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鉴于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调整、国际国内产业加快转移的大形势下,新能源技术和IT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当前我国的产业聚集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的产业集聚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的产业集聚,逐步引导产业集聚向着集群化方向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不同层次的产业集群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工业园区
一、引言
当前,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产业要集聚为何要集聚?因为其最大的好处是获得规模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对于同类企业来说,集聚发展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传播,使一家企业的创新迅速外溢到其他企业,同时出于生存竞争需要,企业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创新。对于上下游关联企业来说,产业链中任何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都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利益,因而,产业链相关企业都非常注重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此外,企业集聚还能强化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产业链条。总而言之,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升级,进而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国内外形势的介绍,以及产业集聚的重要功能作用,我认为对我国产业集聚有一个必要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产业集聚的特点及问题
2008年后全球经济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新兴经济体则保持繁荣;而今,受到欧、美等经济体的拖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由于国内外种种原因,我国的产业集聚呈现出了以下新特点。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尽管产业集聚现象已呈现从工业向第三产业扩展的趋势,但工业仍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工业仍然集聚在东部地区,我国产业集聚发展,对于东中西而言极度不平衡。我们还可以从表一中看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基本是逐年递增的,说明了工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在逐渐改善。但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第二,我国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从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我国第三产业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仍然很明显,尽管在近几年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也有所增长,但是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相比增长的幅度依然比较小。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方会产生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的吸引、聚集效应,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带动周遍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根据经济发展的理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两种。受资金、资源的限制,各地区往往采用非平衡发展的方式。通过培养发展极的"涓滴效应"来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带是培养发展极的最重要的方式。同样我国的高科技产业会向东部地区集聚。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0年我国的高科技企业数是27218个,而东部地区就有20918个,将近占全国高科技企业总数的76%。同时我们可以从我国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资产总计以及利润总额看出,东部地区集聚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技术产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技术企业在我国分布极度的不均衡。
三、优化我国产业集聚的主要政策措施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我国产业面临着优化升级,集聚以及更高层次的集群化。下面我对我国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提几点自己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第一,我国东中西产业集聚不平衡,政府应该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对中西部产业集聚给予政策支持。要想缩小东中西的差距,归根结底要从产业着手,发展产业我们可以考虑融资的方式。同时我们可以加强区域的合作,东部带动西部,东部可以发展新型创新企业,将衰退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第二,我国产业集聚还不能够突破行政区的局限,建议逐步取消行政区划。对职能相似、条件允许的机构套合设置,提高行政效率。对于这点,就目前而言很难实现,不过我们可以考虑突破行政区划分,形成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像自由贸易区那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我国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偏小,根据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 ,产业集聚存在规模效应,只有当产业集聚度在一个最佳状态时才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政府应该扶持和引进并重,进一步扶持本地的优势产业,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火车头,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带动力量,因此要继续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同时要加快产业招商引资的步伐,通过政策的优惠、环境优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强势企业进驻本地区,积极推进产业集聚。
四、小结
总之,我国产业集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加速我国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我们要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努力开创我国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全新局面,为推动我国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打造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雷鹏.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曹宝明,王晓清.区位选择视角下产业集群形成的微观机制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 2008(06).
[3] 赵峰,姜德波.产业转移的诱因分析与趋势预测--以长三角为例[J].学术研究,2011(10).
[4] 郭凡礼,黎雪荣,周思然等.2013-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R].中投顾问,2012.
作者简介:王晶(1989-),女,山西闻喜,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生。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工业园区
一、引言
当前,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产业要集聚为何要集聚?因为其最大的好处是获得规模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对于同类企业来说,集聚发展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传播,使一家企业的创新迅速外溢到其他企业,同时出于生存竞争需要,企业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创新。对于上下游关联企业来说,产业链中任何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都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利益,因而,产业链相关企业都非常注重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此外,企业集聚还能强化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产业链条。总而言之,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升级,进而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国内外形势的介绍,以及产业集聚的重要功能作用,我认为对我国产业集聚有一个必要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产业集聚的特点及问题
2008年后全球经济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新兴经济体则保持繁荣;而今,受到欧、美等经济体的拖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由于国内外种种原因,我国的产业集聚呈现出了以下新特点。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尽管产业集聚现象已呈现从工业向第三产业扩展的趋势,但工业仍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工业仍然集聚在东部地区,我国产业集聚发展,对于东中西而言极度不平衡。我们还可以从表一中看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基本是逐年递增的,说明了工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在逐渐改善。但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第二,我国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从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我国第三产业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仍然很明显,尽管在近几年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也有所增长,但是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相比增长的幅度依然比较小。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方会产生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的吸引、聚集效应,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带动周遍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根据经济发展的理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两种。受资金、资源的限制,各地区往往采用非平衡发展的方式。通过培养发展极的"涓滴效应"来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带是培养发展极的最重要的方式。同样我国的高科技产业会向东部地区集聚。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0年我国的高科技企业数是27218个,而东部地区就有20918个,将近占全国高科技企业总数的76%。同时我们可以从我国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资产总计以及利润总额看出,东部地区集聚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技术产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技术企业在我国分布极度的不均衡。
三、优化我国产业集聚的主要政策措施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我国产业面临着优化升级,集聚以及更高层次的集群化。下面我对我国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提几点自己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第一,我国东中西产业集聚不平衡,政府应该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对中西部产业集聚给予政策支持。要想缩小东中西的差距,归根结底要从产业着手,发展产业我们可以考虑融资的方式。同时我们可以加强区域的合作,东部带动西部,东部可以发展新型创新企业,将衰退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第二,我国产业集聚还不能够突破行政区的局限,建议逐步取消行政区划。对职能相似、条件允许的机构套合设置,提高行政效率。对于这点,就目前而言很难实现,不过我们可以考虑突破行政区划分,形成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像自由贸易区那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我国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偏小,根据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 ,产业集聚存在规模效应,只有当产业集聚度在一个最佳状态时才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政府应该扶持和引进并重,进一步扶持本地的优势产业,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火车头,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带动力量,因此要继续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同时要加快产业招商引资的步伐,通过政策的优惠、环境优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强势企业进驻本地区,积极推进产业集聚。
四、小结
总之,我国产业集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加速我国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我们要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努力开创我国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全新局面,为推动我国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打造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雷鹏.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曹宝明,王晓清.区位选择视角下产业集群形成的微观机制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 2008(06).
[3] 赵峰,姜德波.产业转移的诱因分析与趋势预测--以长三角为例[J].学术研究,2011(10).
[4] 郭凡礼,黎雪荣,周思然等.2013-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R].中投顾问,2012.
作者简介:王晶(1989-),女,山西闻喜,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