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一文改变特价促销效果

来源 :投资与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种特价幅度的不同结果
  
  P品牌碗是为春节专门设计生产的家宴用碗,质量优良,设计精美,同时是A、B两家大型超市的供应商。2005年春节前,P品牌进行促销,两家超市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策略:A超市把原价6元/个的碗降为3元,放到特价区销售;B超市则做了专柜陈列,摆放在收银台外面,顾客购物满20元,就可以凭小票购买一个原价6元、现价3元的碗。
  半月促销下来,B超市的P品牌碗销量是A超市的2倍,而且A超市在促销当中货损近10个,B超市则没有。
  为什么同样是特价,结果却不同?
  
  ★改变位置,无中生有
  
  顾客对这两种促销手段到底是怎样认识的呢?顾客调查显示:
  有66.7%的顾客认为这两种情形不一样,第一种是自己花了20元才获得的优惠,不买很可惜;第二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优惠,不买也没什么。
  而另有33.3%的顾客认为这两种情形优惠一样,无大区别。
  既然都是从6元变成3元,优惠幅度相同,为什么66.7%的顾客认为二者优惠不一样呢?我们认为,原因就是位置效应。
  人在社会中的层级或位置能影响其心理感受。同一个人,身无分文闯荡天涯的时候,宝马香车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成功的标志;而当他一夜暴富位及人臣之后,同样的宝马香车就不能再令他心潮澎湃了。这就是位置效应。西方经济学对该问题的研究叫位置经济学。而这门学科的实战价值就在于:通过塑造人们之间的位置差异,我们就能改变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操纵他们的行为。
  B超市的促销策略就是位置经济学理论在促销设计中的应用。它通过改变顾客的心理位置,来提升产品的促销力,被称为“条件促销”。
  促销策划者不是改变顾客的社会层级,但却可以影响他们的心理位置。比如人的普遍心态是:自己有所失而别人失去的更多,往往会形成很强的心理慰藉;自己有所得而别人得的更多,却往往容易沮丧。
  在以上案例中,A超市的特价策略面对所有顾客,希望有更多的顾客参与到活动中来。这种促销方式吸引顾客眼球的关键点在于促销品本身。但由于此类促销活动多如牛毛,顾客早已兴趣全无,更没必要急于购买。因为面对所有顾客打特价、买赠,塑造不了部分顾客的心理优越感。
  同样的降价幅度,B超市的策略是设置了一个采购条件——购物满20元后的顾客才有这个特权。这种条件促销策略基于三点优势:一是塑造了顾客心目中的位置效用;二是克服了顾客对非成熟产品认知时间长、决策缓慢的缺陷;三是让放弃购买的顾客心里产生某种惋惜,觉得自己放弃了花钱换来的购买权。
  
   ★运 用 技 巧
  
  如何运用位置效用,在不增加促销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促销力?
  
  促销力=单位促销品的使用价值+促销力度+位置效用
  
  ◆使用对象:适用于价格敏感型群体。
  ◆剥离促销的非目标顾客群:任何一次促销,都可以根据对促销第三人群的界定,将非敏感人群通过条件设计排除在外。
  ◆条件的设定:可以通过消费额来设定,可以通过顾客级别(如金卡顾客)来设定,也可以通过目标群体的特征进行设定(如岁数在60以上的老年人)。但是满足该条件的识别应该力求简单,以免给顾客带来麻烦。
  ◆活动的位置选择:对于以消费额来设定的条件促销,一般要建立能吸引顾客眼球的促销平台,比如在收银台外面设个促销专柜;对于按顾客级别或目标群体特征进行设定的条件促销,则可以有多种选择,或在商场内,或在收银台外的专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破产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在破产程序中诸多事宜都需要破产管理人进行处理。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破产管理人相关问题的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管理人制度。  关键词破产法 破产管理人 责任机制  作者简介:魏柳艳,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09级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115-01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