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周恩来的献身精神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的优秀品质、伟大人格、革命精神是一代楷模。他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的精神风范为我们中华民族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体现在周恩来一生中的许多革命精神风范中,最集中一点,就是他的献身精神。
  
  一
  
  周恩来的献身精神,表现在对敌斗争中那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有的坚定性。战争年代,不论白色恐怖多么残酷、斗争环境如何尖锐复杂,他无数次出生入死、奋不顾身、机智勇敢、沉着坚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他随时都在准备以流血牺牲去赢得革命的胜利,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中华民族的崛起。
  早在少年时代,周恩来就深切地盼望着中华腾飞于世界。1910年至1913年,周恩来在原奉天上小学时,就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培养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当辛亥革命消息传来后,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在学校第一个剪掉辫子,他的革命行为带动了全校师生,成为全省行动最早的学校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已留学日本的周恩来毅然回国。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天津反帝反封建斗争,他主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会报》。当时,在他办公室周围,都有密探暗中盯梢,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但他坚决和群众一起战斗,并走上街头演说,宣传抵制日货,面对反动军警的刺刀参加游行示威……
  这年8月。北京和天津的25名代表在向北京政府请愿时被捕。周恩来立即组织学生联合会进行营救:他一面组织出版了《会报》号外在大街叫卖;一面亲自率领群众赴京,同反动政府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被捕代表终被释放。但这时,反动当局对《会报》更加害怕,几次扬言要查封。周恩来根本不理睬那一套,坚持出报,它象一个火把,点燃了爱国人民的斗争烈火。
  1920年1月,周恩来领导1000多示威群众重重包围了直隶省公署。强烈要求启封被当局查封的天津各界联合会和天津学生联合会、释放被逮捕的24名代表。周恩来面对当局紧闭的大门,和另3名代表冲进去,与之说理斗争,结果也被捕了。敌人软硬兼施,周恩来等人毫不动摇,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半年后,他们终于踏破牢门,走上了新的征途。
  1925年,“五四”惨案发生。6月23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抽调部队参加了广州各界群众反帝示威游行。周恩来走在最前列。这时,英军突然开枪打死100多人,周恩来身旁两边的人均被打死。这次惨案激起了省港人民的更大反抗。从这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周恩来,更是坚定了自己反帝反封的决心。
  这年8月。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不几天,就遇到廖仲恺遇刺事件。为抓凶手,周恩来两天两夜未回家,在执行公务中,由于蒋介石狡诈多变。至使周恩来的司机被打死在车上。血流在了周恩来的背上。周恩来因卧倒在车里才得以幸免。这是他一生中又一次出生入死的经历。
  1927年。29岁的周恩来领导了两次武装起义:一次是3月间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响了城市起义胜利的第一枪;一次是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胜利地占领了南昌城。起义之后,部队南下广东。途中,周恩来重病缠身,高烧达40度,同志们劝他离开部队休息,他却坚持与大家一起战斗。有时他处在昏迷状态,却还在喊:“冲啊!冲啊!”他的精神感动着在场的革命军人。
  同样。在1935年的长征路上。周恩来因疲劳过度病倒了。他全身发黄、便血、神智不清以至处于高烧昏迷状态。这时,彭德怀下令用担架抬着行军,他几次挣扎着要自己走,然而,他已衰弱不堪,身不由己了。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进行了艰苦的工作。经过几天的劳累,尽管声音沙哑了,眼睛熬红了,但当他得知杨虎城部队中。一些军官强烈要求杀掉蒋介石甚至准备闹事时,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和别人劝阻。毅然前往做工作,并最终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周恩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周恩来战斗在山城重庆。深入虎穴。