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班在戴高乐机场稳稳降落,我的心脏开始迫不及待地澎湃起来:巴黎我来了,卢浮宫、圣母院、凯旋门、香舍丽榭大道;艺术家、时装模特、热情奔放的巴黎女郎……各种关于巴黎的电影画面在脑海中交织。直到空姐礼貌而又不失严肃地请我从座椅上站起来,我才结束了那场从中国一路做来的春秋大梦。
当然,对我这个胃口海纳百川的胖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满足口腹之欲更为重要。所以在抵达酒店后我第一时间要了一份丰盛的法式大餐,在侍者七荤八素地在我面前摆满了一桌子,而我也毫不客气地把那些牡蛎、蜗牛吞下肚之后,才抽得空来打量巴黎。
餐厅落地窗外就是巴黎的夜景,那是一种流动的光影声色。其实巴黎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车水马龙,对于我这个习惯了春运的中国旅客来说,巴黎甚至是过于闲适的—主要街道上的交通状况总是显得那么从容不迫。
正神游间,Minon出现在酒店里—Minon是我的中学同桌,大学毕业后在MSN上钓了一个法国帅哥,没多久就嫁到法国来了。这次我到巴黎,Minon早就说要全程陪同的,她对我一到巴黎就窝在房间里极不满意,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我调动起饭饱神虚的最后一点积极性,跟她奔向塞纳河。
塞纳河畔的神思
法国人说,没有巴黎就没有法国;而巴黎人说,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而说起塞纳河,不能不说河上的桥。塞纳河上的桥共有36座,其中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名头最响,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珍品,桥头上矗立着一尊展翅腾空的镀金飞马,据说是俄国沙皇当年送给法国的礼品。不过在我眼里,那座为了一部电影而特意建造的新桥才是塞纳河上的极品。
没错,就是在卡拉克斯的那部《新桥恋人》里,瞎眼的富家女和邋遢的流浪汉在巴黎邂逅的地方。我觉得《新桥恋人》才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巴黎,在富足、优越、高贵的气息下所掩盖不住的那种令人血脉贲张的生命力。正如流浪汉在地下通道里点燃一张张寻人启示的那一幕,夜色中声嘶力竭的呼喊交织着歌舞升平的城市街景,在巴黎的身体里,理应流动着这样不安分的血液。如果说,巴黎平常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那在这位女子的内心中,其实潜藏着这种《新桥恋人》中所清晰传达出来的细腻但坚定的力量。
沿着塞纳河前行,很快就看到了西岱岛,这里曾是最早的巴黎发源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巴黎,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而已,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人来此定居并逐渐将其发展成城市,公元5世纪时将其命名为“巴黎”。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塞纳河,巴黎会变成怎样——别的不敢说,要是少了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估计新浪潮导演们的灵感就要大打折扣,而那个“左岸电影”的流派更是会无处可寻。
夜色中,从塞纳河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埃菲尔铁塔,铁塔其实还没有我们的东方明珠那么璀璨夺目,但整点开启的灯光就如同星星点点闪烁在夜空中,辅之以整座巴黎城的流光溢彩,与它的爱称“云中牧女”相得益彰。
景画巴黎
第二日阳光普照、天高云淡,Minon的法国丈夫Jacques也特意抽空来充当导游,小伙子很腼腆,初次见我居然满脸涨得通红,倒是彻底颠覆了我对法国男人大胆、开放的既有印象。
巴黎圣母院可能是全欧洲名气最大的教堂了。整座教堂都用石头砌成,所有的屋顶、塔楼、扶壁等的顶端都用尖塔做装饰,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走入圣母院内,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一扇扇彩色玻璃窗,其中一个圆形窗最为吸引眼球,Minon说它的直径差不多有9米,俗称玫瑰玻璃窗,“二战”期间巴黎人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藏了起来,这才得以保留至今。听闻此言免不了对巴黎人的素质大加赞扬,Minon翻译出来,Jacques听后喜不自胜。
走出圣母院,看着眼前如织的游人,蓦然间有些恍惚,脑海中升腾起1979年上译厂配音的那部《巴黎圣母院》,演员什么的其实早已记忆模糊,但尚华老师的那句“行行好”却还萦绕耳边。加西莫多、富娄洛、埃斯美拉达都已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实他们本来也没有出现过),尚华老师的声音却穿越时空,二十余年后依旧余音绕梁,看来,电影确实是声画结合的艺术,一句经典的对白,竟能比整部更让人记忆犹新。念及此,不禁也脱口来了句“行行好”,可惜时过境迁,除了Minon的莫名惊诧,已不会引来任何旁人的关注了。
对于吾等俗人来说,卢浮宫也是断然不能错过的。原先知道此宫,大半是因为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不过近年来却是因为《达·芬奇密码》的走红,才又一次吸引了我的注意。
去卢浮宫其实很方便,坐地铁可以直接到达博物馆地下。地下有举世闻名的倒玻璃金字塔(《达·芬奇密码》里说耶稣女儿就埋在那下面,可惜我这辈子是看不到将其刨开的那一天了)。地下大堂的中间是服务台,放着各种语言的简介,很容易找到了中文的,一下令我倍感亲切。
首先参观了雕塑馆,接下来便是一个又一个展馆,大部分是油画。其中在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雕像这三个镇馆女人前聚集的人最多。走马观花的俗人如我,不知不觉就逛到了闭馆时间,人潮汹涌,只能一步一步往外蹭。想起汤姆·汉克斯面子真大,跑到这里拍《达·芬奇密码》,居然能清场,果然还是好莱坞大手笔。
