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3年,蒋介石想反攻大陆,指示军方攻击大陆沿海岛屿。国民党统帅部要金门司令胡琏指挥国民党军,攻击广东福建交界处的东山岛。
为什么要攻东山岛?国民党将领认为:东山岛守军为公安部队80师,战斗力较弱。可能增援的部队,是厦门的31军和汕头的41军。解放军机动车辆少,步行估计需要三天时间。胡琏设想:国民党军以两个师的兵力,在海空军支援下突然登陆,占领全岛,速战速决。他乐观地估计,只要国民党军的行动能够保密,达成突然性,胜利是有把握的。美军顾问建议从台湾出动伞兵空降,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此一来,他们可在东山岛上演一次大规模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
胡琏精心考虑了许多作战细节。但解放军加强了战备和侦察工作,密切监视金门的一举一动。厦门前线观测站发现:金门舰艇突然增加。7月15日下午,金门先后开出兵舰、登陆舰13艘。种种迹象表明:国民党军将有重大行動。
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判断国民党军袭击的方向,东山岛可能性居多。为避免守岛部队遭受损失,他命令东山岛部队留1个营守卫阵地,非战斗人员在拂晓前撤往大陆。同时命令军区集中军车,并征用民间车辆,待命运输部队。
守卫东山岛的公安80团团长游梅耀是老红军,他认为一旦撤退,敌军钻入解放军修好的工事,将给我军反击造成极大困难。他决定在前沿阵地对敌军进行阻击,然后撤退到山顶核心阵地,拖住敌军,固守待援。
1953年7月16日晨5时,胡琏率13000名士兵突袭东山岛。登陆有序进行。第一波为海军陆战队及水陆两用战车,第二波为步兵登陆艇,第三波为护航驱逐舰,于海外巡弋掩护。以舰上炮火向岛上射击,掩护步兵攻击。同时,从台湾飞来的伞兵两个中队空降在东山岛北部后林地区。企图控制通往大陆的八尺门渡口。应该说,国民党军这次联合登陆,在开始阶段完成得相当准确,做到了三军协同。
但是,几个意外的细节,打乱了胡琏的指挥。国民党伞兵虽然降落的时间地点比较准确,但落地后却非常混乱。在八尺门渡口守卫的解放军水兵连本来应撤回大陆,发现敌军空降后,他们迅速对空猛烈射击。当地民兵也立即参加战斗。后林乡民兵在区委书记带领下分为三组,用14支步枪把守村口。伞兵遭受地面火力射击,有些未落地就被击毙。降落面积很广,遍地皆是;有的掉入海中及北岸大陆,不能集合投入战斗。水兵和民兵守住了渡口,为增援部队渡海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民党军登陆后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就是没有切断岛上与后方的通讯联络。岛上有个电话班,是守岛部队的总机。发现国民党军登陆后,这几个电话兵没有撤走,而是隐蔽起来。军区与80团的联络始终畅通,叶飞能够及时了解岛上的战斗情况,下达命令。
80团在东山岛激战时,位于漳浦的31军迅速集结部队,利用已掌握的一部分军用汽车,雇用部分民间汽车,高速南下增援。先头部队坐上军车出发后,其余指战员急行军到交通要道,向来往的客车、卡车叫停,车上群众一听要去支援东山岛,马上下车。一时间,通往东山岛的各交通要道上,不同型号、颜色各异的轿车、公交车、卡车纷纷加入军车行列,风驰电掣地向东山岛方向进发。80团见援军到达,士气高涨,仅用两个小时,就将敌伞兵大部歼于后林和渡口一带。
胡琏犯的又一个错误,是没有估计到解放军增援如此迅速。他判断解放军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赶到。因为闰东南河流多,当时福州经乌龙江是摆渡,泉州的洛阳桥被国民党空军炸毁。九龙江桥也被炸毁。胡琏在出发前一天通过空中侦察了解到,九龙江桥还没修复。谁知他出动的当晚,桥居然修好了!所以战斗开始,解放军的汽车畅通无阻。
17日晨,31军军长周志坚率指挥部上岛,解放军五个团开始全面反击。到黄昏等潮水再次上涨时,国民党军队已撤向外海,返回金门。解放军各路部队追到海滩,歼敌~部,当日18时此役战斗结束。
