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键词】人类文明 马克思主义 大变局 西方霸权 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4.01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人类文明阶段更替 近年来,国际国内社会各界都在议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因此,需要认真而切实地研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经济社会演变之趋
其他文献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已经拉开序幕,有关社会主义的话题在美国重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2016年大选中崭露头角的桑德斯再度出山,宣布参加2020年大选,首日就收到超过22万人的600万美元政治捐款,实属罕见。 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运动出人意料地异军突起、卷土重来,其社会理念和政策主张赢得美国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人的支持和赞同,民主社会主义者成功地踏入美国政治的主流。桑德斯等社会主义者在现实
【关键词】批判理论 互联网 技术政治化 社会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4.103 美国学者理查德·保罗(Richard W. Paul)和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在《思考的力量》(Critical Thinking)一书中写道:当我们面临一个日新月异和危机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得科学对人心理活动的识别、测量、运算和控制能力大幅度增进。这将提升心理学的效能,产生人工智能心理学。西方文明是一种更强调竞争、更关注冲突的文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将会把人工智能心理学工具化,甚至武器化并产生人工智能心理战。人工智能心理战将成为颜色革命的新的有效工具,并引发新形态的军备竞赛。这将对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心理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伦理的限制不足以消除这个威胁。中国
【关键词】脱贫地区 乡村振兴 普惠性支持 共享发展 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D61/ 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3.010 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实现脱贫,意味着贫困治理进入新的发展起点,脱贫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发生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根本宗旨、问题
【摘要】从行动者网络的角度看,算法新闻及其所依赖的算法并非是客观的、自然的,而是由行动者建构起来的,因而,公共性的考量可以通过磋商来实现。算法在精确性、客观性与多样化等方面有助于公共性的建构,但也因其技术的特性对公共性造成伤害。因此,在搭建算法及算法新闻的行动者网络时,需要将各行动者包括各非人类行动者的兴趣转译入算法新闻的建设中,才能更好地推动算法为人类的信息需求服务。推动算法的创新,调适算法的规
【关键词】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实事求是 方略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D61/F3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3.01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而至,其关键在于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为此赞赏道:“精准减贫方略
摘 要:本文罗列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收的90多个属性词,并对其中若干属性词收录之得失进行了分析。基于这些分析,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词典属性词收录的几项原则,即慎重增加标示属性词义项、属性词收录要充分依据语料、属性词收录要体现系统性。 关键词:属性词;新增收属性词;收录原则;语料验证;系统性方法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收的属性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现汉》或第6版)新增收
摘 要: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所描述的自由女性的尴尬处境、自由女性人格的分裂与整合,以及她们不懈的精神追求都显而易见。本文在文本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和西方自由思想传统的影响,尝试做出原因解释。 关键词:自由女性;分裂;整合;精神求索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19岁时就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绝不让自己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最终她也实践了这样一个宣言,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度过了精彩的一
摘 要:当代诗一直处于以下的困境——如何处理当下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及其内在冲突的张力。为了找到解决的线索,当代诗人在不懈地探求——什么样的诗歌语言能够唤起人的“共通感觉”,从而给予一首诗以现实的质感?本文主要试图通过郑小琼和蓝蓝的文本来探讨她们的诗歌语言所具有的肉感与质感,并且试图阐明它们在表达思维状态或日常哲理时所发挥的作用。郑小琼的诗以富于肉感的表现刺激思维,蓝蓝的诗则给哲理添加了质感,两者
摘 要:鲁迅是以打倒“孔家店”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但又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圣人”。鲁迅对孔子和儒家有批评也有赞誉,他的思想继承了儒家关心国家人民的情怀和处事“诚”的态度。通过分析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批评,以及《十四年的“读经”》和《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等经典的反儒文章,本文设法揭示鲁迅对儒家的批评,实际上集中在“后之君子”将“诚”转变成诈伪,以及后来权势者树立儒家以巩固自己权力,而“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