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光看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用语就让人头晕眼花,脑袋膨胀。
稍为年长的人大呼,这都是些什么话嘛,错别字连连,语法不通,不仅在网络上乱飞,还时不时跑到报纸上……年轻人就很淡定了:矮油(哎哟),我们就是灰常灰常稀饭(非常非常喜欢)这个,网络世界嘛,这些词都很好玩,看着也可耐(可爱)。羡慕嫉妒恨、潜水、小白……这就有些智慧了吧,又显得风趣幽默。拜托各位大叔小姨,不要抓狂啦!你们酱紫(这样子),我们可桑不起(伤不起)哦……今天,让我们来深深地扒一下,年轻人热衷使用网络语言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心理。
典型案例
A 跟着神马跑——从众才安全
从社会心理学方面看,人都有从众心理,偏离了队伍,就会恐惧自己落伍。网络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听懂自己群体的话语,并会说这些话语,才会让人产生安全感。
从众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行为参照、学习、模仿。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道了神马是什么马。那么到底怎么了。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死党称为小白,所有网络用语偶都知道,吼吼。
从心理角度看,从众心理与个人的自信心及自我评价有关联,有朝一日你成熟了,足够自信了,自我评价完善了。你的从众心理就会降低。
B 亲……——听起来更亲切
亲,偶们是老乡哦。看到这句话出现在屏幕上,你是不是备感亲切?而如果换成了口语,你试试,是不是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因为网络上不见人形,不闻人音,文字的感受更多地是依靠主观,这时一些很有亲和力的网络用语的普及使用,就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亲切的渴望,让人们感觉这个虚拟空间不再冰冷干巴。
c “娃娃腔”——童鞋,要不要去吃饭饭?
大家稍作留意会发现,网络用语中很多词来源于“娃娃腔”,比如大量地使用叠音,或只是将原词语稍作语调的改变,便创造出新词语来。使用“娃娃腔”,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大家都懂的,很多恋人都使用过“娃娃腔”,很多童鞋对老爸老妈也使用过“娃娃腔”。使用“娃娃腔”,更能感受到人与人关系中的依恋与甜蜜,更有利于关系的稳定,有木有?
但是,发“娃娃腔”也要看对象,同一群体的人卖卖萌显友好,逢着有年龄差距的陌生人,人家可受不了这个。再说了,人与人的交流,最终取决于人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这些个表面东东。一些人听了“娃娃腔”会觉得对方很虚伪。所以,各位注意了,“娃娃腔”是居家的必备良药,却不一定适合于外出旅行呐!
D 幽默风趣——开心搞怪
网络用语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幽默风趣,这极大吻合了年轻人开心乐观的心态及他们对自由的向往。
大家来看看这些话——
老湿说:人生得一只鸡足矣。
炮轰的脑袋,还梳个雷劈的缝。
你再这样,就别怪哥翻脸不是人了。
看着有点懂,又有点不明白是吧,哈哈,年轻人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年轻人生性奔放、活泼,他们喜欢打破规则,创造乐趣。这些网络用语就相当于以前的歇后语,让人看了就觉得开心,好玩。风趣好玩的网络用语吸引着年轻人。年轻人又不由自主地会创造一些新的网络用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用语越积越多,越看就越花了你的眼。
部分网络用语对照表
Bs——鄙视
PF——佩服
BT——变态
MP——马屁
ZD——正点
YY——衣衣或意淫
JJYY——唧唧歪歪
748——毒死吧
葱白——崇拜
酿子——那样子
卖糕的——我的天啊
表——不要
撒米\虾米——什么
米国——美国
有米人——有钱人
麻油虾米——没有什么
摔锅——帅哥
衰哥——运气不好的男人
素——是
李白——你是白痴
介个——这个
果酱——过奖
强银——能力很强的人
网络时代,大家可以尽情享受网络用语带来的乐趣。但是,使用需要区分场合和把握合适的度,不能因此而影响了工作或学习哦。
至于看不惯网络用语的老爸老妈,你们现在不用干着急,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武器,等过了若干年,还能留下来的,就是被大众接受并认可的优秀用语了;那些果真是无聊词汇的,自然会被卷进时间长河,冲走不见。你说,是啵?
