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选平的广东情结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曾任广东省省长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向广东三茂铁路建设工人连连拱手:广东人民感谢你们 图/FOTOE

  2019年9月23日清晨5点半,刘诗昆从香港驱车,赶往广州市殡仪馆。他要送别的,是60年来一直被自己当作兄长的叶选平。
  铺着绿色地毯的殡仪馆里,聚集了近千人,很多人掉了眼泪。叶选平的夫人吴小兰见到刘诗昆,和他紧紧拥抱:“大昆,我们都要多保重。”
  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等专程前来,为叶选平送别。
  叶选平担任广东省省长期间,广东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刘诗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叶选平为广东争取到了很多自主权,尤其是在引进外资和支持民营企业方面。

“机械匠”


  李瑞环曾说,自己对叶选平比较熟悉和了解。他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期间,叶选平是常务副主席,两人在工作上互相配合很多。李瑞环说,叶选平是“三八式”干部、留苏学生,解放初期就是沈阳第一机床厂的总工程师了,而自己那时在当木匠。“说我们的干部废除了终身制,现在又来了个‘世袭制’,这是没有根据的。”
  早在1941年,不满17岁的叶选平就到了延安。这年3月,他和李鹏等一批干部和烈士子弟都被送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叶选平入大学部机械工程科,专攻机械工程学,从此与机械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0年,叶选平来到沈阳第一机床厂,除了被派到苏联机床厂实习了两年外,在这里工作了8个年头,从车间副主任,升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沈阳第一机床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部署的“十八罗汉厂”之一,也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之一,被称为中国机床行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即由该厂制造,当时担任工具车间副主任的叶选平参与了这项工作。
  1960年,叶选平调到沈阳市机械局任副总工程师,此后又调北京第一机床厂、北京市机械局、国家科委三局工作,一直没离开过机械战线。
  叶选平二弟叶选宁生前的秘书李卫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叶选平有个独特的爱好:拆装钟表。他常把家里的闹钟拆了重新装上,以此练手脚、练眼力、练思维。
  叶选平的家里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摆满了小型机械零件。他闲暇时喜欢到工作台前,仔仔细细把小机械拆散,或者拼装零件。这是他转换思维的乐趣。
  1979年,55岁的叶选平被派到广东省,担任副省长兼广东省科委主任,之后又担任了广州市市长和广东省省长。他常对人说:“我本来是一名机械匠,是一名技术干部,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当省长。”
  叶选平的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叶省长抓汇报,抓材料,方式很独特。他从来不要人准备现成的长篇发言稿,总是向工作人员要“零件”,要“集成块”,最好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单独分析与统计数字,由他自己来拼接。即使去北京开会,在最高层的决策场合,也是摆弄他的“集成块”。

认真做猫,把老鼠捉住


  叶选平在广东工作期间,常说的一句话是:“认认真真做猫,把老鼠捉住。”他和其他领导一起,在广东实行了一系列有“冒险”意味的改革,如物价改革、住房改革、放开副食品价格等。
  1981年的一天,叶选平到佛山市顺德县考察,这是时任顺德县委书记黎子流第一次见到叶选平。黎子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后的几十年里,每次对外介绍他时,叶选平都会说:“这是我来广东见到的第一个县委书记。”
  那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顺德畜牧业发展很快,尤其养猪产业,在广东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走在前列。为此,叶选平专门来调研。他在调研后对顺德的发展思路给予了肯定。他告诉黎子流,他会向省委汇报,如果省委同意,要请黎子流在全省科技代表大会上发言分享经验。
  1983年,黎子流调任江门市委书记。那时,侨乡江门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华侨的利益在历次运动中受到打击后,回乡积极性和信任感受到伤害。叶选平在考察江门时提出了三条意见:重视经济建设、重视华侨工作、重视体育运动。
  江门市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落实人的政策,落实房屋政策,很快扭转了局面。在黎子流担任江门市市委书记的9年里,华侨光捐款就达到26亿元,并支持办起了五邑大学。体育事业也成为江门发展的重要领域。
1987年,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中)在梅州制药厂视察。图/FOTOE