临危不惧,和敌人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当时,周恩来住所曾家岩50号,被特务层层包围,处处被严密监视着。周恩来一家就如生活在虎口里,他和邓颖超都随时作好了被捕入狱的准备,并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反革命政策,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怒不可遏。在电话上痛斥何应钦,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他亲笔题词刊登在《新华日报》上,严正声讨了国民党反革命罪行。对此,反动派惊恐万状,派出大批军警特务,四处拦截当天的《新华日报》。周恩来知道后,更是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报社人员上街,把一份份《新华日报》送到人民群众手中。国民党特务更加猖狂,在周恩来住地周围,安排的特务达50多个。周恩来的汽车一开动。特务的汽车、摩托车立即跟上。更有甚者,他们还采取各种阴险手段,进行威胁。有一次,传达室收到一封写着“周恩来先生亲收”的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恐吓信和一粒手枪子弹。对此,周恩来淡淡一笑,蔑视地说:“蒋介石历来如此。流氓都是如此。”
  周恩来就是战斗在这样一个特务横行、豺狼当道的险恶环境里,他心中只有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把个人的安危完全置之度外。他的献身精神和伟大业绩与日月同辉。
  
  二
  
  周恩来的献身精神,表现在对同志、对同事、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没有一点私心,有的只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每当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至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的安全、人民的幸福;安定环境中。又能举贤让能,把本属当仁不让的利禄推让给周围的同志。他的伟大人格,他的献身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他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死关头。舍己为人。周恩来有着关心普普通通群众的真挚感情,他对人不看地位高低、职务大小,做到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他胸怀博大,为人民无私奉献到了忘我的境地。
  1946年1月,周恩来从延安坐飞机去重庆,飞机经秦岭上空时遇到了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结了凌冰且不断加厚,迫使飞机不断下降,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时,机长命令大家背好降落伞,准备随时跳伞。于是大家都一一背好伞包。这时,周恩来发现一小女孩没有降落伞在哭泣,便立即跨到她的面前,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她背上,并鼓励她,要学会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
  周恩来在这生死关头,一心想着别人,把生的希望献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品德是何等高尚。一位国际友人曾说:“若是别的事,只要注意到了,我想我会按照周总理的高尚风格行事的。但像救生衣这种事,如果真的碰上了,我能不能做到呢,我曾多次 扪心自问,却未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可见,他的伟大精神都已飞越国境。世界人民都是敬仰的。
  其实,早在三十年代初,周恩来就冒着蒋介石在众多报刊上刊登启事、悬赏数万元要缉拿他的危险,不顾抛头露面,营救一个被捕的地下党同志。
  同志有难,挺身而出。“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保卫了大批老干部。1966年冬,他对一位老同志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周恩来当时处境非常困难。却忍辱负重,尽力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一方面要使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继续进行,还要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既要保护党内外干部,还要同江青、林彪一伙坚持斗争。这实属不易,没有献身精神是不行的。
  1967年7月,江青等人趁毛泽东不在北京之机,策划了100多个群众组织在中南海西门外安营扎寨。将几百个高音喇叭对准中南海日夜狂吼。要把刘少奇揪出中南海。周恩来独撑危局,亲自打电话批评群众组织的头头,他坚定的说:“就是大炮轰,我也不能离开中南海。中南海是党中央所在地,你们要想冲进中南海,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周恩来就是这样拼着一身,保护了刘少奇、邓小平和许多掩蔽在中南海的领导干部。
