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新辅助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观察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进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对辅助治疗后客观有效率(ORR)进行对比,再比较两组进行手术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包括CD3+、CD4+、CD4+/CD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ORR 85.42%高于对照组64.00%(P0.05);术前两组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观察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够提高NSCLC患者提高手术率同时提高患者治疗后的ORR,更好的保护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后续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为揭示城市居民仪式治疗的文化逻辑,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的方法在贵阳市收集有关城市居民仪式治疗的田野资料.研究发现,仪式治疗呈现“关系”失序与和解的文化逻辑.被疗者在生活世界不顺时选择接受仪式治疗,仪式治疗由归因与仪式两部分组成.归因阶段,不顺被解释为被疗者与鬼、神等不可见的存在之间关系的失序,仪式就是理顺“关系”的过程.最后,仪式治疗的“疗效”源于“关系”的和解,对治疗师灵验的相信既是仪式有效的基础,也是维持被疗者继续接受仪式治疗的动力.
基于对自我约束预嘱约束性和福利性的辩证审视,其背后隐藏的伦理问题得以浮现.自我约束预嘱可依据“多阶意欲”理论与“意图—计划”理论获得正当性基础,但这无法回应其模糊化处理患者意愿的潜在风险问题.在特定限制措施及第三方介入策略的重构下,自我约束预嘱可有效回应可行性层面的非议.当前,我国意定监护和非刑强制医疗制度为自我约束预嘱的适用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为其功能的全面发挥带来了限制.即便如此,自我约束预嘱仍可作为精神医疗决策的正当化机制以及医、患、家属三方沟通的软规范机制发挥作用.
归纳了医学人类学探讨失范与疾病关系的三个取向,认为经验主义、认知与意义和批判主义取向均未重视“疾病引发失范”这一维度,难以反映两者的双向互动.因此,两者的互动方式可从疾病意义的层面予以重构.田野调查的案例展现了疾病借助意义的通道引发失范,通过意义范畴消除失范亦能改变疾病状况.这说明现实中人们对疾病的感受不止于生理层面,树立对疾病意义的积极认知,能在消除失范与改善疾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此为提升人们抗击疾病的能力和重建秩序的信念展示了可行路径.
对于临床难治性皮肤病,教科书和指南中的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超适应证用药对皮肤科医生来说不可避免.提出了超适应证选择药物的假说,依据的线索有4条,分别是根据炎症属性(促炎/抗炎)用药;根据神经属性用药;根据合并症用药;借鉴中医治则用药.其应用原则:药无禁忌就可使用,以能覆盖患者尽量多症状的药物为优先,可应用于皮肤病及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新的分类方法带来新的治病思路,给传统药物带来新的适应证.
维护公共利益而处理个人健康信息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可豁免信息主体同意情形,但相关法律在公共卫生概念界定、个人健康信息二次处理告知事项、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等方面的监管规制有待细化.通过分析美国、欧盟公共卫生领域个人健康信息处理有关法律条款,提出确定法律层面公共卫生定义方式和内容定义角度;制定出于公共利益二次处理个人健康信息免于告知的具体情形;区分公共卫生活动和公共卫生领域研究个人健康信息处理监管规制的建议.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虽然鼻咽癌预后较好,但治疗全程中诸如治不治、如何治,如何平衡药的“效”与“毒”,如何平衡病与并发症等矛盾难题的客观存在始终影响、掣肘着临床实践.运用矛盾分析法厘清鼻咽癌治疗实践的矛盾,同时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把握患者、病程、治疗的特殊性精准施治,是化解鼻咽癌治疗实践矛盾的关键,对于其他医疗实践活动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今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丰富多彩并已逐渐形成本土化特色,但人们对此现象褒贬不一.以文化人类学视角为切入点,首次从文化传播、涵化和独立发明三种文化变迁的途径,对纷繁多样的中医药海外传播现象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与分析,认为海外中医药的本土化发展符合其客观发展规律;应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来正确认识中医药海外传播中出现的文化变迁现象;对于中医药海外传播中涌现的新理论、新疗法和新工具,应勤求博采、取其精华、共同发展提高,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获得中医药海外传播的“双赢”局面.
小夹板和石膏绷带是骨折外固定的主要方法,我国本科教材《外科学》对其应用理论的表述存疑:一是小夹板的固定指征被明显低估,其分论章节的所有病种无此疗法,实质仅在骨折概论中成为摆设;二是石膏绷带的固定指征弃重取轻,把应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的根本性第一指征排除在外.必须明辨是非,克服局限思维,填补理论漏洞,同等重视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小夹板疗法丢不得.只有坚持疗法多样性,才能互补替代,满足所有骨折患者的医疗需求,切实做到教材应用理论为全民服务,不漏一人.
通过梳理1907年~1974年英国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学校卫生工作中承担的不同工作,了解二者在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中的角色与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英国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因医疗检查而相互合作,因医学治疗而出现分歧.通过政治和社会的双视角,分析两部门产生合作以及出现分歧的深层原因,总结出职责、权力和利益是隐藏在英国学校卫生工作话语背后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学校卫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不断拓展,在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之外又发展出了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以及后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系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两种不同的范式.传统范式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理论体系;现代范式则是完全建立在还原论背景下的现代认知体系.后现代范式则是运用整体的、动态的、定量的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科学研究方法所建立的体系.这三种范式各有自己独特的探索角度,在核心理论方面既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也不存在相互否定的问题,各自具有自己发挥作用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