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毕业生由于社会实践少,动手能力差,所以就业机会少,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当务之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措施有专业课情景演示教学、实训课仿真模型模拟、企业顶岗实习等,强调了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能真正动手,能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受欢迎。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动手能力 措施
就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计理论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到了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承担起相应的会计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少,多数学生是中考后未被普通高中录取而选择了职业教育,文化课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中职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简单,社会轻视职业教育,因此中职毕业生就业受到质疑。如何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效果,让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手能动起来,活能干起来”呢?笔者从自己多年教学经历感受中就中职会计专业提高动手能力谈谈看法。
一、认识误区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被认为是实训课或实践课的教学任务,或者由最后的毕业实习阶段完成,理论课程与动手能力无关,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所有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将就着。以前,会计专业学生可到企业实地实习。随着会计数据保密性的增强,企业无法接收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实地实习,会计专业实习由模拟实训来代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环节孤立化,学生只能为填凭证而填凭证,为登账簿而登账簿,为编报表而编报表,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能在做完一套账后有所收获,剩余的全是稀里糊涂。学生以为没现金就可开支票,买材料开口叫人送来就行,根本不懂计划、审批、内部控制等等诸如此类的管理制度。模拟实践被理解为一门作业课,白纸黑字,跟其他教材没有区别,看不到企业经营的鲜活性,失去了模拟实践的原意。
二、提高动手能力的措施
职业教育中,笔者较推崇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在学校和工厂间,半工半读,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补充,学以致用。但国情不同,在我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高比例的校企结合。鉴于以上情况,笔者着眼于实际,结合几年实训教学感受,拟提出以下设想:专业课情景演示教学—实训课仿真模型模拟—企业顶岗实习。
1.情景模拟教学。会计专业课从基础会计开始,这门课很重要,但对初中刚毕业的中职学生来讲,很抽象,若能选择有代表的会计实体为案例,制作教学光盘,跟教材同步进行,演示播放,能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到专业学习的氛围中。例如,在学习会计要素时,播放企业拥有的资产、厂房、机器、材料等等,告诉学生这就是资产的具体形态,再从资产的形成中让学生明白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等。对于初学基础会计的人来说,类似亲临现场,会对企业经营活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
2.仿真模型模拟。建立专业实训基地,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建立最基本的职能部门,财务科分岗位的,每科要有明确的职责,每个岗位也订有职责,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另附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设置经济业务。企业所有资产采用微缩仿真模型模拟,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内容,真戏真演。所有实习用品采用标准会计用品。学生轮岗实习,每岗一评,最后综合作为实训成绩。微缩仿真原材料库存商品模型可参用小学一、二年级用于助算的塑料制品或者儿童玩具,各种发票都与实际工作中用的一样,加盖“学生实习专用”字样,支票、汇票、现金参照点钞纸制作。既然仿真,每一经济业务都应按企业实际管理程序处理,指导老师由专业老师和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担任。如,领用材料,班组长要有生产计划,找分管领导审批领料数量,到仓库领料。仓管员审核后填写发料单,班组长签名,仓管员签名,发料单一式三份,仓管员一份,班组长一份,会计一份。班组长从仓管员手里接到实实在在的微缩模型材料回车间,生产产品。
3.企业顶岗实习。从情景模拟到仿真模拟,学生对企业经营环节熟悉多了,这时如果到企业见习,会很快融入到角色中去,实打实地帮忙或顶岗,这将形成良性循环。企业愿意接受实习,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需要到企业检验。中职学校应在有关企业建立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帮助毕业生做好毕业前夕的实习。应届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实习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也涉及到毕业生自身的利益,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考核及实习安全都是大事。为此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政府、学校和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专业实习体系,以保证毕业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实习前,学校与相关部门应引导毕业生积极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力促毕业生根据规划实习,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能者见能,智者见智。以上只是笔者在长期教学经历中产生的想法。它的效果将会很好,当然,实现这些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现在的中职教育,老师很累,辅助教学手段少;学生也很累,传统的填鸭式教授方法仍大面积存在,兴趣无从提起,好奇没法产生。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服务学生、培养学生。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动手能力 措施
