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花草心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就喜欢养花。
  我喜欢四处串门,主要目的不是和同学加深感情,而是去探查他们家里种了什么花,但凡遇到我家没有的品种,便央求同学分我一点。久而久之,我家那原本空旷的院子里,便种满了各种花,凤仙花、美人蕉、夜来香……虽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却将院子装点得美丽多姿。
  买不起花盆,我便捡些母亲不要的旧坛子、旧盆子用来栽花。没有肥料,我便收集淘米水。夏天的时候,怕花儿晒坏,一盆盆搬到堂屋里。冬天的时候,怕冻坏,又找塑料袋给花儿套上。
  我那一院子的花儿伴随了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光。种花,看似繁琐,却乐此不疲,那是在心里种一种生活的情趣。
  成年后,日子好起来。买了新房,我第一件事,就是去花店里淘花和绿色植物。一帆风顺要一盆,摆在书桌上;发财树要一盆,摆客厅;平安树当然要一盆了,吉祥如意嘛……家里,到处都是绿色,一年四季都有花开。大家都说我家花多,像个花房。朋友都说我的心境平和,心思细腻,其实这都是多年养花的结果。
  花种多了,我渐渐地有了经验,知道很多花都是澆死的,于是克制住自己,对花少浇水,多施肥。我也渐渐不用买太多的花了,知道了好多花都能扦插,譬如鹅掌木、迎春花、月季……找准季节,剪一根枝条,过些天就会生根发芽。
  每天看着这些蓬勃的生命,心情自然像阳光一样灿烂。忙完工作,端一杯茶,与花对视,日子,慢而美好。
  养花,不仅是养一份美丽让自己赏心悦目,更是养一个安静的好情绪,养一颗平静祥和的心。
  (常朔摘自《广州日报》2018年6月3日)
其他文献
人到中年,我的生活似乎一切都固定下来了。  固定在一个城市打拼,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缩小了朋友圈,只偶尔见一些固定的朋友。就连理发,也是去经常光顾的那一家理发店。更不要说买菜、购物了,肯定挑最熟悉的那一家直奔而去。  这倒不是说,人变得懒了,或者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了。恰恰相反,那些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朋友,固定的事情,是经过精挑细选,大浪淘沙,最终令人感到舒服的选择。比如,相交多年的朋友,常常各自忙碌
日常生活演绎出的理性  读墨子,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思想、观念完全立足于现实生活、日常实践。他的书中充满了木鸢、车辖、咫尺之木、方圆、规绳、陶者、穴师……这类市井话语。他有名的“所染”开篇即是,“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中抽象出普遍的道理,并运用到历史现实中去。“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
出差回来,在茶水间遇到部门经理,他趁着冲咖啡的当口悄悄问我:“你带的那个实习生,是还没习惯,还是对公司有什么意见?”  我被他问得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小欧的座位,还有5分钟就是午饭时间,大家七嘴八舌地围在一起商量午饭的去处,而她坐在那儿,对周围的吵嚷视若无睹。  “她挺好的呀。”  “上周团建,她说什么都不愿去参加,问她原因,她却也说不上来,”经理说,“所以就问问你,她是不是还没习惯,还是压根儿
每天夜晚,他把白天想好的译文写在从墙上撕下来的糊墙报纸上,有时是写在卫生纸、包装纸和香烟盒上。  1977年,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的刘佛年辗转找到了王智量先生。  这位1948年北京大学西语系的毕业生,此时已经当了20多年的右派,当刘佛年找到他时已是家徒四壁,穷得连床都被卖掉了,一家五口人晚上都只能睡地铺;主要的伙食是喂鸡的碎米,下锅前要把小石子一粒粒拣出来。  王智量5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
在北方养兰花,很难,胡适先生的那首“我从山中来,采得兰花草”,采兰种兰,总寄望它能开花,久养而无花,让人扫兴。但我以为兰花之好,即使是不开花,叶子疏疏落落,一样很好看。养兰花用古陶盆最好,很大的盆子,零落松散那么几株,不能多,太原人说“闹腾得麻烦”。让它慢慢长,若有上好的太湖石,来个一拳两拳,配在兰花边,极好。无事时与其对坐,捧一卷线装本,天边日影缓缓移动,岁月静好。  我奶奶喜欢养花,养各种花。
工作闲暇,我喜欢去山中走走。不管是春风十里还是夏荷吐幽,就算三秋桂子飘香抑或红梅映白雪,山中的景色总牵惹我的情怀,让我流连忘返乐不思家。  世俗的纷扰,尘事的喧嚣,常常令人找不到自己,心也无处安放,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占据身心。这样的时刻,就去山中漫步吧!这里,一切是那样的安静和幽深,没有纷扰和吵闹,没有冷嘲和热讽,没有爭名和夺利,只有你和大自然同存天地间。密林,静谧;山泉,淙淙。间或有不知名的鸟儿啁
从小只能在轮椅上生活的莫天池,凭借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读完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课程,并最终赢得多所世界名校的橄榄枝。  一个苦尽甘来的故事,因为主人公的特殊,让一切都变得不平凡。  第59个“学生”  家住长沙市岳麓区的莫天池,出生第7天,因医疗事故罹患脑性瘫痪,不能独立站立行走。医生曾断言,他很可能有智力障碍。母亲祁彦只好全职照顾他。  可祸不单行,莫天池的父亲莫小红因公司破
2018年1月31日,56岁的英国国际发展大臣迈克尔·贝茨本应该在当天下午3点准时出席上议院议会,但是他却迟到了一分钟,因此错过了工党议员露丝·李斯特的提问,由他人代为回答。  对于迟到的人来说,道歉通常就足够了,然而,一向注重时间观念,从未迟到过的迈克尔·贝茨,却深感羞愧。于是,他站在众多议员面前,诚挚地道歉说:“我今天迟到了,这是非常无礼的,我想就我的无礼向李斯特女士致以最真挚的道歉,我抱歉没
D是应届毕业生,前不久,到一家企业面试,没能通过。回来后,D郁闷不已,为了这次面试,自己下了很多功夫,做足了功课,结果还是没有通过,原因在哪里?百思不得其解。  D向一位朋友求教。朋友请D描述一下面试经过。D讲道:面试开始,先由我做自我介绍。我照着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念,应该没啥问题。然后,考官问,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还行,一般吧。考官接着问,毕业设计做到什么程度啦?有什么体会?我回答,跟
打电话回家,先问农忙怎么样。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如秋熟豆荚炸裂:稻子刚抢进仓,麦子未下地,油菜还挤不上趟……母亲想起来似的问我:“是不是有事?”  平日里,我很少打电话回家。想家了,拎着行李,带着孩子,说回就回。常常让母亲喜悦得无所适从。住上几天,说走就走,连个张望的理由也不留给她。  母亲料定我是有事了。  到底有什么事呢?  体面的工作,活儿不重,时间不长,应对起来本应游刃有余。但母亲的不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