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母猪三种易发疾病的防治措施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h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猪养殖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具有规模大、数量多、产出高的特点。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群易感疾病的防治工作仍存在有效治疗方法不足、部分地区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文章针对繁殖母猪易发的三种疾病,简要说明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繁殖母猪;易发疾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06-1
  母猪进入繁殖期后,从后备母猪发情配种受胎起,母猪就开始经历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处在繁殖期的母猪生理状态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也较易发生几种不同的疾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和猪蓝耳病为猪繁殖期易发的三大疾病。养殖户必须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加强防治措施,以利于猪场的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1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本病仅猪易感,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尤以初产母猪为典型。病毒存在于病猪粪、尿、鼻液、唾液、精液、胎衣中。猪感染后3-7天即可通过粪便、分泌物排出病毒,主要经口鼻、交配途径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染。鼠类也可机械性带毒散毒。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农村散养为主的地区,仍为春、秋两季产仔多时多见。
  病症主要表现为初产母猪流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及弱仔,窝产仔数减少。怀孕母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如流产、死产、木乃伊胎、弱仔、不孕等,个别母猪体温升高,后躯麻痹。种公猪的性欲和精子活力一般无明显影响。妊娠10-30天的母猪感染后,可能重新发情而屡配不孕或窝产仔数明显减少;妊娠30-50天感染时,胎儿死亡,胎液被吸收,母猪腹围逐渐缩小,分娩时大部分胎儿为木乃伊;妊娠50-60天感染时,大部分胎儿为死胎;妊娠70天后感染,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
  猪细小病毒病在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主要依靠预防和加强日常管理来防治。首先要强化圈舍的环境卫生管理,要求卫生、干燥,单位面积养殖数量要适当,避免猪群拥护。圈舍要定期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生活环境满足母猪生长、繁殖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的是,养殖场在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后,工作人员要注重执行,严格日常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引种控制。引种前应了解被引进猪群是否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猪细小病毒感染情况,注意观察怀孕母猪是否有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引进的种(母)猪是否进行过疫苗预防接种。引进的母猪应该在单独的圈舍进行隔离饲养,以便及时并详细了解是否发生病毒感染。再次,养殖户应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对引进的母猪应在引进后一周内进行预防接种,本场所饲养的猪群应按时按剂量进行预防接种,防治本病发生。疫苗主要采用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
  2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猪伪狂犬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幼龄哺乳仔猪发病时表现体温升高、水样腹泻(黄色稀便)、呕吐、发抖、流涎、颈部肌肉僵硬、运动不协调、四肢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初生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4周龄仔猪的死亡率下降到40%-60%。妊娠母猪主要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胎多在2-3天内死亡,流产率可达50%。
  目前,防治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为达到防止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养殖户应本着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猪群的方法,做好日常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实践证明,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猪伪狂犬病,必须对全场的猪只,特别是日龄比较小的猪进行免疫接种,因为这些猪只对猪伪狂犬病毒更易感。通过疫苗接种,一方面可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易感猪只,切断传染链,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猪向外排放野毒数量和缩短野毒排放时间。此外,要加强日常管理和引种管理,猪圈舍的地面、墙壁、用具等要坚持每周消毒一次,要设置粪尿卫生处理设施进行发酵处理,也可随圈舍建设沼气池,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如需从其他猪场引进猪群时,一定要检查引种猪场的安全卫生情况,并对引进猪群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并采血样进行检查。当猪场发生本病时,应对感染发病猪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对未发病受威胁猪用弱毒冻干疫苗紧急免疫接种。
  3 猪蓝耳病的防治
  蓝耳病最易感染的对象是怀孕母猪,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猪群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饲养管理不完善,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猪群密度过大为本病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本病发生后,会导致怀孕母猪流产(多为怀孕后期流产),出现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所流产胎儿呈现脐带坏死。临产母猪乳腺发育不良,产后无乳。被感染母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返情率很高,长期不孕。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母猪窝活仔猪数减少。仔猪感染后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肌肉振颤,共济失调,有的病猪耳部皮肤严重发绀呈蓝耳症状。
  本病重在预防,应控制好应激及其他疾病的感染。应防止将带毒母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对发病猪群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封锁、消毒处理。弱毒苗7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持续100天以上,疫苗毒能在猪体内存在数周至数月,能散毒。如周边没有该病威胁,以接种灭活油乳苗为主,如周边有该病存在,则应用冻干苗接种。
  参考文献
  [1] 任宏荣.母猪感染蓝耳病的防治经验.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2).
  [2] 杨斌.猪场免疫蓝耳病疫苗之我见,今日畜牧兽医,2011,(06).
  [3] 张兆军;杨焕良.病毒性猪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1).
  作者简介:祝威(1980-),辽宁海城人,海城市感王动物卫生监督所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郑维斌(1981-),辽宁海城人,海城市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其他文献
2017年以来,在国家安全监察总局政策标准的正确导向下,煤矿标准化由原来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变成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这一转变,不仅仅是两个字发生的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大省,玉米播种面积在4500万亩左右,玉米主产区地势平坦,耕地大面积连片,具备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自然条件。2009年通过专家测产验收,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的104亩超高产田,亩产达到了1066.9kg,为促进吉林省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播种机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
巴愣矿井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矿井设计规模800万t/年,该地区属于典型的软岩地区.主、副、风三井净直径分别为8.2m、9.3m、7.0m,井筒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采用全深冻
摘要:村集体自有支配权屡被侵犯,财务档案、票据管理不够规范,妨碍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机制的正常运转。规范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机制,保障委托代理机制运转顺畅,必须尊重村民意愿,必须规范运作模式,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必须推行“两审议”制度,必须强化农村财务审计。  关键词:农村财务委托代理;规范运作模式;监督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