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内容设置及特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xu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发现化学》中所设置的“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对其内容设置、知识体系构建、内容设置的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集知识、原理、应用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强化知识体系、加强实验训练的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我国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内容设置;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67-03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贯穿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始终,是中学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既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主要从“宏观物质”和“微观本质”两个角度呈现。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前后的变化,帮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加坡是华人聚集区,本文围绕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对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设置及其特色进行研究,总结出有着共同文化传统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华人发达地区化学教材的先进之处,以期为我国中学化学教育未来的发展和化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内容设置和构建形式
  1.“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内容设置
  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内容设置,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情景引入;接着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穿插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和得失氧氢及电子得失的插图,插图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教材逻辑清楚,先写氧化反应——得氧、失氢、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对应还原反应——失氧、得氢、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接着引出氧化还原反应为辩证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教材中以“黑白胶卷放久了会变棕色”为例:黑白胶卷含有少量的AgBr晶体,当胶卷暴露在阳光下,会发生以下氧化还原反应:
  2AgBr[ → ]2Ag Br2
  Ag e-[ → ]Ag
  2Br-[ → ]Br2 2e-
  Ag 得到了电子被还原成Ag,发生还原反应;Br-失去电子被氧化成Br2,发生氧化反应。由此可见,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没有氧化反应就没有还原反应,反之亦然。最后是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及其检测。氧化剂是指能使另一种物质被氧化的物质,在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与之相反。常用KI的水溶液来检测氧化剂,KI是无色的,如果将碘化钾滴入到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溶液会变成棕色,因为I-被氧化剂氧化成了I2;也可以用淀粉碘化钾检测氧化剂,氧化剂可以将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从无色变成蓝色,是因为I-被氧化剂氧化成了I2,碘遇淀粉变蓝色;酸化的重铬酸钾可用来检测还原剂的存在,酸化的重铬酸钾是在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制成的,还原剂可以使酸化的重铬酸钾由橙色变为绿色,是因为Cr2O72-被还原剂还原成了Cr3 。这样的设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内容设置如表1所示。
  2.“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体系构建形式
  新加坡教材“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章节内容通过11个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1)什么是氧化反应?(2)如何确定化合物中原子的化合价?(3)如何通过化合价来鉴别是否氧化?(4)什么是还原反应?(5)黑白胶卷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6)为什么旧的黑白照片时间久了会变成棕色?(7)什么是氧化剂?(8)什么是还原剂?(9)只有一个产物时如何鉴别氧化剂和还原剂?(10)如何检验氧化剂?(11)如何检验还原剂?用一系列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可见内容在设置上不是生硬地将知识展示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循循善诱,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步步深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了解知识的逻辑顺序,同时加深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材还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及小栏目(如表2和表3),这些内容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内容设置的特色研究
  1.体系完整,逻辑清晰
  新加坡初中化学教材围绕“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线,先从四个角度介绍氧化反应——得氧、失氢、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然后从对立的四个方面介绍还原反应——失氧、得氢、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自然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辅相成;最后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检验方法。另外,教材拓展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比如原子和化合物中的原子化合价的确定等。知识内容的设置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体系完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知识理解
  教材引言中提到,生活中常见的猫雕塑涂有一层绿色的涂层,这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提出“黑白照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等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问题。这些设计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投身于新知识的探究中。
  3.实验多,栏目广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体现在物质的相互转化、相互反应上。教材中通过大量的实验,帮助学生主动形成概念,有效促进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实验大多数是以学生实验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栏目种类多,其功能也多种多样。用小栏目来辅助正文内容,使教材整体更具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栏目的设计也具有指导性和灵活性。指导性体现在栏目的设计以学为本,能很好地规划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这种规划是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生只要遵从教材中小栏目的学习安排,就能建立科学的学习方式,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灵活性体现在栏目中的内容既有常识性的知识,又有拓展性的课外知识,因此,不但适用于普通学生,而且适用于对化学有特殊爱好的学生。
  三、启示与建议
  新加坡教材编写的理念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化学知识的整体性,同时体现了重要的化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调动于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
  结合对新加坡教材的分析,以下三点可供我国教材更新和教师教学借鉴。
  (1)新加坡教材在编写上由浅入深,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从各个方面着手,突破重点和难点;教材编写既有基础知识又有课外拓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材编写以生活实例为出发点,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探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新加坡教材真正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该版本教材中大多数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来说明的,有助于学生有效理解化学知识。
  [ 参 考 文 献 ]
  [1] 熊催明. 高一化学现行教材中化学反应原理内容设置的比较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2] Tan Yin Toon,Chen Ling Kwong,John Sadler. Discover Chemistry Normal (A)5N[M].Marshall Cavendish Education,2010:147-148.