  这年8月11日。林彪、江青等人策动了一伙人公开批判陈毅的大会。他们在会上突然袭击,要上台揪斗陈毅。周恩来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愤然退场,并命令警卫人员保护陈毅离开会场。
  造反派每次批斗陈毅。周恩来都要亲自参加。这是极有力的保护,又等于是在陪斗,造反派未能达到目的,就围攻周恩来,有时使他连续18个小时也不能吃饭、休息。他们还扬言要拦截陈毅的汽车,要冲到人民大会堂去揪斗陈毅。周恩来愤怒地说:“谁要截拦陈毅的车子,我马上挺身而出。你们要揪斗陈毅同志,我就站在人民大会堂门口,让你们从我身上踏过去!”周恩来砥柱中流、搏击风浪,使那一伙人要打倒陈毅的图谋始终未能得逞。
  赤胆忠心,保卫毛泽东。作为自己也是人民领袖,也需要别人来保卫的周恩来。把保卫毛泽东的健康和安全。一贯看作是我们党的革命事业胜利的保证。他忠心耿耿。舍生忘死,时时处处以身示范保卫毛泽东。
  1945年。在重庆谈判的43天里,周恩来一直在毛泽东身边,亲自领导和指挥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工作。他实际充当了毛泽东的第一大警卫员。在毛泽东离开延安将上飞机时,周恩来先上飞机,确认安全以后,才请毛泽东上飞机。到达重庆后,为了防备敌人的破坏,他对毛泽东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亲自安排,亲自检查。毛泽东要走的路他先走一趟,毛泽东要坐的车,他先查一遍,毛泽东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宴会上,很多人会向毛泽东敬酒,不论敬来多少周恩来统统代替喝完。那段时间,周恩来酒量超然发挥,天天喝得惊心动魄。看到那种情景,好几个工作人员都哭了,那是在真正拿命来保卫毛泽东啊!
  重庆谈判后,周恩来关心爱护毛泽东始终如一:毛泽东要过浮桥,他先踩一遍;要住的房子,他先里外看一遍;毛泽东睡的床,他先躺一躺还要看床缛下有无潜在危险……。转战陕北。他坚持和毛泽东住一个院子,以便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北京和平解放,毛泽东将从香山迁入城内,周恩来把里院让给毛泽东住,自己迁到中院居住和办公。
  建国后的一些节日里。毛泽东登上天安门检阅或到人民大会堂参加重要会议。凡是毛泽东将要经过的地方,周恩来都要亲自走一遍,看看地毯平不平,地板滑不滑,电梯会不会出故障,椅子稳不稳,所有一切他都要亲自检查,亲自试验。点滴不肯漏过。
  举贤让能。不争名利。周恩来一生具有不争名、不争利。吃苦受累在前、享受荣誉在后的美德。有学者认为周恩来一生有许多机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头号领袖,可他激流勇退。甘居次位,从不处心积虑地谋求那种垂手可得的最高权力。三十年代初他退居李立三之后,1945年退居刘少奇之后,1966年又把第二把交椅让给了林彪,充分表现了他的谦让态度。这实质是一种献身精神。
  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周恩来从中国革命最高利益出发。坚决支持毛泽东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批判,全力推举毛泽东为全党全军的领袖。会后他更是自觉退居助手地位,让毛泽东全权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正是周恩来这种以大局为重、宽广博大的政治胸怀,才确保遵义会议后逐步形成毛泽东对全党全军的实际领导地位。
  心系人民。患难与共。周恩来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时刻关心着群众的疾苦,处处以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哪里发生灾情,人民群众遇到困难,周恩来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
  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强烈地震,第二天,周恩来不顾余震的威胁赶赴灾区。当他在指挥部了解情况时,又发生了5级以上地震,房屋剧烈摇晃,墙上的泥土沙沙地往下掉。他却坚持在这里工作了4个多小时。第三天又冒着寒风。一个窝棚、一个窝棚地慰问受灾群众,查看灾情,安排群众的衣食住行和灾后生产。
  就是象这样,为了人民的事,不管会有多大危险,周恩来从未畏惧过。但也有例外:1958年2月,周恩来迎着霏霏雨雪。登上了万里长江的险段荆江大堤,倾听着专家们关于险情的介绍,浓眉始终没有展开,沉重地说:我站在荆江大堤上。却感到如履薄冰。关系着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荆江大堤牵挂着他的心。几十年来荆江两岸人民在周恩来的关怀下。确保了自己家园的安全。
  
  三
  
  周恩来的献身精神表现在对工作极端热忱、极端负责任。几十年来,他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繁忙任务,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忘我地、不知疲倦地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中国人民谋利益,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周恩来晚年,胸前始终挂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徽章。这是用意深刻的表明他心境的证章。他曾摸抚着这枚证章说:“我就喜欢这个。”他是这样表白的,更是从工作上来体现的。
