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作文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他们把习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评价手段的正确运用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写作目标归纳起来只有一个:让学生喜欢写作。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喜欢上写作,才乐于把写作当作一件轻松愉快的活动去接受。由此来看只有激发和调动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快乐的心态对待习作。为实现《课标》提出的对习作评价要求,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有备而战,增加自信,快乐进入写作课。
《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將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这个目标要求我们用两年的时间来完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实现,习作起始阶段我们就要按照这样的目标来进行我们的习作教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整篇的文章,写作难度的加大往往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消除学生畏难心理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的引导与评价。这个阶段学生习作的前期准备非常重要,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习作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确保后期的丰硕收获。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篇习作,我们就要未雨绸缪。开学第一天便可对学生做思想和行动上的热身运动,:同学们,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来到校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做了哪些事?可以把这些内容记到你的日记里吗?我们明天的课前十分钟来交流好的日记,看谁写得精彩、有趣。古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孩子体会最深刻的是自己眼睛看见的发生的真实的事件。日记最讲究的就是真实,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唤起孩子的真情。语文教材开篇就是习惯篇学习,这册书的习惯篇是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通过习惯篇的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该如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并把它写到日记里。学生每次的日记我们都要进行评优活动,把好的词语、句子选出来供大家学习,在这样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找到被赏识的喜悦。随着阅读课的教学,每学习一篇文章,我们都要在言语上对学生进行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记述顺序、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等,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借鉴、运用。学生运用的精彩之处,要选出来读给大家听,树榜样促群体效仿。当教学进行到习作时,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日记读给自己听、读给同伴听、读给家长听,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大家对自己的文章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自己进行修改。对于态度认真、每次日记都能很好完成、表达真情实感的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这么一个过程下来,习作课不仅仅是一两节课的教学,而且贯穿在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这样,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减小了习作教学的坡度,使学生感觉写作原来如此简单。在及时、积极的评价中让学生轻松上好习作课,快乐完成小作文。
二、真心真情,赏识激励,唤起兴趣对写作
学生每一篇习作的诞生都付出了他们一定的心血和汗水,不管习作的质量如何,孩子对待习作的态度就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不到十岁的孩子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多多“蹲下身子看孩子”,在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责难;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应付。人最原始的本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赏识与激励,孩子更是如此。学生每每拿回习作本第一件事便是看老师的批语,从老师批语的字里行间去寻思是否被老师肯定、赏识或是激励。所以,对学生习作批注一定要带着老师的真情,哪怕是批评指正的,也一定要真诚,切不可草率行之。“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以我们真情的批语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抒发他们心中的真情实感。如一次我给一个应付作文的同学的批语是这样下的:你的写作水平可是让全班同学竖指称赞的,这篇习作与以往的比虽然逊色一些,可老师看出这是一件真实的事件,可惜就是描写上太简单了。你选取的这件事很有趣,读了你的习作,让我都忍俊不禁笑出了声。这么幽默的“母子大战”,如果你能详细描写“舌战”的激烈场面,再把妈妈败阵这一环节写得具体些,你的这篇习作一定会更加的生动有趣。
三、成长足迹,档案记录,他山之石可攻玉。
《课标》对写作评价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为此我在建立学生习作成长记录袋上做了如下探索:
1、习作作品的收集整理。从习作入门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习作从初稿、修改稿到成稿,完整的保存下来。每个学期选出自己最满意、较满意、比较满意的习作按顺序装订存档,记录下自己习作足迹。让他们每每读起自己以往的作品,都能在深情的回望中找到一份激动,感受一份慰藉,寻到一份喜悦。同时让他们在回望中对未来的习作之旅更多了一份热情与期盼。
2、好词佳句经典诗文积累。要求学生多读书,重积累,并把自己收集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经典诗文分类制作成卡片形式存入档案,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所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涉猎各类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做人、作文的品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获得表扬及获得奖项作品。把自己得到表扬和获得奖项及发表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作品封面附上自己所获证书,发表的作品,把刊物或报纸收集起来,整理存档,记录下自己习作成长之旅,以鼓励自己不断进取。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这些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孩子情动而辞发,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付诸笔端一泻而后快。
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第一位助手,是习作教学中的盐,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让我们很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适当地放好这把盐,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份享受,在习作之旅上开心前行!