  [3] 王俊义, 倪娟. 德国初中化学教科书内容设置及其特色:以“酸、碱、盐”知识为例[J]. 化学教育, 2015, 36(5):7-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你们呐,就喜欢钻个牛角角。”  “有奋才能发。”  “浩鹏啊,你拿点草纸,把这些人名字记下来。”  “你怎么知道这个苯有特殊气味呢?”大家茫然,班主任慢慢地说,“因为啊,你可以闻。陈政,你来闻一闻苯的味道。”陈政照做。“这个苯啊,它是有毒的。”大家倒。“不过啊,少闻可以杀菌。”  “学校一再说,不许带手机!你们有事可以给我发短信。”  “你们怎么老是去买水?我就不懂了,这个水有什么好吃的?”  
我长大成人后,父亲却依旧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头发浓密,身板挺拔,面色红润,目光敏锐。不同的是他变得亲切和有耐心了。我小的时候他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我们俩到底是谁改变了。  我儿子马修和我乘飞机到亚利桑那州探望他,67岁的爷爷拨动吉他为他的孙子演奏。“你知道《噢,在野牛漫游的地方给我一个家》吗?”我父亲问。  与此同时,4岁的马修在沙发上蹦跳,偷偷摸摸地乱弹吉他。他没想到可以如此放肆地乱动乱说。  父
牛奶是牛乳的俗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在不同国家,牛奶分有不同的等级,目前最普遍的是全脂、低脂及脱脂牛奶。牛奶的营养成分很高,其中的矿物质种类非常丰富。含有钙、镁、钾、铁等阳离子和钋、硒、氯等阴离子;此外,还有微量元素碘、铜、锌、锰等。市面上牛奶的添加物也相当多,如高钙低脂牛奶,就强调其中增添了钙质。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的核心素养转化,培养并逐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分析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价值,然后分析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物理组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当前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适应上的困难,许多无形的压力和隐患加剧了人们固有的生存焦虑感。有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倾向,其中有15%~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  在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经常能听到或遇到某些人面对压力出现的一些心理不适现象。种种心理问题影响到人们的家庭和工作等。对于那些心理承受力、应对能力不强的人来讲,就容易出现抑郁、焦虑、适应
春天  是一条小河  每一株植物  都是它的支流    解冻的绿色  越来越流畅  越来越汹涌  摆动的叶片  让我怀疑绿色  正在里面起伏波荡    一粒粒花蕾  在阳光下含苞  我知道它们是  河床上最美丽的鹅卵石  春天打着旋  从上面流过    春天还在路上  这些花骨朵就等不及了  它们从枝条上探出头来  望着远方  就像楼栏杆上趴着的  一群小学生    春天的脚步很轻很轻  这些花骨
打开电脑,一下子收到五六个电子邮件,我脑袋嗡的一下子胀得老大,因为全是催要稿子的。偏偏这时桌子上的电话又响了,拿起一听:“喂,是阿林先生吗?你答应的故事稿,怎么还没写好?”  不等听完,我赶紧把电话搁了,而且干脆把电话线拔了。因为,不一会又会有同样的电话打来的。这时,如果有面镜子,一定会看到里面的我,脸色苍白,神情慌张,满头虚汗,像一个欠了一屁股债的穷光蛋那样,走投无路而又心惊胆战。  这些日子来
老年性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型和血管性痴呆两种。两者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存,称混合型。阿尔茨海默型痴呆是多发于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血管性痴呆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有明确存在的脑血管病变而产生的痴呆综合征,包括脑缺血性痴呆、脑出血性痴呆和皮质下白质脑病等。  相关数据表明,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患老年痴呆的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8%,
年夜    一串串烟花  开放在旷野  点亮了  屋檐下的红灯笼  年  是个扫烟囱的孩子  独自在夜空  想念  那只被爆竹声吓跑的  流浪的小猫    年画    我在柳木条的窗口  画了一扇门  贴着冰凌花的小门  罩着格子布窗帘的小门  我让白兔在门口排队  一只只  跳进门外的雪堆  小雀儿  站在门框上  瞅着一朵蜡梅花  忘了飞    年市    腊八粥  炸年糕  烤番薯的小火炉 
译/孙宝成    我的父亲身患哮喘和支气管炎,失业一年多之后,到1944年7月才找到一个在建筑工地当领班的工作。他负责的第一项工程是维修塔尔萨附近的一栋旧宅第,那是根据一份遗嘱留给俄克拉荷马州政府的。  改建工程进行两个星期后,他忧心忡忡地回了家。“出什么事儿了?”妈妈问。  “根据遗嘱,如果到11月份的最后一天没有维修好这栋宅第,俄克拉荷马州将失去这份房产。”我父亲解释说,“因为所有的男人都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