就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计理论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到了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承担起相应的会计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少,多数学生是中考后未被普通高中录取而选择了职业教育,文化课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中职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简单,社会轻视职业教育,因此中职毕业生就业受到质疑。如何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效果,让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手能动起来,活能干起来”呢?笔者从自己多年教学经历感受中就中职会计专业提高动手能力谈谈看法。
一、认识误区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被认为是实训课或实践课的教学任务,或者由最后的毕业实习阶段完成,理论课程与动手能力无关,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所有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将就着。以前,会计专业学生可到企业实地实习。随着会计数据保密性的增强,企业无法接收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实地实习,会计专业实习由模拟实训来代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环节孤立化,学生只能为填凭证而填凭证,为登账簿而登账簿,为编报表而编报表,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能在做完一套账后有所收获,剩余的全是稀里糊涂。学生以为没现金就可开支票,买材料开口叫人送来就行,根本不懂计划、审批、内部控制等等诸如此类的管理制度。模拟实践被理解为一门作业课,白纸黑字,跟其他教材没有区别,看不到企业经营的鲜活性,失去了模拟实践的原意。
二、提高动手能力的措施
职业教育中,笔者较推崇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在学校和工厂间,半工半读,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补充,学以致用。但国情不同,在我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高比例的校企结合。鉴于以上情况,笔者着眼于实际,结合几年实训教学感受,拟提出以下设想:专业课情景演示教学—实训课仿真模型模拟—企业顶岗实习。
1.情景模拟教学。会计专业课从基础会计开始,这门课很重要,但对初中刚毕业的中职学生来讲,很抽象,若能选择有代表的会计实体为案例,制作教学光盘,跟教材同步进行,演示播放,能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到专业学习的氛围中。例如,在学习会计要素时,播放企业拥有的资产、厂房、机器、材料等等,告诉学生这就是资产的具体形态,再从资产的形成中让学生明白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等。对于初学基础会计的人来说,类似亲临现场,会对企业经营活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
2.仿真模型模拟。建立专业实训基地,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建立最基本的职能部门,财务科分岗位的,每科要有明确的职责,每个岗位也订有职责,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另附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设置经济业务。企业所有资产采用微缩仿真模型模拟,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内容,真戏真演。所有实习用品采用标准会计用品。学生轮岗实习,每岗一评,最后综合作为实训成绩。微缩仿真原材料库存商品模型可参用小学一、二年级用于助算的塑料制品或者儿童玩具,各种发票都与实际工作中用的一样,加盖“学生实习专用”字样,支票、汇票、现金参照点钞纸制作。既然仿真,每一经济业务都应按企业实际管理程序处理,指导老师由专业老师和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担任。如,领用材料,班组长要有生产计划,找分管领导审批领料数量,到仓库领料。仓管员审核后填写发料单,班组长签名,仓管员签名,发料单一式三份,仓管员一份,班组长一份,会计一份。班组长从仓管员手里接到实实在在的微缩模型材料回车间,生产产品。
3.企业顶岗实习。从情景模拟到仿真模拟,学生对企业经营环节熟悉多了,这时如果到企业见习,会很快融入到角色中去,实打实地帮忙或顶岗,这将形成良性循环。企业愿意接受实习,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需要到企业检验。中职学校应在有关企业建立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帮助毕业生做好毕业前夕的实习。应届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实习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也涉及到毕业生自身的利益,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考核及实习安全都是大事。为此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政府、学校和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专业实习体系,以保证毕业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实习前,学校与相关部门应引导毕业生积极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力促毕业生根据规划实习,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能者见能,智者见智。以上只是笔者在长期教学经历中产生的想法。它的效果将会很好,当然,实现这些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现在的中职教育,老师很累,辅助教学手段少;学生也很累,传统的填鸭式教授方法仍大面积存在,兴趣无从提起,好奇没法产生。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服务学生、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