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省高考化学中总是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如,(2009年江苏)17的第四小题在提纯后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2009年江苏)18第二小题 ①请写出pH≤2.0时,CI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010年江苏)18第二小题的第一问,在上述溶解过程中,
  S2O2-3,LiCoO2在溶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虽然占分不重,由于所写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是常见的,同学们比较惧怕,影响学生的考试的心情.其实,我们只要冷静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规律性,还是能顺利地写出的.平时老师也注意了相关的练习,但到高考时学生还是怕这类题目,失分率很高的.我认为是老师只是顾练习,而没有提供解题的方法,或者没有使学生体会到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出现比较多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类型的,我通过教学研究发现,如果按以下步骤做的话,可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找出四大物质:认真分析题目根据相关的信息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写出Al与NO-3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其氧化剂是NO-3、还原剂是Al、还原产物是NH3,在分析氧化产物时注意是在碱性条件下,铝元素应该以AlO-2形式存在.NO-3+Al→NH3+ AlO-2
  第二步,配平时,遵循三大守恒按部就班的就可以达到目标:
  1.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这四种物质的配平.如,N的化合价由+5降为-3,得到8电子,Al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3,失去3电子,所以3NO-3+8Al→3NH3+ 8AlO-2.
  2.利用电荷守恒,发现要添加物质,添加物质的无非是比较常见的H2O、H+、OH-,究竟添加哪种物质,去仔细分析题目,看这个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还是在碱性条件下.
  如,上述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且由3NO-3+8Al→3NH3+ 8AlO-2可知电荷不守恒,所以在左边加上5OH-则变为5OH-+3NO-3+8Al→3NH3+8AlO-2
  3.利用元素守恒(质量守恒),此时主要是配氧原子和氢原子的守恒了.由5OH-+3NO-3+8Al
  →3NH3+8AlO-2可知在左边少氧原子和氢原子,且两者的原子个数比为1∶2,可见,应在左边加上水(H2O), 2H2O +5OH-+3NO-3+8Al→3NH3+ 8AlO-2
  如果经过这样的总结,学生有了理性的认识,再加上平时的训练,最后一定会得心应手的.
  完成下列练习:
  1. 工业上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试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2.向氯化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呈碱性,并加入次氯酸钠,可制得棕褐色的Co(OH)3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NiSO4在碱性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制得碱性镍镉电池材料—NiOOH.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是难学的,因此,做好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是每个物理老师探索的问题.事实上,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当前物理的学习,还影响着学生升入高中后的学习.可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受着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学效率低下,使很多学生厌倦物理的学习,大多数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不愿意再学物理,因此,做好物理入门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学生进入初二年级拿到物理课本时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做了大量的实验,归纳得出的一个重要的规律,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欧姆定律;其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不仅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电学的很重要的定律之一,是中考必考的内容.现对内容解读如下.  1.欧姆定律包含了两方面内容:即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
参考系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时候,都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而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参考系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物体的运动描述也会有区别,在一般的解题过程中我们都是选择以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然而,在研究有相对运动的两个以上物体间的运动时,如果我们能打破常规,合理的选择参考系,会使我们的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从而达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实现良性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二者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制约,导致课堂效率低,效果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课堂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把学生当成客体,一味地灌输,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彼此进行交流的权利.针对这一状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师,生”换位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使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