  周恩来勤奋刻苦的工作精神,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几十年中,他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专心一意,日以继夜地操劳。常常是疲倦了,就站起来走一走;困乏了,就抹点清凉油或者用湿毛巾擦擦脸。最多也只是在沙发上躺一躺,闭眼养养神。有时顾不上吃饭,就在汽车上吃一点干粮;接待外宾时。有时就在汽车上自己刮胡子。越是节假日,他工作越忙。周恩来要求自己当天的事必须当天做完,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同志们劝他多休息一下,他说:“年纪大,更应该多做工作啊!”他把工作永远看得比自己的身体更重要。所以他总是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更是如此。在那个环境异常复杂而又艰险的年代里,他几乎耗尽了所有精力,做了一切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为共产主义理想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崇高形象。
  有一位烈士子女在看望他时。恳求他保重身体。 周恩来说:“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决意面对这场灾难,为党为国家献身的忠诚誓言。
  1967年2月3日。周恩来感到异常不舒服,经过会诊,发现他有心脏病。这年夏天,他的健康状况显著下降,但仍坚持通宵工作。有时因连续工作36小时而昏厥。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在处理这次事件中,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指挥调度,防止各种突发事变,及时处理善后事宜,使党和国家转危为安。
  1972年5月,周恩来小便中红血球增加,经专家会诊为膀胱癌,但这时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许多人都无法说服他住院治疗。他说国内外要做的事太多了。
  1973年1月5日,周恩来大量便血。3月他请假两星期检查身体。6月9日,他却陪外宾到了延安,这时他身患绝症,已知自己不久于人世。
  从1974年初起,周恩来的病势就更重了,但这时他在多数日子里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连续工作30个小时。6月1日,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含泪离开了他工作25年之久的中南海办公室。带着一大堆文件住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但这时,他只不过是把办公室从西花厅搬到了医院。住院期间,他动过大小手术13次,平均每40天左右动一次手术。6月1日是他第一次做大手术。但他只要身体还能够支持,就坚持工作。这期间,他竟然会见外宾63次,参加会议40次,同人谈话233次。
  这年冬,周恩来身上的癌细胞全面扩散,但他不顾两次大手术后身体十分衰弱的状况,远行千里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情况。他对劝告他的医生说:“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他在长沙逗留5天,同毛泽东4次交谈。他回到北京下飞机时,叫秘书搀着到驾驶舱看望机组人员。同他们一一握手告别,他已意识到这是他最后一次乘坐飞机。这时,他的癌症已经转移到肠部”。
  1975年1月13日,周恩来带着重病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作报告。5月3日。他最后参加了一次由毛泽东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此前,他癌细胞已转移到肝部并做了第三次大手术。
  1975年6月9日,周恩来病情危急,但他拒绝医生的劝阻,理发修面到八宝山参加了贺龙的骨灰安放仪式并致悼词。一个月后的7月9日,周恩来的病情已经恶化,仍然强撑病体会见了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10月以后,周恩来卧病不起,24日,再次手术。
  1976年1月7日。周恩来病情十分危急。从下午开始,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夜晚11点钟,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慢慢睁开眼睛,看一眼身边的每个同志,用微弱的声音,十分吃力地说:“我这里没有事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快去照顾其他同志要紧,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就是周恩来留给人们的最后几句话。在这10个小时以后,周恩来在与病魔搏斗中耗尽了生命最后的精力,永久闭上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停止了心跳。
  周恩来为了民族的崛起、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献身精神是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大力提倡、学习、发扬周恩来的这种献身精神。
  周恩来的献身精神永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