(编辑徐雅维)
稍为年长的人大呼,这都是些什么话嘛,错别字连连,语法不通,不仅在网络上乱飞,还时不时跑到报纸上……年轻人就很淡定了:矮油(哎哟),我们就是灰常灰常稀饭(非常非常喜欢)这个,网络世界嘛,这些词都很好玩,看着也可耐(可爱)。羡慕嫉妒恨、潜水、小白……这就有些智慧了吧,又显得风趣幽默。拜托各位大叔小姨,不要抓狂啦!你们酱紫(这样子),我们可桑不起(伤不起)哦……今天,让我们来深深地扒一下,年轻人热衷使用网络语言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心理。
典型案例
A 跟着神马跑——从众才安全
从社会心理学方面看,人都有从众心理,偏离了队伍,就会恐惧自己落伍。网络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听懂自己群体的话语,并会说这些话语,才会让人产生安全感。
从众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行为参照、学习、模仿。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道了神马是什么马。那么到底怎么了。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死党称为小白,所有网络用语偶都知道,吼吼。
从心理角度看,从众心理与个人的自信心及自我评价有关联,有朝一日你成熟了,足够自信了,自我评价完善了。你的从众心理就会降低。
B 亲……——听起来更亲切
亲,偶们是老乡哦。看到这句话出现在屏幕上,你是不是备感亲切?而如果换成了口语,你试试,是不是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因为网络上不见人形,不闻人音,文字的感受更多地是依靠主观,这时一些很有亲和力的网络用语的普及使用,就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亲切的渴望,让人们感觉这个虚拟空间不再冰冷干巴。
c “娃娃腔”——童鞋,要不要去吃饭饭?
大家稍作留意会发现,网络用语中很多词来源于“娃娃腔”,比如大量地使用叠音,或只是将原词语稍作语调的改变,便创造出新词语来。使用“娃娃腔”,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大家都懂的,很多恋人都使用过“娃娃腔”,很多童鞋对老爸老妈也使用过“娃娃腔”。使用“娃娃腔”,更能感受到人与人关系中的依恋与甜蜜,更有利于关系的稳定,有木有?
但是,发“娃娃腔”也要看对象,同一群体的人卖卖萌显友好,逢着有年龄差距的陌生人,人家可受不了这个。再说了,人与人的交流,最终取决于人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这些个表面东东。一些人听了“娃娃腔”会觉得对方很虚伪。所以,各位注意了,“娃娃腔”是居家的必备良药,却不一定适合于外出旅行呐!
D 幽默风趣——开心搞怪
网络用语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幽默风趣,这极大吻合了年轻人开心乐观的心态及他们对自由的向往。
大家来看看这些话——
老湿说:人生得一只鸡足矣。
炮轰的脑袋,还梳个雷劈的缝。
你再这样,就别怪哥翻脸不是人了。
看着有点懂,又有点不明白是吧,哈哈,年轻人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年轻人生性奔放、活泼,他们喜欢打破规则,创造乐趣。这些网络用语就相当于以前的歇后语,让人看了就觉得开心,好玩。风趣好玩的网络用语吸引着年轻人。年轻人又不由自主地会创造一些新的网络用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用语越积越多,越看就越花了你的眼。
部分网络用语对照表
Bs——鄙视
PF——佩服
BT——变态
MP——马屁
ZD——正点
YY——衣衣或意淫
JJYY——唧唧歪歪
748——毒死吧
葱白——崇拜
酿子——那样子
卖糕的——我的天啊
表——不要
撒米\虾米——什么
米国——美国
有米人——有钱人
麻油虾米——没有什么
摔锅——帅哥
衰哥——运气不好的男人
素——是
李白——你是白痴
介个——这个
果酱——过奖
强银——能力很强的人
网络时代,大家可以尽情享受网络用语带来的乐趣。但是,使用需要区分场合和把握合适的度,不能因此而影响了工作或学习哦。
至于看不惯网络用语的老爸老妈,你们现在不用干着急,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武器,等过了若干年,还能留下来的,就是被大众接受并认可的优秀用语了;那些果真是无聊词汇的,自然会被卷进时间长河,冲走不见。你说,是啵?
(编辑徐雅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