  曾担任广东省省长的朱森林回忆,广东的价格改革有个接力过程,从习仲勋就开始了,经过梁灵光、许士杰、叶选平,后来到他。价格改革先从放开塘鱼价格开始,接着放开部分蔬菜价格。
  1984年11月,廣州蔬菜价格全面放开,价格上浮,加上天气影响,菜价上涨较大。市民情绪波动,反映强烈,有人甚至写信告到中央,震动中南海。但当时主管广东经济、主政广州的叶选平和省市领导没有动摇,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节,广州市的蔬菜等副食品供应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成功实现价格闯关,在全国反响很大。
  1984年叶选平去西德和意大利考察时,发现高速路修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发展迅速,因此非常重视发展交通。他认为,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人员、货物、信息出入便捷,会给广东带来非凡的发展机会。
  改革开放后广东省严重缺电,李鹏、叶选平等主张在广东省建设核电站。叶选平听取各方意见,拍板定案,做主聘用外籍专家担任经理,负责核电站的建设与经营。邓小平曾说:“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外合资的最大的一个项目,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刘诗昆回忆,叶选平非常支持引进外资。他说:“我们太穷了,不用境外的钱,国家短期内发展不起来。广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港澳,与国际来往有天然优势。”
  80年代中后期,民营公司的报批流程极为繁琐,成功获批非常困难。刘诗昆曾帮一位计划开民营贸易公司的朋友办理报批,叶选平很痛快地当场就批了。他说:“旧的观点太多,很多人戴有色眼镜看问题。下面一看是民办的,私营的,就百般刁难。我们国家要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不能兴办起来,国家就不会有大的发展。”

“懒人哲学”


  1985年,叶选平升任广东省省长。
  一位外国记者问他:“你的父亲对你有何影响?”叶选平答道:“客观地说,我父亲对我是有影响的,所以我在十六岁时就到了延安,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但我现在已不是小孩子了,党首先把我看成是一名具有四十年党龄的党员,看成是党的干部,而不是考虑我是叶剑英的儿子。”
  他说,在企业工作时,有人说他对小事抓得太细,抓大事的魄力不够。因此到广东后,他一直在琢磨,不要把大事给耽误了。外省一些负责人来广东参观考察,有人问叶选平怎么可以这样清闲,不像别的省长,他说自己信奉的是“懒人哲学”,具体事由其他副省长去干。
  1986年5月3日,发生了台湾王锡爵驾机归来的“华航事件”。叶选平打电话给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要求“按中央处理两岸关系的精神表态处理”。陈开枝据此到现场做了三点表态:保证安全、保证来去自由、先去用餐。
  陈开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有人惊异他怎么能做出这样既有胆量又有分寸的表态,其实这都是因为有叶选平的交代。
  1988年1月12日,在七届广东省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广东省人大代表投票选举时年64岁的叶选平连任省长。在750张有效选票中,他获得了746张。
  1990年,黎子流调任广州市长。刚上任时,广州市缺电问题严重,他几乎每晚都接到投诉电话。他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解决,行就干,不行就回顺德。
  在叶选平的支持下,他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挤出外汇到香港买电,当即解决两成的居民用电;亲自带队到哈尔滨,将珠江电厂的新设备提前运回广州,加快广州自主发电,等等。一年之内,解决了这个问题。
  90年代初期是国有企业的转轨期,叶选平告诉黎子流,广州以国有企业为主,困难很大,亏损企业多,要坚持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尤其重视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黎子流曾跟叶选平去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于广东改变了过去统收统支的旧体制,坚持实行各级财政包干,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广东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这与国家取消财政包干的全局性战略不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叶选平敢于向中央领导直言,请中央考虑广东的实际情况。
  进入90年代前后,广东形势十分困难。叶选平曾说,1990年、1991年去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广东团的人都不敢抬头。
  陈开枝回忆,那时很多外商担心中国改革开放会停滞,甚至要求撤资。叶选平要求各级干部耐心做外商的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使广东的局面很快稳定下来。
  1991年,叶选平卸任广东省省长,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当被问及这是基于何种考虑时,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卢之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叶选平在广东的工作,各方面都依靠他,无论在改革开放中,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及与港澳的往来交流中,都做出了明显的成绩。”
  叶选平提出,即便到中央任职,平时仍住在广东。
  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在广东的工作:“做出了一些事情也遇到了一些挫折。正因为这样,才真正得到了一些经验性的东西。”他总结,是习仲勋等前几任领导人为广东打开了局面,奠定了基础,自己只是“按既定方针办”。并且,那时候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为了先把经济搞上去,不知不觉地付出了沉重的环境、资源代价,给后任省长留下了不少包袱和难题。

“大哥”


