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1995—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乡教育回报率进行测算,考查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将外出务工人员和永久迁移至城市的人口重新划回农村样本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上升.2018年,城市教育回报率为8.3%,农村教育回报率为5.8%,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为2.5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的5.8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明显缩小.在城乡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方面,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回报率较高,各省城镇地区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仍明显.将移民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度面上项目"区域产业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项目编号:71773009)的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95—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乡教育回报率进行测算,考查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将外出务工人员和永久迁移至城市的人口重新划回农村样本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上升.2018年,城市教育回报率为8.3%,农村教育回报率为5.8%,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为2.5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的5.8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明显缩小.在城乡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方面,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回报率较高,各省城镇地区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仍明显.将移民样本放回后,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进一步上升.若以地级市为考查标准,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各地级市间的教育回报率呈逐渐分散状态.这说明,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更多体现在城市间而非省份间.应从因地制宜制定教育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入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间教育回报率差距,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人力资本红利.
其他文献
从主体性到他者性,从同一性到异质性,从唯我性到为他性,他者性反映了在主体性责任缺失背景下的一种伦理诉求.他者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外在性,正是这些特性,使他者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因此,我不能占有和同化他者,只能尊重和回应他者的需求,为他者负责.以他者的"非同一性"为逻辑起点,教育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是师生对等的对话、交流,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回应,一种负责任的回应.教育不是借助理性抹杀他者,而是在开放自由的空间中,让他者言说和行动,通过他者性对话,建构他者性共同体,实现与他者的共生.他者性只是思考教育的一个
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科想象是一种“意象性的认知”,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基于感知理解、思维过程、已有经验和学科知识的加工而建构意象的学习活动,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基于形象思维建立新的图像表征并建构意象的一种综合学习能力.学科想象具有形象性、意义性、超越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充分表达学科知识的多维属性和价值,充实学科知识与个体认知之间的“间隙”,是学科想象建构的前提;统觉感知、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是学科想象生成的过程;而意义建构与经验超越则是学科想象的归属.想象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科想象力的教学活动.实施想象
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结构分析,揭示学业竞争大众化现象的形成,以及近20年间高考功能的应势之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由于存在前置的社会性分流,作为英才选拔"指挥棒"的考试不至于成为大众上学的"紧箍咒"."报名率"超过50%意味着前置的社会性分流消失——高考竞争大众化,这是当前高考改革的深层动因.因此,改革成败取决于能否恰当地为学业竞争设置边界,扭转教育系统在急剧扩张中因无序扩容而造成"一"遏制"多"、"平凡"遏制"拔尖"的双重压抑局面.若能建起兼容"英才选拔纵向分层"和"大众升学多元适配"两种功能定位
终身学习话语是国家教育治理战略与价值的系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经历了基于教育开放战略的话语导入期、基于经济增长战略的话语深化期、基于民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话语创新期.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终身学习话语体系,体现了激励号召、目标导向、彰显民生及建构终身学习话语权的时代价值.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进一步强化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及其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转换急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总体要求为目标,强化导向价值;以中华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