一、有备而战,增加自信,快乐进入写作课。
《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將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这个目标要求我们用两年的时间来完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实现,习作起始阶段我们就要按照这样的目标来进行我们的习作教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整篇的文章,写作难度的加大往往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消除学生畏难心理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的引导与评价。这个阶段学生习作的前期准备非常重要,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习作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确保后期的丰硕收获。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篇习作,我们就要未雨绸缪。开学第一天便可对学生做思想和行动上的热身运动,:同学们,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来到校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做了哪些事?可以把这些内容记到你的日记里吗?我们明天的课前十分钟来交流好的日记,看谁写得精彩、有趣。古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孩子体会最深刻的是自己眼睛看见的发生的真实的事件。日记最讲究的就是真实,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唤起孩子的真情。语文教材开篇就是习惯篇学习,这册书的习惯篇是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通过习惯篇的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该如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并把它写到日记里。学生每次的日记我们都要进行评优活动,把好的词语、句子选出来供大家学习,在这样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找到被赏识的喜悦。随着阅读课的教学,每学习一篇文章,我们都要在言语上对学生进行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记述顺序、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等,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借鉴、运用。学生运用的精彩之处,要选出来读给大家听,树榜样促群体效仿。当教学进行到习作时,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日记读给自己听、读给同伴听、读给家长听,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大家对自己的文章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自己进行修改。对于态度认真、每次日记都能很好完成、表达真情实感的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这么一个过程下来,习作课不仅仅是一两节课的教学,而且贯穿在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这样,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减小了习作教学的坡度,使学生感觉写作原来如此简单。在及时、积极的评价中让学生轻松上好习作课,快乐完成小作文。
二、真心真情,赏识激励,唤起兴趣对写作
学生每一篇习作的诞生都付出了他们一定的心血和汗水,不管习作的质量如何,孩子对待习作的态度就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不到十岁的孩子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多多“蹲下身子看孩子”,在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责难;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应付。人最原始的本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赏识与激励,孩子更是如此。学生每每拿回习作本第一件事便是看老师的批语,从老师批语的字里行间去寻思是否被老师肯定、赏识或是激励。所以,对学生习作批注一定要带着老师的真情,哪怕是批评指正的,也一定要真诚,切不可草率行之。“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以我们真情的批语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抒发他们心中的真情实感。如一次我给一个应付作文的同学的批语是这样下的:你的写作水平可是让全班同学竖指称赞的,这篇习作与以往的比虽然逊色一些,可老师看出这是一件真实的事件,可惜就是描写上太简单了。你选取的这件事很有趣,读了你的习作,让我都忍俊不禁笑出了声。这么幽默的“母子大战”,如果你能详细描写“舌战”的激烈场面,再把妈妈败阵这一环节写得具体些,你的这篇习作一定会更加的生动有趣。
三、成长足迹,档案记录,他山之石可攻玉。
《课标》对写作评价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为此我在建立学生习作成长记录袋上做了如下探索:
1、习作作品的收集整理。从习作入门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习作从初稿、修改稿到成稿,完整的保存下来。每个学期选出自己最满意、较满意、比较满意的习作按顺序装订存档,记录下自己习作足迹。让他们每每读起自己以往的作品,都能在深情的回望中找到一份激动,感受一份慰藉,寻到一份喜悦。同时让他们在回望中对未来的习作之旅更多了一份热情与期盼。
2、好词佳句经典诗文积累。要求学生多读书,重积累,并把自己收集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经典诗文分类制作成卡片形式存入档案,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所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涉猎各类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做人、作文的品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获得表扬及获得奖项作品。把自己得到表扬和获得奖项及发表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作品封面附上自己所获证书,发表的作品,把刊物或报纸收集起来,整理存档,记录下自己习作成长之旅,以鼓励自己不断进取。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这些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孩子情动而辞发,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付诸笔端一泻而后快。
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第一位助手,是习作教学中的盐,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让我们很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适当地放好这把盐,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份享受,在习作之旅上开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