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见,分外想念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yz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特有的臭臭花散发冬天气味的时候,我才惊觉与写作已分别了整整一年。去年,同样在满地落花的时节,我因为嗅到初冬的气息,有感而作,为我的因文字而结识的朋友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那时候我们亲密无间。
  文字是敏感的,当文字在眼前起舞,它必须真正触动我心,动了心,才能写出流水一样的文字。这一年之内,我没有想起文字,我以为是自己失去了敏感的触觉,其实是我不再欣喜于文字的跳跃。我依旧阅读,但阅读不再带来心动,文字便如失掉灵魂的舞者,跳得动作却舞不出内心。
  我望着道路一旁的树木,形体僵直,叶片丰满,真是一棵标兵树,让我产生了想攀爬的念头,就像《树上的男爵》,一辈子不再下来。让这棵树为我带来一些奇思妙想吧,我在心里暗暗说道,于是我为树写了一篇小传,在故事里它为我提供臂膀,同时承载了我的彷徨和失望,待停笔却不禁叹气:多无聊的故事。
  我想找回我的文字,却毫无进展,我尝试到湖边吟风,风却懒得激不起一些波澜;我想去草丛里聆听,却发现草儿不待见我,一上午都没有交谈;我捧起书,却发现文字们一个个都高傲得不像话,连队形都乱七八糟。是的,由于我冷落它太久,它已经把我忘记了,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感受,一旦你失却如火热情,它们也不屑停留。
  我开始背《唐诗三百首》,也许,只有不绝于耳的诗句能打动我。“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击中我的不是精彩的场面描写,而是我读过且熟悉的句子,就像曾经交往的朋友,再读一次,醇美依旧。甜蜜的同时又不禁苦恼:那些第一次见的“新朋友”怎么办呢?我会否只顾着与旧人道好,却忽视了全新的面貌?一遍遍读来,我为最初的担忧好笑,读一遍,再一遍,新朋友就成了故交。
  于是我也可以欣赏“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或者“欲取一瓢饮,远慰风雨夕”,“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我发现文字的美又展现在我的眼前,它们跳跃、表演,再次回归艺术。我为这些文字们补充更多的想象和故事,试图匹配它们的美。《题都城南庄》中的桃花林里,必然有一位侠义的绝美女子,不经意回眸,惊艳了岁月,惹多情才子情断桃林。来年只见桃花依旧、春风依旧,众花潇洒,美人无痕。才子的忧伤如空谷幽兰般飘散……
  原来文字永远不会抛弃我,只要我能够发现敏感的它、多情的它,每一次在雨落屋檐下低泣的它——顺着它无处不在的足迹,我便能找回了我的文字。
  从小到大,写作课时,老师不忘告诫我们:“学会驾驭文字,不让它脱缰。”当我真正和文字相处才明白,文字是无法驾驭的,它是自在不受约束的独立存在,我唯一能做的便是理解它,与它相处,一旦我们的互动达到平衡,便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我一直这样相信,它是我的朋友,只要做好准备,它随时会听我诉说。
  面对人生必然的困窘我总是忍不住躲藏,但有了文字,我便有了閱读与诉说的对象,我理解它,它理解我,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了。
  再次相遇,你仍然熠熠美丽。
其他文献
其一:一个文科生在政治课上的无聊脑洞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原来在这个庞大的客观物质体系中,我们并不是孤单的。一种看不见的关系,将作为客观存在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关系随着我们的老去,一起掩埋在坟墓下面,变成一颗种子,待其生根发芽,会重新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如同树木连理相依。  世事循环运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