术切除是PLC患者,其中接受TACE治疗42例,接受表柔比星DEB-TACE治疗36例.根据RECIST评估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随访2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结果 DEB-TACE治疗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16.7%、66.7%、13
目的 探讨采用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8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活度为0.6~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10~160 Gy,术后2个月复查CT或MRI并参考RECIST标准1.1版评估近期疗效.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4例HCC患者均顺利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疾病控制69例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74例,其中32例接受LLR手术,另42例接受OLR手术.随访3年.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血清CA19-9和CEA水平、神经侵犯、微血管侵犯、肿瘤低分化、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肿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R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肝门阻断、术后住院日、输血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25(250,475)ml、5(3.5
目的 总结肝细胞癌(HCC)心脏转移的超声表现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9例HCC心脏转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心脏超声表现,总结其特征,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16例(84%)在肝癌相邻的肝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并延续至下腔静脉和右心房,3例(16%)肝癌相邻下腔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并延续至右心房;13例(68%)为混合回声,6例(32%)为低回声;15例(79%)边界清晰,16例(84%)形态不规则;19例(100%)右心房癌栓内未见血流信号;12例(63%)右心房癌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