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最宜耐热锻炼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来临前,如何让自己的身体提前做好准备?你可以适当地进行耐热锻炼,这样便能安然度夏。
  
  耐热锻炼有何原理
  面对热浪,人们对热的耐受力却是不同的。实验证明,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热应激蛋白有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程度和受热时间有关。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就会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以后再进入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专家建议,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
  
  耐热锻炼初夏最佳
  初夏时,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正好符合“逐渐升高”的特点,因此也是进行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人体对热的耐受力会降低。所以对办公族来说,更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耐热锻炼,做好抵抗酷暑的准备。
  温度变化对健身锻炼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机体的代谢强度和散热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保持体温的恒定。通过锻炼,人体的生理机能就会主动适应越来越大的气温变化。锻炼时,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达到预定要求,且运动时间不要过长。当出现体温上升、头昏、头痛等身体不适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到凉爽处进行休息。运动中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耐热锻炼不拘一格
  进行耐热锻炼,首先要把握好时间。一天里,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早上6时至7时和傍晚6时至7时。早上正是温度逐渐升高的时段,傍晚则是最适宜人体运动的时段。
  室外活动。每天抽出1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进行散步、跑步、体操、拳术等锻炼项目。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目的,以提高肌体的散热功能。当气温高于30摄氏度、湿度高于75%时,要减少运动量,以防中暑。
  洗热水澡。热水会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人体的散热。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每次10至15分钟即可。可以用柔软的毛巾轻擦胸背部,这样能刺激、活化处于“休眠”状态的人体免疫细胞,提高抗病能力。
  常饮热茶。饮热茶不仅能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散热,还能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有资料表明,饮一杯热茶可以在9分钟后使体温下降1摄氏度至2摄氏度,建议每天喝2至3杯、温度在4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热茶(最好是绿茶)。
  这样,经过初夏这段时间的耐热锻炼,到盛夏来临时,即使室内气温在28摄氏度至31摄氏度,室外气温在36摄氏度至39摄氏度,人体也不会感觉太热。
  
  锻炼出汗适可而止
  从医学角度看,出汗是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耐热锻炼就要达到出汗的效果,但并不是说出汗越多效果就越好。汗液取决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还有个体差异。锻炼前,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充分的了解,适度运动。出汗过多对健康是不利的,会造成人体血液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人体的散热量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尤其是体质较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一定要量力而行。
  
  夏季养生“清”为贵
  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养生则以“清”为贵。夏季不宜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公园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漫步于江边湖畔,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旷神怡,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网摘)
  编辑 / 王翠萍
其他文献
<正>1991年6月,师范毕业前十天,我病了,病了整一年。1992年,病蔫蔫地去上班,村校长要我教二、四年级数学。我跟校长还价:我身体不好,能不能教一个班?校长考虑了
人在异乡便是异乡人,而在另一个时空,也一样是异乡人。没错,这是一本有关穿越的小说。在如今,穿越小说可真不少,都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类型了。无数人前仆后继地穿越到各个时
在坊间那些铺天盖地的养生方案里,有一句话经常出现:“避免三高”。所谓“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而之所以要避免是因为这三种情况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因此,低盐低脂饮食就成了大部分养生达人的主要饮食方案。  不过,我国2016年的居民膳食指南和美国2015年的膳食指南都提出:关于胆固醇的日摄入量限制取消。这是否意味着那些曾经被冠以“胆固醇高”而不能让我们大快朵颐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