  陈开枝与叶选平共事30年,一直称呼叶选平为“大哥”。对他来说,叶选平是领导,也是长者。
  在广东工作期间,叶选平结交了许多海外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有人见到他不称市长、省长,而是直呼“平兄”“平叔”“平侄”。
  1959年的一天,刘诗昆和叶向真来到叶剑英家里,第一次见到了叶选平。
  叶选平仔仔细细看了刘诗昆良久,说:“这是我们年轻的钢琴家啊,我还没听过你弹钢琴,以后我们家就有钢琴音乐可以听了,欢迎你到我们家来。”
  对刘诗昆来说,叶选平就像一位和善的大哥,特别有兄长之风。他们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相聚畅聊。一次,两人尽兴对饮,酩酊大醉。
  张鼎丞之女张延忠跟叶家很熟悉。叶选平夫人吴小兰是中共元老吴玉章的外孙女,吴玉章与张延忠的公公王若飞曾经关系密切,因此几家人常来常往。
  “文革”期间,无家可归的张延忠一度住在叶家,叶选平等叶帅家人被关进监狱后,她和吴小兰住在一栋楼里,相依为命。那时,刘诗昆和叶向真都被关进监狱,他们的小儿子也被吴小兰收养。
  张延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叶选平话不多,为人低调谨慎,但幽默豁达,和叶剑英很像。
  “叶选平、邹家华(邹韬奋之子,与叶选平大姐叶楚梅结婚)这一代人,是在我们与父辈之间的一代人,是我们国家从开始工业化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她说。
  在李卫平看来,叶选平、叶选宁两兄弟,大哥外表更儒雅,更像叶帅,被公认有叶帅遗风。两兄弟都喜欢书法,经常切磋。叶选平跟启功学书法,让叶选宁看他的字:“‘老总’你看看我这字有没有进步?”
  李卫平觉得,叶选平的字更沉稳,叶选宁的字更奔放。“但心里都有一团火,有家国情怀。”
  1990年李卫平跟着叶选宁去广东看叶选平,叶选平带着一家人,轻车简从,去番禺一家大排档吃饭。十来个人,坐了两桌。老百姓都轻松地跟他打招呼:叶省长来了。
  李卫平记得,席间有石湾米酒,有红薯叶、南瓜,还有里面“有一种什么虫子”的蒸蛋。叶选平笑着说,我们广东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都吃。
  199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访日团出访日本,叶选平为副团长,叶选宁是成员,李卫平作为工作人员随行。叶选平喜欢开玩笑,给团里一个工作人员牛颂取外号“牛公页”,还喜欢跟他谈诗论文。
2002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叶选平(左)与任仲夷在广东代表团会议上交谈。图/中新

