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生物固氮的缢蛏设施化高效养殖试验

来源 :江西水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zx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在人工基质中添加自生固氮微生菌,放置池塘底层或离地的可移动箱筐式人工基质的缢蛏养殖装置,进行海水生物固氮的缢蛏设施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应用。项目研究的缢蛏养殖人工基质,经处理后可重复利用,减少了池塘底部缢蛏穴居或死亡引起的土质污染,确保池塘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使缢蛏养殖成活率、起捕率同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大增加,缢蝇人工采捕成本大幅下降。起到保护环境,工厂化生产的高效与固氮养殖的高品质三重效果。
  关键词:缢蛏;生物固氮;人工基质;设施化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188(2021)03-015-02
  近年来,随着缢蛏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海水池塘缢蛏套养及其捕捞方法的落后,已成为阻碍该产业发展和沿海渔民快速提高经济收入的主要瓶颈。目前,几乎所有缢蛏的人工养殖,都是通过海水养殖池底埕畦或平底播养的传统方法来实现。缢蛏的食物来源于池塘的浮游藻类供给,水中藻类种群和分布密度直接影响缢蛏的生长系数。长期以来,缢蛏的起捕纯靠手捉来完成,费时费力,造成池塘水环境恶化,养殖生物难以适应和生存,导致产量减少或养殖失败,严重制约海水池塘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试验基于海水生物固氮的缢蛏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减少了池塘底部缢蛏穴居或死亡引起的土质污染等弊端,确保池塘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了人工采捕成本。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缢蛏养殖箱框
  规格:600 mm×400 mm×250 mm;孔径:3.5~5 mm×15~20 mm;材料:耐腐蚀聚乙烯;由浙九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一种人工基质的缢蛏养殖设施”的专利产品。
  1.1.2  缢蛏苗
  规格:2000粒/kg、1500粒/kg、1000粒/kg 共3种规格;由宁波奉化九星水产专业合作社提供。
  1.1.3  固氮微生物菌
  主要成分:固氮单胞菌(Azomnas),由中国农业大学根瘤菌研究中心培育提供。
  1.1.4  人工基质
  主要成分:粘性海泥、细沙、固氮微生菌、膨润土、微量元素、发酵有机肥。基质层高规格:60 mm、80 mm、100 mm共3组;由浙九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配制。
  1.2  方法
  1.2.1  适合缢蛏生长的人工机制的配伍
  按照缢蛏生活习性,设定缢蛭生长基质配方3个。其中:
  基质配比方案Ⅰ:粘性海泥80%、细沙16%、固氮微生物菌0.5%、膨润土2%、微量元素1.5%,经预处理后制成含水量为50%的固体粘土;
  基质配比方案Ⅱ:粘性海泥78%、细沙15%、发酵有机肥5%、气水自生微生菌1%、微量元素1%,经预处理后制成含水量为50%的固体粘土;
  基质配比方案Ⅲ:粘性海泥70%、细沙18%、发酵有机肥7%、气水自生微生菌1.5%,膨润土2%、微量元素1.5%,经预处理后制成含水量为50%的固体粘土。
  1.2.2  缢蛏养殖单体箱筐底部的人工基质层高与蛭苗播养密度的设计
  2018年4月10日,设计基质配比方案Ⅰ、基质配比方案Ⅱ、基质配比方案Ⅲ分别为3组缢蛏养殖箱筐底部人工基質的不同层高,放置备用。
  2018年4月11日,设计3组不同规格的缢蛏苗种和3组不同放养密度的对照试验养殖。
  1.2.3  放养方法
  2018年4月15日,将上述设定的各种放养规格的缢蛏,分别放入基质配比方案Ⅰ、基质配比方案Ⅱ和基质配比方案Ⅲ的缢蛏养殖框内,并放置于奉化区纯湖镇红胜海塘外中潮线自然海区滩涂,数量500箱,进行自然海区野生放养。
  2018年4月15日,将上述设定的各种放养规格的缢蛏,分别放入基质配比方案Ⅰ、基质配比方案Ⅱ和基质配比方案Ⅲ的缢蛏养殖框内,并放置于莼湖镇飞跃塘对虾养殖池,数量600箱,进行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池塘中混养。
  2  日常管理
  2.1  自然海区放养
  缢蛏随海潮自然涨落、吸收海水中的藻类及其他生物而自然生长,并定期进行巡视和观察生长情况。
  2.2  养殖池混养
  按南美白对虾与贝类混养方法进行养殖管理,并定期进行巡视和观察生长情况。
  3  生长测定
  3.1  自然海区缢蛏生长测定
  2018年6月~2018年12月,分别对放养在自然海区的基质配比方案Ⅱ的缢蛏,规格均为500粒/kg,放养密度均为300粒/m2、基质层高从60~100 mm 3种规格的养殖缢蛏进行了测定。
  3.2  池塘养殖缢蛏生长测定
  2018年6月~2018年12月,分别对放养在南美白对虾池塘的基质配比方案Ⅱ的缢蛏,规格均为1000粒/kg,放养密度均为300粒/m2、基质层高从60~100 mm 3规格的养殖缢蛏进行了测定。
  4  结果与分析
  4.1  起捕结果
  2019年2月18日开始起捕,分别从红胜海塘外海滩涂和飞跃塘对虾养殖池中各抽取100只养殖箱筐,获得缢蛏成品分别为559.2 kg和684 kg。
  统计显示,设施缢蛏养殖平均产量为28.5 kg/m2、养殖成活率95%,起捕率达到100%,破损率≤5%,人均劳力贡献率为456 kg/天。
  自然海区养殖平均产量为23.3 kg/m2、养殖成活率90%,起捕率达到100%,破损率≤5%,人均劳力贡献率为186.4 kg/天。
  传统养殖平均产量为20.8 kg/m2、养殖成活率75%,起捕率90%,破损率≤8%,人均劳力贡献率为49.92 kg/天。
  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基质层高相同的情况下,苗种规格越大,放养密度越小,产量越高。在苗种规格大小,放养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人工基质层高约厚产量越高。池塘养殖产量比自然海区养殖产量高出约30%。设施缢蛏养殖产量同比传统养殖提高37%,缢蛏捕捞劳力成本同比传统养殖约下降85%;自然海区养殖产量同比传统养殖提高12%,缢蛏捕捞劳力成本同比传统养殖约下降70%。同时,缢蛏养殖人工基质,经处理后可重复利用,减少了池塘底部缢蛏穴居或死亡引起的土质污染,确保池塘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并有效降低了人工采捕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他文献
以黑龙江省黑土区垄作旱田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型拖拉机开展压实试验,提出一种农业机械压实后土壤坚实度和含水率试验数据测试创新方法,对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机械、保持和提升黑土区耕地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设压实1~5次及对照(CK)6种处理,测试时,在压实辙印垂直方向以辙印中点为中心取7个测点(每测点间隔10 cm),测量0~40 cm土层土壤坚实度和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中型拖拉机压实对压实辙印下方及两侧土壤均产生影响,拖拉机压实后测试截面明显形成土壤坚实度较大影响区域,其影响范围和程度
摘要:开展鄱阳湖、洞庭湖、汉江和淮河四个水系的小龙虾亲本进行培育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水系的亲本抱卵率和平均抱卵量高于其他水系,苗种数量和成活率同样高于其他水系。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成活率;繁殖  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188(2021)03-012-03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每年繁殖1次,分多次孵化。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