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是当今教育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强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没有后进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在教学实践中,以下“八法”,行之有效。
一、调查了解
对后进生要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后进生语文知识方面的缺失及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做好差生工作,须先弄清“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后进生成绩差有如下的原因:(1)对学习兴趣欠缺,不求进取。(2)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从而放弃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因缺乏家庭约束放松学习,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3)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由于对其缺乏转变耐心而对其放任自流,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苏霍姆林斯基同时又指出,差生转化的基础工作在于让差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差生获取广阔的课外知识。这样差生参加的活动越多,阅读、写作、思考的东西越多,他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就容易了,从而也就解决了“差距”的根本问题。让差生大量阅读,参加多种活动是转化差生的重要方法。
二、给予爱心
教师要把真诚的爱赋予后进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对他们时时爱护,处处关怀,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他们能行,鼓励他们点滴的进步。后进生被爱以后,为了报答这种爱,就会关心学习,学习就会上进。
三、激发兴趣
语文知识充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语文知识的趣味性,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成绩竞赛,智力抢答,笑话幽默等,创造利于转化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后进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怎能不愿意学习,学习又怎能不进步呢?
四、指导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上亦是如此。教师要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尤其要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训练、课后辅导,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多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让他们多思考、多动脑、多动手记录等。后进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学有所得,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赶上其他学生就不是难事了。
五、培养能力
根据后进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在转化过程中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教具和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教学中,多创造条件,从直观入手,联系学生实际,让后进生亲眼看,亲手作,亲自用脑想,亲自动手写,可让他们达到既爱学又会写的目的。如“记一次课外活动”,让后进生亲自参加活动,使其身临其境,有亲身体验,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活动的印象,又使他们能写出效果较好的作文。
六、养成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纠正后进生学习语文的不良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书写工整、自觉预习、自觉复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指导他们坚持写日记,坚持搜集整理报刊杂志上的名言警句、随感语,指导揣摩表达技巧,掌握写作入门的途径。
七、课堂照顾
转化后进生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后进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启发他们质疑、答疑。有些后进生上课总是爱走神,开“小差”,要多注视、提问,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八、反馈防治
在后进生转化中,教师既要发现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又要善于观察他们课堂活动中发言、作业等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的手段,还要抓后进生的反复工作,反复抓,抓反复,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后进生多一点爱,多花时间和精力,多想办法和措施,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落实素质教育,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台县合黎中学)
一、调查了解
对后进生要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后进生语文知识方面的缺失及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做好差生工作,须先弄清“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后进生成绩差有如下的原因:(1)对学习兴趣欠缺,不求进取。(2)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从而放弃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因缺乏家庭约束放松学习,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3)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由于对其缺乏转变耐心而对其放任自流,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苏霍姆林斯基同时又指出,差生转化的基础工作在于让差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差生获取广阔的课外知识。这样差生参加的活动越多,阅读、写作、思考的东西越多,他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就容易了,从而也就解决了“差距”的根本问题。让差生大量阅读,参加多种活动是转化差生的重要方法。
二、给予爱心
教师要把真诚的爱赋予后进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对他们时时爱护,处处关怀,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他们能行,鼓励他们点滴的进步。后进生被爱以后,为了报答这种爱,就会关心学习,学习就会上进。
三、激发兴趣
语文知识充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语文知识的趣味性,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成绩竞赛,智力抢答,笑话幽默等,创造利于转化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后进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怎能不愿意学习,学习又怎能不进步呢?
四、指导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上亦是如此。教师要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尤其要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训练、课后辅导,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多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让他们多思考、多动脑、多动手记录等。后进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学有所得,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赶上其他学生就不是难事了。
五、培养能力
根据后进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在转化过程中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教具和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教学中,多创造条件,从直观入手,联系学生实际,让后进生亲眼看,亲手作,亲自用脑想,亲自动手写,可让他们达到既爱学又会写的目的。如“记一次课外活动”,让后进生亲自参加活动,使其身临其境,有亲身体验,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活动的印象,又使他们能写出效果较好的作文。
六、养成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纠正后进生学习语文的不良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书写工整、自觉预习、自觉复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指导他们坚持写日记,坚持搜集整理报刊杂志上的名言警句、随感语,指导揣摩表达技巧,掌握写作入门的途径。
七、课堂照顾
转化后进生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后进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启发他们质疑、答疑。有些后进生上课总是爱走神,开“小差”,要多注视、提问,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八、反馈防治
在后进生转化中,教师既要发现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又要善于观察他们课堂活动中发言、作业等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的手段,还要抓后进生的反复工作,反复抓,抓反复,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后进生多一点爱,多花时间和精力,多想办法和措施,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落实素质教育,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台县合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