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吉祥装饰图案浅谈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u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饰图案是图案的一种表现形式,装饰一词来自于拉丁语DECORO,是艺术作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形式的优雅修饰为主要特色,也是图案设计必须掌握运用的一种形式语言。“人饰衣服,马饰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正说明装饰图案的主要特征及重要性。
  
  装饰图案在设计形式上强调造型的装饰效果和变化特点,尽可能地运用点、线、面的表现手法对图形进行大胆的装饰,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特色。装饰图案最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图形的各种层次变化极为丰富。例如:画面中的形体可在虚实、大小、空间、远近等方面形成有韵律的变化。
  吉祥装饰图案是装饰图案的一种。吉祥是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热望和期盼,是所有华夏儿女热爱幸福美满的生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虔诚祝福和心里寄托。吉祥观念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基本需要和共同的心理特征,是人类长期以来对险恶而又奇异的自然环境、复杂而又多变的社会生活产生的一种集体意识和心理期盼。吉祥装饰图案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将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中的吉祥观念转化为可视的图案、图样,相信吉祥图案能避灾驱祸,给人们带来吉庆祥瑞。它不仅表明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又以寓意的方式表达人们改变生存环境和征服困难的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例如:中国民间图案的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中,石榴象征多子,桃象征多寿,盘长比喻生命不息,“如意”和“柿子”的结合寓意“事事如意”,牡丹象征富贵;在传统图案的蓝印花布中,葫芦寓意“福禄”,喜鹊与梅花表示“喜上眉梢”,金鱼寓意“金玉”,鹿与鹤表示“六合长春”。
  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征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讴歌和追求,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远古氏族描绘在洞穴和崖壁上的图腾符号,寄托着先民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中国古代先民们智慧地运用图案这种特征的视觉语言,运用特定的形象作为某种抽象思想的图形标志,将无形的思想转化为简洁明了的图形、图像,成为“无字图书”。例如:鹤为长寿仙禽,《淮南子》中记载“鹤寿千岁,以极其游”,鹤因此与龟一样被视为长寿之物;鹤常为仙人所骑,老寿星也常以驾鹤祥云的形象出现,画着鹤向着太阳高飞的图案或日出时仙鹤飞翔的纹图,寓意为“指日高升”;牡丹雍容华贵,是花中之富贵者,人们在乔迁新居或新年节庆时,厅堂中挂有彩色牡丹的吉祥画,牡丹与芙蓉表示“荣华富贵”,牡丹与海棠表示“光耀门庭”。
  中华吉祥装饰图案是出于追求吉祥幸福为目的的,是以美的纹饰、简洁的造型来寄托祈福、求取心愿所设计的实用装饰图案,采用语义化、象征的手法,应用形象上的借代和双关,尤其是巧妙地用“谐音”的创意方法创造出雅俗共赏的装饰图案。其功能和寓意涉及祝福、除恶、劝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心理愿望和生活追求。中华民族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以美的造型、巧妙的创意体现出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中华吉祥装饰图案绝不是一个人、某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它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创作成果凝聚而成的。
  中华吉祥装饰图案集中围绕“福、禄、寿、喜、财”这5大题材,依据这5大题材把中华吉祥图案分为3大类:即植物类,如兰花叶态美丽,花朵幽香清远,花质素洁,是美丽的象征、和谐的象征;祥禽瑞兽类,如鹰的视力敏锐,双翅强健,动作敏捷,人们常用鹰来比喻英雄,在鹰的身上寄托美好的愿望;器物类,如古钱、如意等。
  中国民间图案是劳动者自己创造的图案,是具有土生土长的浓厚乡土气息的,许多创作者和设计者将中华吉祥图案融入到中华这一民间图案当中,无论是遍及全国的、最丰富简易的剪纸艺术,还是具有悠久历史,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的不同所产生的印染图案,以及原始的纺织技术的刺绣图案,它们既发扬了民族精神,又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浓厚的文化性和社会性,引起世人的共鸣。
  总之,中华吉祥装饰图案是东方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你在哪》,一曲独特视角下的人生悲歌。小说以腹中胎儿为叙述视角,讲述了活跃于城市角落中“小姐”谋生,胎儿抵制出生的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当下最真实的社会图景,生存困境的
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但其公司治理仍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密执安以北》,海明威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和女性言语方式,展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的第一次性经历。作品中的隐喻和重复手段体现了海明威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整体性目光,将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中明确指出,要“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并附《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
体育教学方法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进行理性构思,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型体育教学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并验证了此教学法理论建构的可行性、科学性。    对传统体育教学法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传授式教学法和系统教学法。传授式教学法助长了学生的
通过对绿色奥运的基本内涵的阐述,分析中国在2008北京奥运会为营造“绿色奥运”采取的具体措施,就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指出北京奥运会后现代
提出一种新的摩擦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能无级连续地改变与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实现动态连续地测试材料的摩擦性能。阐述了该方法的测试原理,运用该方法能无级连续地改变主动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