午饭后的去处是全世界小资心目中的圣地——香榭丽舍大道。按法语词义,“香榭丽舍” (Champs
当然,对我这个胃口海纳百川的胖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满足口腹之欲更为重要。所以在抵达酒店后我第一时间要了一份丰盛的法式大餐,在侍者七荤八素地在我面前摆满了一桌子,而我也毫不客气地把那些牡蛎、蜗牛吞下肚之后,才抽得空来打量巴黎。
餐厅落地窗外就是巴黎的夜景,那是一种流动的光影声色。其实巴黎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车水马龙,对于我这个习惯了春运的中国旅客来说,巴黎甚至是过于闲适的—主要街道上的交通状况总是显得那么从容不迫。
正神游间,Minon出现在酒店里—Minon是我的中学同桌,大学毕业后在MSN上钓了一个法国帅哥,没多久就嫁到法国来了。这次我到巴黎,Minon早就说要全程陪同的,她对我一到巴黎就窝在房间里极不满意,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我调动起饭饱神虚的最后一点积极性,跟她奔向塞纳河。
塞纳河畔的神思
法国人说,没有巴黎就没有法国;而巴黎人说,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而说起塞纳河,不能不说河上的桥。塞纳河上的桥共有36座,其中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名头最响,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珍品,桥头上矗立着一尊展翅腾空的镀金飞马,据说是俄国沙皇当年送给法国的礼品。不过在我眼里,那座为了一部电影而特意建造的新桥才是塞纳河上的极品。
没错,就是在卡拉克斯的那部《新桥恋人》里,瞎眼的富家女和邋遢的流浪汉在巴黎邂逅的地方。我觉得《新桥恋人》才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巴黎,在富足、优越、高贵的气息下所掩盖不住的那种令人血脉贲张的生命力。正如流浪汉在地下通道里点燃一张张寻人启示的那一幕,夜色中声嘶力竭的呼喊交织着歌舞升平的城市街景,在巴黎的身体里,理应流动着这样不安分的血液。如果说,巴黎平常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那在这位女子的内心中,其实潜藏着这种《新桥恋人》中所清晰传达出来的细腻但坚定的力量。
沿着塞纳河前行,很快就看到了西岱岛,这里曾是最早的巴黎发源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巴黎,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而已,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人来此定居并逐渐将其发展成城市,公元5世纪时将其命名为“巴黎”。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塞纳河,巴黎会变成怎样——别的不敢说,要是少了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估计新浪潮导演们的灵感就要大打折扣,而那个“左岸电影”的流派更是会无处可寻。
夜色中,从塞纳河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埃菲尔铁塔,铁塔其实还没有我们的东方明珠那么璀璨夺目,但整点开启的灯光就如同星星点点闪烁在夜空中,辅之以整座巴黎城的流光溢彩,与它的爱称“云中牧女”相得益彰。
景画巴黎
第二日阳光普照、天高云淡,Minon的法国丈夫Jacques也特意抽空来充当导游,小伙子很腼腆,初次见我居然满脸涨得通红,倒是彻底颠覆了我对法国男人大胆、开放的既有印象。
巴黎圣母院可能是全欧洲名气最大的教堂了。整座教堂都用石头砌成,所有的屋顶、塔楼、扶壁等的顶端都用尖塔做装饰,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走入圣母院内,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一扇扇彩色玻璃窗,其中一个圆形窗最为吸引眼球,Minon说它的直径差不多有9米,俗称玫瑰玻璃窗,“二战”期间巴黎人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藏了起来,这才得以保留至今。听闻此言免不了对巴黎人的素质大加赞扬,Minon翻译出来,Jacques听后喜不自胜。
走出圣母院,看着眼前如织的游人,蓦然间有些恍惚,脑海中升腾起1979年上译厂配音的那部《巴黎圣母院》,演员什么的其实早已记忆模糊,但尚华老师的那句“行行好”却还萦绕耳边。加西莫多、富娄洛、埃斯美拉达都已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实他们本来也没有出现过),尚华老师的声音却穿越时空,二十余年后依旧余音绕梁,看来,电影确实是声画结合的艺术,一句经典的对白,竟能比整部更让人记忆犹新。念及此,不禁也脱口来了句“行行好”,可惜时过境迁,除了Minon的莫名惊诧,已不会引来任何旁人的关注了。
对于吾等俗人来说,卢浮宫也是断然不能错过的。原先知道此宫,大半是因为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不过近年来却是因为《达·芬奇密码》的走红,才又一次吸引了我的注意。
去卢浮宫其实很方便,坐地铁可以直接到达博物馆地下。地下有举世闻名的倒玻璃金字塔(《达·芬奇密码》里说耶稣女儿就埋在那下面,可惜我这辈子是看不到将其刨开的那一天了)。地下大堂的中间是服务台,放着各种语言的简介,很容易找到了中文的,一下令我倍感亲切。
首先参观了雕塑馆,接下来便是一个又一个展馆,大部分是油画。其中在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雕像这三个镇馆女人前聚集的人最多。走马观花的俗人如我,不知不觉就逛到了闭馆时间,人潮汹涌,只能一步一步往外蹭。想起汤姆·汉克斯面子真大,跑到这里拍《达·芬奇密码》,居然能清场,果然还是好莱坞大手笔。
午饭后的去处是全世界小资心目中的圣地——香榭丽舍大道。按法语词义,“香榭丽舍” (Cha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