为什么要攻东山岛?国民党将领认为:东山岛守军为公安部队80师,战斗力较弱。可能增援的部队,是厦门的31军和汕头的41军。解放军机动车辆少,步行估计需要三天时间。胡琏设想:国民党军以两个师的兵力,在海空军支援下突然登陆,占领全岛,速战速决。他乐观地估计,只要国民党军的行动能够保密,达成突然性,胜利是有把握的。美军顾问建议从台湾出动伞兵空降,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此一来,他们可在东山岛上演一次大规模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
胡琏精心考虑了许多作战细节。但解放军加强了战备和侦察工作,密切监视金门的一举一动。厦门前线观测站发现:金门舰艇突然增加。7月15日下午,金门先后开出兵舰、登陆舰13艘。种种迹象表明:国民党军将有重大行動。
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判断国民党军袭击的方向,东山岛可能性居多。为避免守岛部队遭受损失,他命令东山岛部队留1个营守卫阵地,非战斗人员在拂晓前撤往大陆。同时命令军区集中军车,并征用民间车辆,待命运输部队。
守卫东山岛的公安80团团长游梅耀是老红军,他认为一旦撤退,敌军钻入解放军修好的工事,将给我军反击造成极大困难。他决定在前沿阵地对敌军进行阻击,然后撤退到山顶核心阵地,拖住敌军,固守待援。
1953年7月16日晨5时,胡琏率13000名士兵突袭东山岛。登陆有序进行。第一波为海军陆战队及水陆两用战车,第二波为步兵登陆艇,第三波为护航驱逐舰,于海外巡弋掩护。以舰上炮火向岛上射击,掩护步兵攻击。同时,从台湾飞来的伞兵两个中队空降在东山岛北部后林地区。企图控制通往大陆的八尺门渡口。应该说,国民党军这次联合登陆,在开始阶段完成得相当准确,做到了三军协同。
但是,几个意外的细节,打乱了胡琏的指挥。国民党伞兵虽然降落的时间地点比较准确,但落地后却非常混乱。在八尺门渡口守卫的解放军水兵连本来应撤回大陆,发现敌军空降后,他们迅速对空猛烈射击。当地民兵也立即参加战斗。后林乡民兵在区委书记带领下分为三组,用14支步枪把守村口。伞兵遭受地面火力射击,有些未落地就被击毙。降落面积很广,遍地皆是;有的掉入海中及北岸大陆,不能集合投入战斗。水兵和民兵守住了渡口,为增援部队渡海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民党军登陆后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就是没有切断岛上与后方的通讯联络。岛上有个电话班,是守岛部队的总机。发现国民党军登陆后,这几个电话兵没有撤走,而是隐蔽起来。军区与80团的联络始终畅通,叶飞能够及时了解岛上的战斗情况,下达命令。
80团在东山岛激战时,位于漳浦的31军迅速集结部队,利用已掌握的一部分军用汽车,雇用部分民间汽车,高速南下增援。先头部队坐上军车出发后,其余指战员急行军到交通要道,向来往的客车、卡车叫停,车上群众一听要去支援东山岛,马上下车。一时间,通往东山岛的各交通要道上,不同型号、颜色各异的轿车、公交车、卡车纷纷加入军车行列,风驰电掣地向东山岛方向进发。80团见援军到达,士气高涨,仅用两个小时,就将敌伞兵大部歼于后林和渡口一带。
胡琏犯的又一个错误,是没有估计到解放军增援如此迅速。他判断解放军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赶到。因为闰东南河流多,当时福州经乌龙江是摆渡,泉州的洛阳桥被国民党空军炸毁。九龙江桥也被炸毁。胡琏在出发前一天通过空中侦察了解到,九龙江桥还没修复。谁知他出动的当晚,桥居然修好了!所以战斗开始,解放军的汽车畅通无阻。
17日晨,31军军长周志坚率指挥部上岛,解放军五个团开始全面反击。到黄昏等潮水再次上涨时,国民党军队已撤向外海,返回金门。解放军各路部队追到海滩,歼敌~部,当日18时此役战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