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量化管理”及其利弊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zh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量化管理,是现代高校德育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它使德育像智育、体育一样有明确的内容、要求、计划、方法、考核方式,成为可操作的课程,实行量化考核,并建立德育量化管理系统,使量化管理德育成为可能。本文将在介绍德育量化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利弊,优化管理方法。
  关键词 德育 量化管理 利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量化管理(quantitative management),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应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量化管理源起于美国,改革开放后被引入中国。德育量化管理即是将量化管理与德育管理相结合,使德育像智育、体育一样有明确的内容、要求、计划、方法、考核方式,成为可操作的课程,实行量化考核,并建立德育量化管理系统,使德育管理可以更直观、更清晰。
  1 德育量化管理的可行性
  (1)将德育作为课程,分科实施。德育是教育者按着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德育不应是笼统的概念,不可随意实施或由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所代替,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将德育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与政策等作为课程实施,分科进行考核,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通过量化描述学生的日常行为来考核学生品德。学生的品德要通过其日常行为来表现,目前,许多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考核与评分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将德育考核成绩计入期末考核,与奖学金评定、入党等学生关心的问题挂勾,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也更加公平合理。
  (3)德育量化管理中数据问题的解决。实行德育量化管理的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大量、繁杂的检查、统计工作如何完成,事实上,实行量化管理后,德育评定具有科学性、简明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因此量化管理的过程可以由学生干部进行,将德育评价过程纳入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中。而分数的统计完全可由计算机完成,事实上是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2 德育量化管理的实施
  第一步,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各校情况不同,学校应建立适合本校情况的考核指标体系。这个体系要从简明、稳定、可行的原则出发,要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操作并有意义。
  (1)根据年龄和年级特点建立考核指标。大学生看似年龄相差不大,实际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关注点不同,考核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以大一学生为例,新生入学,独立生活能力、班级凝聚力是学校应关注的重点,因此个人卫生、宿舍卫生、班级人际关系、集体活动参与情况等应作为德育考核的重点内容,应包含在考核指标体系内。(2)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考核内容。虽然是同校同年级的学生,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也应适当调整德育考核的指标问题。以师范专业为例,传统意义上的品德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应更注重考查师范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品德。
  第二步,确定考核方法。各校应根据本校特点来确定考核方法。但一般来说考核分为这样几个过程:
  (1)记录。无论采用何种考核方法,基础数据的记录都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根据本校情况编制好考核指标体系后,制作成统一表格,由学生干部进行日常检查。(2)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干部的记录情况给各考核项目评分,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3)公布。阶段性评价后应将结果公布,将得分高的同学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进而督促其他学生进步,但应注意不要伤害到排名靠后的同学的积极性。
  第三步,将德育考核与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学校进行德育考核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学校应将德育考核与其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1)学校可将德育考核成绩与奖学金和各种荣誉评选结合起来。对许多学生来说,奖学金的取得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补助,更是一种荣誉,以往的奖学金评选多依照学习成绩,因此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愿“浪费时间”去参加学生活动或帮助其他同学。若将奖学金的评选与学习成绩和德育考核成绩挂钩,学生必然积极参与德育考核。(2)将德育考核成绩与学生入党相结合。新时代的党员不仅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品德,而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和谐有效方法,因此德育考核成绩对评选党员来说至关重要。
  3 适当的德育量化管理的优点
  (1)适当的德育量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德育量化管理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也是对班级的评价,全班同学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自然会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2)适当的德育量化管理为普通学生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德育成绩的加入,使普通同学也可以通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奖学金或其他荣誉提供了一个可能性。(3)适当的德育量化管理使得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品德修养。适当的德育量化管理督促学生做有利于其品德发展的事,进而形成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帮助他人,这也是德育量化管理最重要的目标。
  4 德育量化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负面影响
  (1)评价项目过多,不利于突出重点。有些学校认为,考核项目越多,越细,越利于学生德育管理,因此德育考核评价体系系制定得很复杂,很细致。但因面面俱到,反倒抓不到重点,进而演变成“什么都不重要”。(2)只看分数,不看实际。学校关注德育考核分数,导致学生只为得分数而得分数,产生了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功利主义思想”, 学生把“分数”看得比责任重要,这对学生起不到教育帮助的作用,即失去了德育量化管理的意义。(3)量化管理只为方便管理。德育量化管理虽然需要统计复杂的数据,但却是将检查记录的工作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干部,实际上是减轻了工作,方便管理学生。但学生干部“依项给分”,考核体系里明确指出的加分项就有分加,没有明确提出的看到了也不给加分,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有悖于德育量化考核的初衷。
  5 提高德育量化管理有效性的手段
  (1)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以人为本是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应得到尊重、理解、关心、帮助。(2)倡导“内化式”的德育管理模式。学校进行德育量化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品德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因此要使学生将规定的行为内化,使这些行为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一部分,而不是单单为了得分而做。(3)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单纯地以量来评价学生的行为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行为状况和性质。只有将其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能将对学生的评价从静态评价转变为动态评价,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行为。
  德育量化管理作为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是不容否认的,但其所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只有正确、适当地使用量化管理的方法,才能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梁凤鸣,曹国栋,孙向阳等.大学生德育量化管理的研究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5:10-14.
  [2] 刘彦.走出德育量化管理的误区[J].中国德育,2009.8:17-19.
  [3] 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李雪松.师范生德育目标量化管理新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74-175.
其他文献
教书育人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两项根本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经常谈论、研究的两大永恒主题。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成熟的标志,也是对教师起码的要求。对此,与同行进行探
本文采取民俗学语料收集方法,分析了新疆城市汉族居民的259封当代私人书信中开头段常用策略使用的情况。研究发现该类书信的开头段是由一系列"寒暄语"构成。它在汉语私人书信
本文分析了分配正义的两个著名理论——罗尔斯的公平论与诺齐克的权利论,分别说明了他们的内容、主旨、问题所在,强调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是无条件的完全平等和有条件的不完全
目的探究不同的临床诊断标准对于判别盆腔炎性疾病后道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功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实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27例,作为实
真德秀《文章正宗》所收文章中公文所占的分量极大,而且在其评点中还隐含了大量的公文思想。它首先论述到了公文本体方面的各种问题。还论述了公文中主要文种的概念,并先后对“
环境化学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作用。在产学研的背景及实验教学呈现出的基础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趋势下,环境化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