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07年,“档人心语”开栏。何为档人心语,档案人内心之实话也。而 解读档人心语,便是本栏宗旨。档刊编辑亦属档人,其心语亦想披露给读 者、作者,以期相互理解谅解,共同办好档刊。若问编辑所盼:最盼文笔好 的来稿,读者喜欢,杂志生辉。若问编辑所怕:最怕文笔差的人情稿,登 吧,给读者添堵,让杂志跌份;不登吧,影响作者评聘职称,有误锦绣前 程;更怕影响关系,伤了和气。思前想后,请来“知心大哥”专为本栏撰写 一组有关写作心得体会的系列文章,意在通过强基固本,提高写作的基 本动,少一些让人头痛的人情稿。
知心大哥:
据我所知,有些档案人特怕写文章,尤其是论文、总结这样的大块文章。爬格子的各种辛苦。我都深有体会:诸如妻儿安睡,挑灯夜战的孤苦;废寝忘食,百思不得的愁苦;反复誊改,手酸头昏的辛苦;劳而无功,退回不用的凄苦;众人不解,冷嘲热讽的挖苦;事倍功半,收益微薄的清苦。但苦后之乐,一种干其他工作很难体会的快乐,更令人回味良久。那是灵感忽至。笔下生花的快乐;圆满交稿,一身轻松的快乐;文章发表,名利双收的快乐;同仁传阅,领导夸奖的快乐;编辑约稿。刊物器重的快乐;才能发挥,事业拓展的快乐。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有书《痛并快乐着》,写作的苦乐大体如此。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有人通宵麻将。依然精神抖擞,无非兴趣使然。有人一拿起笔,就哈欠连天,显然缺乏写作的兴趣。建议档案人不妨把写作视作游戏——一种既高雅又深奥、既陶情又益智、既益人又益己的文字游戏。每天抽出一小时试一试。相信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然而,各种拒绝写作的谬论不少。一曰没时间。据我了解,档案界有位领导,不但有学术专著,还坚持每月至少给档刊写两篇评论、杂文,中午休息、晚上值班都是他读书写作的最佳时间。我断言,我们不比他忙,但没他勤奋。二日没天份。鲁迅说,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认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断言,我们不笨,只是没有挤时间,甚至把本该用于写作的时间,用在了打牌、闲扯、遛狗或打扮上。三日没兴趣。兴趣是后天培养的,不尝试写作、不接触写作,怎会有写作的兴趣。任何兴趣都以需要为基础,写作的兴趣来自对写作的需要。档案人只有真正感到我们的工作和人生是多么地需要写作,才会自觉地投身写作,大胆地接触写作,并注意观察写作的奥秘,探索写作的规律。我断言,我们不是对写作没兴趣,而是尚未从内心领悟写作于工作、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档案人身处机关,属白领阶层,写作实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本功。日常要写文件信息,年终要写总结计划,取得成绩要写经验,出现问题要写检查,投身“三讲”、“保先”等教育活动要写心得笔记,编研写作更是本职工作。而评聘职称不但要写论文,还要达到正式刊物发表的水准。看来身在档案部门,确实需要写作:而要做好、做大、做强档案工作,要在档案部门有所发展、创新、进步,更需深厚的写作功底。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工作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写作水平高低往往具有决定意义。对档案人而言,写作是其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对档案部门而言,写作则是该部门综合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意识地培养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至关重要。兴趣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或从编纂信息、消息、日记等短文做起,或从写打油诗、编顺口溜、猜文字谜入手,或尝试给报刊或单位的内刊投稿,然后逐渐接触论文、总结等大块文章。久之必然动情生趣。就会对原本熟视无睹的东西平添几分敏感,增加几多悟性,使感知变得清晰,思维变得活跃,想象变得丰富。毛泽东曾言:“入门并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笔耕不辍,终能笔下生花,实现从最初惧怕写作、远离写作,到亲近写作,甚至欲罢不能停笔的飞跃。
