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胶/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胶体与聚合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明胶/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Gelatin-CA-MNPs).并采用态光散射仪(DLS)、凝胶电泳(SDS-PAGE)、磁强计(VSM)等技术表征了(Gelatin-CA-MNPs)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明胶(Gelatin)成功修饰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所制备的Gelatin-CA-MNPs具有优异的抗蛋白吸附能力,且具有超顺磁性行为,可直接采用磁倾析方式对Gelatin-CA-MNPs进行纯化.
其他文献
区域边界控制在缓解城市区域交通拥堵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同时容易导致区域边界处形成严重的排队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高铁站周围路网的交通特性,提出了一种将交通诱导与区域边界控制相结合的基于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s,MFD)的诱导-控制方法.首先,为满足同质性要求,划分路网子区,建立各子区的宏观交通流平衡方程,确定每个子区最佳的车辆数积累;其次,根据各子区的交通状态,实时更新诱导-控制措施,在优先使用交通诱导方式的前提下对高铁站周围路网的交通流进行动态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与周边业态在空间布局上协同发展,从站点周边区域服务设施数量与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获取便利性这两个维度出发,利用兴趣点数据构建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活力评价模型.以南昌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与Python,对其轨道交通站点活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南昌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活力分布不够均衡,老城区的轨道交通站点活力总体优于其他区域,线路首末段站点活力多数低于中间段站点.此外,不同类别站点的周边空间活力存在显著差异,活力显著较低的站点
为预测运输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城市群干线网络货运需求,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灰色系统基本理论分析货运需求影响因素,并基于城市群人口、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构建货运需求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货运需求总量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5.16%.然后,根据城市群内各地级市货运需求预测结果,将大宗货物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完成运输结构调整.接着,利用传统“四阶段法”开展城市群货运需求分布和分配预测.最后,利用实际观测站货运量数据进行预测结果校核.结果表明,货运需求预测结果分配
本文采用甲醇开环的大豆油基多元醇(MESO)、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自制的氨基氟硅氧烷(AFSO)反应,成功制备出氨基氟硅氧烷改性大豆油基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粒径、粘度、吸水率、静态接触角对AFSO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膜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 表明,当AFSO含量从0wt%增加至13.3 wt%时,胶膜的表面水接触角从74.25°提高到了95.245°,疏水性能得到提高.
为客观量化评价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运营前安全风险水平,提高新线风险管控能力,应用目标层次分类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观赋权法和灰色关联度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灰色关联度的评价模型和指标计算方法;并以国内近期新开通的4条线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各线路运营前安全风险水平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新线运营前安全风险评价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从问题数量和范围维度无法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新线工程质量、运营准备情况和工程完整度是影响安全风险水平的主要因素,且对风险水平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运营接管及介入程度、
以碳化硅(SiC)或改性碳化硅(SMA-m-SiC)作为导热填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苯乙烯(PS)为基体,制备HDPE/PS/SiC(SMA-m-SiC)复合材料,其中HDPE∶PS=60∶ 40,可形成明显的双连续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形成双连续结构的基础上,以SMA-m-SiC作为导热填料可以更好地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耐热性,且SMA-m-SiC含量为50 wt%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0.8109W/m·k,提高30%,软化温度达到100.4℃.
酸化压裂是指将地层压开,然后挤入地层的酸液沿裂缝流动,酸液对裂缝壁面的岩石进行化学溶蚀,达到改善储集层物性,最终使油井增产.但是在压裂过程中需要不同功能的添加剂,本文对酸液所需的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和助排剂进行了优选,结果显示,当缓蚀剂为WDEH,加量为3.0%时,酸液对N80钢片的腐蚀速率最低,仅为2.54 g/m2·h,缓蚀率高达91.2%;DY作为铁离子稳定剂,浓度为1.0%时,稳定能力最好;浓度为0.8%时,助排剂XP的效果最好.
以可生物降解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使用硅烷偶联剂对超细活性碳酸钙(CaCO3)进行改性,并将改性CaCO3作为填料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PBAT/CaCO3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低组分CaCO3的PBAT/CaCO3复合材料粘度降低、弹性增加,材料粘弹区间变宽,增加了使用范围,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
本文综述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热致相分离法的成膜机理,其次逐一重点阐述了聚合物和稀释剂不同体系对所制备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就这种方法所制备的微孔膜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制造精确化可控的膜结构有利于膜的高效广泛应用,未来绿色、高性能膜的发展将会是研究的重点.
目前已开发油藏水的硬度越来越大,对使用的化学剂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成胶后黏度为考核指标,优选了适于硬水油藏的构建交联聚合物用聚合物,以及用作交联剂的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分析了温度对交联时间的影响以及通过添加盐酸对交联时间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硬水油藏,疏水缔合聚合物优于普通HPAM和抗盐型聚丙烯酰胺;交联剂、聚合物浓度越大,凝胶强度越高,聚合物的浓度为2000-3000mg/L更适宜油藏中运移;研究范围内,盐酸加量越多,延迟交联时间的幅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