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应对特大自然灾害风险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强烈地震。两次自然灾难给我国人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受灾人口之多,经济损失之大,为近几十年来同类灾害之最。那么,这些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强化政府的危机管理职能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往往不受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危机的发生突如其来,难以预见。二是,危机的影响特别明显,不仅在物质方面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在社会心理层面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三是,危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危机的直接损失容易估计,但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无法估量。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将考验政府的公共危机处理机制。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入一个有序、规范、条理的轨道中,政府在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危机突然袭来时,指挥系统是决策和协调的中枢。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是危机预防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其职能是对各种潜在危机进行预测,为危机的处理制定有关策略和步骤,危机发生后,指挥中心立即做出反应,负责指挥危机的处理。在美国,危机管理的决策中枢由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国务卿、国防部长等组成。俄罗斯的决策指挥中心由总统、国家安全秘书、紧急情况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等组成。从世界范围看,总统制的国家一般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机制,议会制的国家一般建立以总理为核心的机制。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尚需完善。我国目前没有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中心,灾害发生后,一般都是临时成立工作组应付危机,这种工作组不能保证危机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缺乏对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进行有效总结、分析、保留和借鉴。不能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人到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
  应借鉴国外经验,成立常设性应急机构是必要的,常设性应急机构应具备三大功能:对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的规律进行研究,找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赋予该机构紧急动员的权力,包括必要的救灾物资的准备权和调配权;三是紧急情况下统一协调权,可以快速反应。
  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应建立危机风险评估机制。危机预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各种潜在危机风险随时进行评估。应对危机的形态进行分类,并根据危机的不同性质,对危机划分等级:应为每一类别或级别的危机制定具体的危机处理战略和战术,一旦监控危机发生,注意搜集与危机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处理、判断和数据的分析,掌握危机的各种变化和最新信息,监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和趋势,分析危机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危机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反应迅速及时,在一个小时之内已就救灾作出决定,温家宝总理二个小时后即带领国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乘专机立即赶往灾区,而且资讯高度透明化,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向外公布有关灾情的资讯。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进步,显示中央汲取过去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已形成一套以人为本、高效及时、透明开放的救灾观念和机制。
  
  完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的应对策略
  
  面对危机,如果措施不当,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造成民众对政府信心的减弱甚至丧失,由此可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完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的应对策略是解决危机的重要保证。
  当社会面临重大危机,人们的生存与安全受到威胁时,便会陷人极度恐慌之中,为了减轻或消除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人们必然要通过各种渠道去获知与危机有关的信息。因此,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告诉公众事实的真相,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使人民群众理解,让国际社会认同,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上下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局面。
  四川省汶川2008年5月12日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短短十几分钟,新华社就公布了有关消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也即时报道灾区的最新情况。国家地震局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交待灾情。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5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应及时发布,显示我国政府越来越尊重市民的知情权,进一步推动资讯透明化。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成为了新的信息发布准则。
   危机发生时,政府应立即投人到危机的处理中,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解决危机,将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冲击降至最低点。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在危机发生时常常采取低调处理的做法。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危机,反而会丧失平息事态扩大的最佳时机,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因此,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尤为重要。
  危机发生时,政府出面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这在政府危机处理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整合资源,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化。
  