  李卫平说,叶选平是“经过大风雨,见过大世面”的人,做事不做官,对广东这方水土和这里的百姓都有很深的感情。
  1992年,叶选平和肖秧及海外的陈香梅、陈世贤等人发起成立了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担任过促进会副會长的陈开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叶选平退休后,为促进会的工作不遗余力,直到他患了重病,仍然坚持为广东的山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担任过促进会执行会长的黎子流记得,叶选平主张用办免费展览的方式,让群众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
  一次,黎子流建议将促进会筹集的近两亿资金投入理财以增值,叶选平认为这样做有风险,建议把钱以信托途径交给银行,以保证长期稳妥发展。
  广州市鸣泉居是叶选平住院前的最后居所。在这里,他的生活简单而平静,练习书法是他日常最大的爱好。他已离不开吸氧机,谈话不能超过半小时,但每次黎子流去看他,他都意犹未尽,总是说上一个小时。
  2019年4月5日,清明节,叶选平与广东省原副省长游宁丰、梅州市政协原主席李金元等一行到广州市黄花岗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参加缅怀叶剑英元帅的活动。
  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那天,他念悼词中气十足,流利顺畅。
  叶选平之子叶新福告诉张延忠,为了念好这段悼词,父亲叶选平非常认真地做了准备,吸着氧练习了无数次。因为他觉得,这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参加悼念父亲叶剑英的活动了。
其他文献
过去两周里,英国政坛波谲云诡,上任不足两个月的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7月底意气风发的就职演说言犹在耳,然而在议会结束夏休,9月3日复会之后,鲍里斯就遭遇了自己从政生涯以来最大的尴尬和困境。  反对派推出了旨在夺回议会控制权并阻止无协议脱欧的脱欧法案修正案,而保守党多达21名议员反水支持反对党联盟的提案。毫无意外,政府在该法案的三次投票中全部失利,这也让鲍里斯丧失了在法律框架下推动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
法国一众启蒙人物都没能活着看到法国大革命,唯有孔多塞看到了,  且看得真切  19世紀法国大批评家圣伯夫在说到孔多塞时有几句评价:孔多塞,他是“18世纪人中最古怪的大脑”,他“相信自己握有能使人类和未来种族幸福的钥匙”。19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盛行,情感、个性、民族独特性受到颂扬,18世纪由启蒙哲学家带来的理性主义则遭到清算。孔多塞被称为“最后一个启蒙哲人”,反对教会,忽略宗教信仰,相信理性的力量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6月10日在青岛闭幕。在青岛峰会上,成员国领导人签署、批准或发表了17份文件,见证签署了6份合作文件,是历届上合峰会成果最多的一次,为未来合作制定了新的行动指南。  就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有关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  邓浩表示,未来上合组织不仅继续积极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促进区域发展和繁荣,而且要放眼全球,向国际发
这座小镇里有愚钝和暴力,但这些不是内里而是表面,它们最终都被层层剥落,虽然有代价,经历了血和火,但最终的结果其实被淬炼得很柔和。它从心碎开场,由解脱落幕  当海耶斯把车停在那条几乎荒无人烟的小路上,盯着广告牌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这个故事的气质就已经悄然奠定了——蝴蝶效应发端于人心中的一丝闪念。只是人们不会知道,一切分裂、崩塌、重组,兜兜转转之后,最终会抵达怎样一种结局。  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
Facebook卷入泄露用户信息风暴第5天,扎克伯格终于打破沉默。北京时间3月22日3点30,扎克伯格在他的Facebook页面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称,“我们有责任保护大家的数据,如果做不到,那么我们就不配为大家提供服务。”  Facebook的这次危机,最初是《纽约时报》和《卫报》共同曝光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该公司在为特朗普竞选服务的过程中,建模使用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详细资
如何让一辆单车自主行走?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明国或许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他研究智能自行车已经五年多。经过几轮升级进化,这台通体黑色的高科技自行车已经可以在变速跟踪目标的同时主动躲避障碍、理解语音指示并自主决策了。  这归功于它的“大脑”,一枚名为“天机”的人工智能芯片。“自行车只是天机芯的一个应用,目的就是验证这款芯片的设想是可行的。” 赵明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然了,现在还不能指望车子
过去针对富人群体的“家庭信托”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回瞄准的是中产们。最近,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门槛仅100万元的中产“家庭信托”,业务下沉,为的就是抢夺中产理财这块大蛋糕。  何为家庭(族)信托?信托是一份法律契约, 由委托人(Grantor/Settlor)委托受托人(Trustee)将财产按契约授予受益人(Beneficiary),以完成家庭(族)财产的分配与传承。近年来
“在一幅画里,除了线条、色彩、形状与内容之外,也有比人们通常认知来得广的一个额外的向度,那就是固化的情感。当一位观者看一幅画时,情感又再度从画里流出,进入观者的感知。在一幅画里,行动是固化了,或定住了的;但甚至在一幅画里,行动永远不会真的固化或定住,却是继续流动的。”这是美国哲学家赛斯对绘画的一种观点,也正是一位老人绘画的精髓。  老人名叫杨天波,出生于1930年代,逝世于2014年。75岁之前,
8月9日,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正式向全球发布鸿蒙OS,并宣布将其开源。  鸿蒙OS将率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着力构建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事实上,早在2012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曾明确表示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统。  但如果认为华为推出鸿蒙是为了替代谷歌的安卓而设计的“备胎”,那就太小看华为了。鸿蒙其实是一个面向未来物联网的操作系统。5G技术将人类带入万物互
2018年7月7日,王振华出席在常州奥体中心举办的新城控股25周年庆典。图/视觉中国2013年9月23日,王振华在长沙出席“新城七色光·流动图书馆”湖南站活动。图/视觉中国  57岁的地产大亨王振华用一种极为不光彩的方式引爆了舆论。  据上海《新民晚报》报道,6月29日江苏籍女子周某某将两个女孩(分别为12岁、9岁)带入上海一家五星級酒店,9岁女孩遭猥亵。事后周某某获得一万元酬金。周某某与两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