2007年,“档人心语”开栏。何为档人心语,档案人内心之实话也。而 解读档人心语,便是本栏宗旨。档刊编辑亦属档人,其心语亦想披露给读 者、作者,以期相互理解谅解,共同办好档刊。若问编辑所盼:最盼文笔好 的来稿,读者喜欢,杂志生辉。若问编辑所怕:最怕文笔差的人情稿,登 吧,给读者添堵,让杂志跌份;不登吧,影响作者评聘职称,有误锦绣前 程;更怕影响关系,伤了和气。思前想后,请来“知心大哥”专为本栏撰写 一组有关写作心得体会的系列文章,意在通过强基固本,提高写作的基 本动,少一些让人头痛的人情稿。
知心大哥:
据我所知,有些档案人特怕写文章,尤其是论文、总结这样的大块文章。爬格子的各种辛苦。我都深有体会:诸如妻儿安睡,挑灯夜战的孤苦;废寝忘食,百思不得的愁苦;反复誊改,手酸头昏的辛苦;劳而无功,退回不用的凄苦;众人不解,冷嘲热讽的挖苦;事倍功半,收益微薄的清苦。但苦后之乐,一种干其他工作很难体会的快乐,更令人回味良久。那是灵感忽至。笔下生花的快乐;圆满交稿,一身轻松的快乐;文章发表,名利双收的快乐;同仁传阅,领导夸奖的快乐;编辑约稿。刊物器重的快乐;才能发挥,事业拓展的快乐。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有书《痛并快乐着》,写作的苦乐大体如此。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有人通宵麻将。依然精神抖擞,无非兴趣使然。有人一拿起笔,就哈欠连天,显然缺乏写作的兴趣。建议档案人不妨把写作视作游戏——一种既高雅又深奥、既陶情又益智、既益人又益己的文字游戏。每天抽出一小时试一试。相信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然而,各种拒绝写作的谬论不少。一曰没时间。据我了解,档案界有位领导,不但有学术专著,还坚持每月至少给档刊写两篇评论、杂文,中午休息、晚上值班都是他读书写作的最佳时间。我断言,我们不比他忙,但没他勤奋。二日没天份。鲁迅说,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认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断言,我们不笨,只是没有挤时间,甚至把本该用于写作的时间,用在了打牌、闲扯、遛狗或打扮上。三日没兴趣。兴趣是后天培养的,不尝试写作、不接触写作,怎会有写作的兴趣。任何兴趣都以需要为基础,写作的兴趣来自对写作的需要。档案人只有真正感到我们的工作和人生是多么地需要写作,才会自觉地投身写作,大胆地接触写作,并注意观察写作的奥秘,探索写作的规律。我断言,我们不是对写作没兴趣,而是尚未从内心领悟写作于工作、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档案人身处机关,属白领阶层,写作实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本功。日常要写文件信息,年终要写总结计划,取得成绩要写经验,出现问题要写检查,投身“三讲”、“保先”等教育活动要写心得笔记,编研写作更是本职工作。而评聘职称不但要写论文,还要达到正式刊物发表的水准。看来身在档案部门,确实需要写作:而要做好、做大、做强档案工作,要在档案部门有所发展、创新、进步,更需深厚的写作功底。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工作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写作水平高低往往具有决定意义。对档案人而言,写作是其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对档案部门而言,写作则是该部门综合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意识地培养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至关重要。兴趣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或从编纂信息、消息、日记等短文做起,或从写打油诗、编顺口溜、猜文字谜入手,或尝试给报刊或单位的内刊投稿,然后逐渐接触论文、总结等大块文章。久之必然动情生趣。就会对原本熟视无睹的东西平添几分敏感,增加几多悟性,使感知变得清晰,思维变得活跃,想象变得丰富。毛泽东曾言:“入门并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笔耕不辍,终能笔下生花,实现从最初惧怕写作、远离写作,到亲近写作,甚至欲罢不能停笔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