  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
  
  据有关调查,近30年来,灾害发生的频率、受灾人数和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迅速增长。在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财政收入的1/6至1/4,严重地阻碍和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从经济角度研究灾害发生和对经济的影响规律、抵御灾害风险和降低灾害损失的经济措施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灾害经济学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一门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和灾害善后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及经济关系的新兴学科。它是介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国土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之间,也是一门边缘经济学科。灾害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不同的是,一般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使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自然灾害经济学的目标是使灾害损失最小化,其目标和对社会所起的实际作用是积极的。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积累,无论从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还是从研究深度和研究涉及的自然灾害种类的广度来说,灾害经济学都已达到了一定水准。在自然灾害对经济影响的研究中,众多文献阐述了灾害如何作用于经济现象、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取向。灾害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使自然灾害管理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长期经济制度。譬如,1976年美国出版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灾害影响、减灾费用和效益作了详细探讨。而1980年的《美国防洪减灾总报告》也包括了减灾政策的效用分析等内容。灾害经济学认为:各种灾害的不利影响(负效益)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自然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其损失却不能以单纯的经济数据来计量。灾害可能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甚至民心带来致命的打击,继而加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着眼于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从长期来看,建立一个由市场主导、由政府推动的灾害预防管理机制,才能更完善地解决实际问题。
  灾害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大力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创新国家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同时,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发展中国经济活动的致灾性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易损性,一个国家的灾难往往对周边国家甚至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灾害防治问题,以及如何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灾害的外部援助,将是灾害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灾害经济学是防灾减灾的一种手段,不论贫富国家,建立和发展这门适用的、新型的灾害经济学都是迫切之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能够生息、繁衍、发展到今天,就是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斗争的结果。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近100年来,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引起诸多自然灾害的导火索。我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个多灾害的国家里,减轻灾害,实质上就是一种发展,一旦灾害发生,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更有利于发展。
  灾害经济学的建立,有利于我们依据科学的发展观,提升科技防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防治灾害的科学投资体系和管理运营机制,这样才能用现代科技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及保障体系
  目前,中国大灾之后的重建基本上是靠国家财政和民间捐助。应对自然灾害,政府当然要有所作为,但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有关专家认为,推动建立符合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世界范围内54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有8次发生在我国,据民政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到2亿多人次,这一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给我国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更大。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财富集中程度的上升,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巨灾风险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建立巨灾风险金融保障机制十分必要,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政府应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遭受巨灾损失后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可以保障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被重大意外和风险事件破坏和打断。
  从1991年-2005年,中国的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27845亿元,政府救灾支出累计为524.9亿元,为国家财政支出的0.25%。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灾害发生频繁,单一的灾后抗灾救灾和财政救助方式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以弥补巨灾损失,巨灾除给公共财产设施外,给个人不动产和公司资产在内的社会资产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往往不在传统的政府援助与社会捐助的视野之内。而通过保险机制,财政对保费巨灾保险基金提供补贴,可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有效的扩大保险的覆盖面,从而满足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巨灾保险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和金融安全,巨灾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灾害发生以后往往需要财政拨巨款进行救助,这必然会影响到当年和未来几年的财政收支平衡,影响到财政预算的计划性和连续性。而运用保险机制可以有效的转移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对财政稳定的冲击。巨灾保险制度还具有快速补偿的特点,保险业具有机构网点、专业技术和理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使投保群众在遭受巨灾之后能够及时的得到补偿,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应用保险机制管理巨灾风险可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的方式进行推广,巨灾风险发生频率较低,群众投保商业险的意愿不强,同时巨灾造成的损失程度大,保险公司很难独立的承担。因此建立巨灾保险为重要内容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是必要的条件。这也是从国际国内政策性保险发展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同时,由于巨灾风险的破坏性很大,涉及范围广,保险业要通过再保险业务进一步分散风险。再保险使风险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分散,可减少巨灾对保险行业的冲击。更大程度上规避风险。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对我国政府和保险业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健全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我们要借鉴国际保险业应对巨灾风险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加快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自然灾害预警是指已经或将要形成自然灾害事件时,通过快速传播系统,利用决策判定系统预先警告,采取必要措施以预防灾难的发生与蔓延。虽然预警系统和防卫体系的建立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但防御的开支比毫无防备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
  美国沿海近年来飓风接连不断,但所受损失几乎降到了最低,恢复得也很快,这与他们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和强大的防灾能力不无关系。与此相比,今年我国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有关方面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气象预报技术还不能满足当前灾害预警的需要。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我国将投资6亿元,新建30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到2008年我国将形成一个由158部先进雷达组成的高密度气象监测网,在气象灾害临近预警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卫星01星已经进入发射前最后的调试阶段,卫星预计将于今年5月升空。风云三号卫星分辨率可达250米,将能实现三维垂直探测,能够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参数,为实现中期数值预报提供可能。风云三号卫星还能监测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可为航空、航海等部门提供全球任意地区的气象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几年,我国将重点建立和完善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工程、气象卫星工程、气候变化综合监测与应对服务工程、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工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程、气象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工程和城乡社区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建设工程,届时,我国台风、暴雨等灾害落区与强度早期预警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将提高5%-10%,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对GDP的影响率也将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5%。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显著提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防范能力明显增强,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其他文献
5月13日,叉车届的“奥林匹克”赛事——第四届“林德杯”全球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厦门总部圆满落幕。本届大赛,林德公司为全国近50个城市,100家企业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已成为城市建设生力军,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
博弈这个词看起来好像比较醒目,其实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翻译的问题。博弈(game)是不是代表激烈对抗的含义呢?我觉得在全球视野下讨论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讨论大国博弈的问题时,博
目前普遍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包括以下几点:(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先事项是发展。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生命本性的需求.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如果没有发展.持续就
2008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家决定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先期开展试点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
统筹城乡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和很多需要统筹解决的全局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
拉动城市居民的消费,不仅是在商品消费方面,体育消费存在较大市场潜力,同时体育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2007年7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随着主持人的一声锣响,西部矿业正式挂牌交易,开盘价35元。  西部矿业的成功上市,演绎了一幕私募股权基金的创富神话:2006年7月,高盛以3元/股收购了西部矿业3205万股股权,若按照西部矿业首日上市开盘价计算,高盛的投资回报高达103倍。国人开始逐渐将目光转向了略有神秘色彩的私募股权基金。  实际上,作为私募基金重要的一种运作形式,私募股权基金在国际资本市场
我国煤化工关键技术正经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跨越。由华东理工大学与兖矿集团合作完成的大型高效水煤浆气化过程关键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已成为煤
人力资源战略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获得企业最大绩效的关键。“十五”期间,青海省民营经济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入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阶段。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