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微RNA(miR)-324-3p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低糖组、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高渗组(30 mmol/L甘露醇)、高糖+miR-324-3p过表达组(30 mmol/L葡萄糖)、高渗+miR-324-3p过表达组(30 mmol/L甘露醇)、miR-324-3p过表达组(分别以15、30、50、75 nmol
【机 构】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微RNA(miR)-324-3p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低糖组、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高渗组(30 mmol/L甘露醇)、高糖+miR-324-3p过表达组(30 mmol/L葡萄糖)、高渗+miR-324-3p过表达组(30 mmol/L甘露醇)、miR-324-3p过表达组(分别以15、30、50、75 nmol/L类似物转染细胞)、阴性对照组。采用Annexin 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HK-2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细胞miR-324-3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HK-2细胞miR-324-3p表达增加(2.33±0.27比1.00±0.33,t=5.40,P<0.01)。随着miR-324-3p类似物转染浓度的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调(F=177.01,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miR-324-3p过表达组Bcl-2蛋白表达下调(0.38±0.01比0.40±0.00,t=-3.19,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分别为1.80±0.04比1.68±0.03,t=4.32,P<0.05;0.91±0.01比0.66±0.01,t=29.75,P<0.01),Bcl-2/Bax蛋白比率降低(0.21±0.00比0.24±0.00,t=-11.20,P<0.01)。
结论高糖环境下miR-324-3p表达明显增加。miR-324-3p可能通过Bcl-2/Bax比率下调导致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剖宫产初产妇单用缩宫素与联合卡前列甲脂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孝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给予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和单药组(仅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每组51例。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恢复情况、血流及凝血情况和安全性。结果联合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2 h出血量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单药组(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山西大医院收治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麻醉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麻醉效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晋中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后1年随访复发情况、手术情况、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的60例初发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治疗组(Sax组,30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30例)进行为期24周的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糖、脂代谢、炎症、骨代谢等相关指标,包括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发展,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新指标,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肯定了其在临床试验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随着更多循证证据的积累,以及CGM研发的推进,未来TIR有望超越HbA1c成为血糖控制与
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
基因和环境因素在胚胎发育和代谢病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可能影响胰腺胚胎发育和糖尿病的发病。本综述主要介绍胚胎发育过程中胰岛的分化及表观遗传学机制对胰岛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为了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足(DF)的截肢率,必须以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规范我国DF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在指南的推广应用中,应该坚持:(1)糖尿病足"防大于治"的理念;(2)糖尿病足"多学科协作"的理念;(3)及时转诊/双向转诊的理念;(4)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实施糖尿病足管理的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最终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足防治体系,才能使我国的糖尿病足事业再上新台阶。
目的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纳米氧化铈作用于糖尿病GK大鼠模型溃疡创面组织后所引起的相关代谢改变。方法选用8~10周龄、体重(256±3)g雄性GK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纳米氧化铈组,每组10只。用皮肤取样器于大鼠背部肩胛稍后脊柱两侧对称制造2个直径8 mm的圆形深至肌层的皮肤损伤创面,创面每天给药1次,第7天处死大鼠,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着"中国实践,中国证据,中国指南"的原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此部适合我国糖尿病足现状的临床指南,旨在规范我国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本指南有以下特点:(1)突出临床实用性;(2)充分纳入糖尿病足领域的中国证据;(3)重视早期筛查与管理,强调糖尿病足的预防胜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