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来源 :口腔疾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外伤引起的髁突与颞骨关节窝之间的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可导致患者张口受限、咀嚼困难,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当儿童或青少年发生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还会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小颌畸形、咬合关系错乱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该病一旦发生则治疗困难、易复发,而且发病机制不清,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明确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病因素,如髁突的损伤、关节盘的损伤或移位、关节窝的损伤以及翼外肌的类牵张成骨作用;对“血肿机化”、“翼外肌类牵张成
其他文献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是临床常见疾病,复发率较高。对于部分应用传统鼻内镜手术和常规药物疗效并不理想的患者,奥马珠单抗可能成为他们的治疗选择之一。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国外应用其治疗CRSwNP的文献多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目前奥马珠单抗治疗CRSwNP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EDMD)是编码核包膜蛋白的基因缺陷所致的一组遗传性肌营养不良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营养不良(肩胛-肱-腓肌群无力和萎缩)、关节挛缩及心脏受累(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的“三联征”,其中,心脏受累几乎出现在所有EDMD患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将介绍EDMD的致病基
近年来研究发现,B淋巴细胞(B细胞)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发挥双向作用及产生抗心肌抗体介导心肌损伤,分泌促炎细胞因子促进心肌纤维化及抗炎细胞因子抑制心肌炎症,调节巨噬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17分化参与免疫调节。文本将从以上3个方面介绍B细胞在VMC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VMC的诊治提供新靶点。
笔者报道了1例巨大多房前列腺囊腺瘤(PC)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的病例,并分析了其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定位病灶并判断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以根据肿瘤的放射性摄取程度鉴别良恶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充足的依据。由于PC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尚无应用18F-FDG PET/CT进行诊断的文献报道,笔者通过对该病例的18F-FDG PET
目前炎症小体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天性免疫及心血管等领域较多,而在鼻黏膜炎性疾病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概述了炎症小体的结构与功能激活与调节以及NLRs在鼻黏膜炎性疾病中的作用,综述当前有关NLRP3炎症小体在鼻黏膜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肌营养不良症是由细胞骨架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DYS)基因突变引起一组的神经肌肉疾病,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X-连锁扩张型心肌病,以及DMD/BMD女性携带者。其中BMD是由于DYS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肌纤维膜上的DYS蛋白部分表达缺失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疾病,以骨骼肌进行性萎缩和肌无力为主要表现,心肌受累也常见。
眶内感染是急性鼻窦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常见于儿童。炎症可侵犯眶隔前及眶隔后区域,其中眶隔后感染最为危险,因其有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非常关键。对紧急手术指征的正确把握可减少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而保守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则在于对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恰当的静脉抗生素的选择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