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初探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阐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立足教材文本解读,预留创造想象空间;创设思考质疑机会,细心严谨理解意蕴;利用文本仿写改写,训练学生创新思维;鼓励一题多解思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发现·创新”中要求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代,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已成为学校各科教育的核心目标。据此,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如何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作初步的探索。
  一、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能发展的高级表现,它是在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新颖的智能品质。中学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能个性化地解读文本,体悟文本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以独特的视角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与看法;学生能有个性、有创意地写作,在写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写出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作品。
  中学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适应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适应职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过程中,成长为创新创业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从现实来看,这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行动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新问题的科学精神,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跳出应试教育、灌输教学、题海战术的怪圈,在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取得学生素质和高考成绩的双赢。
  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策略
  1.立足教材文本解读,预留创造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的源泉。”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大多是内涵丰富,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对其的解读都已透彻明晰、约定俗成。这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定势,表现出一定的惰性,认为很多文本和自己生活的年代相距甚远,自己难于体验,缺乏阅读兴趣,致使很多学生不愿主动形成联想和想象,总想通过查参考资料或上网搜索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或者期望教师给出现成的解释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回归文本本真,并结合学情进行再创造,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预设合适的三维教学目标和适宜的教法和学法,尤其要给当代学生预留创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学习老舍的《想北平》时,学生没有亲眼目睹老北京城的景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北平城的老照片,同时让学生边自主阅读作者通俗幽默的文字,边想象北平城的布局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再展现当代高度发达的首都景象,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油然而生,进而引导学生在品尝北平味中体验作者的北平情,使学生对老北京徒升不少神秘感,对新北京产生无限向往感。又如,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笔者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作者在异乡巴黎的孤独寂寞,想象作者对那个贫瘠落后的家乡的思念。当学生沉浸在想象的时空后,进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离家寄宿读书的感受,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倍增,进一步通过理性分析来理解文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佳句。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有着如诗如画的语言,仅靠机械地记忆语句,熟背语段,是无法领会文章主旨、欣赏文章意蕴的。教学中除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美图、体悟美文外,更要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脚步所到之处的情景,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并从中学会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2.创设思考质疑机会,细心严谨理解意蕴
  新课标提出:“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为学生创设思考质疑的机会,在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学习现代诗人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时,关于第三段中的“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有些教师常会直接给出断句断在“手指”的结论,并明确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法,将手指比作排浪。可细心的学生认为断句应断在“手”,而“指”是动词,表现诗人的一种动作行为。还有学生用接下来一句中的“撑”来支持断在“手”的观点,“撑”是动词,如果是比喻应用“掌”。更有同学以网上名人的朗诵为依据,说明断在“手”和“手指”的都有。面对此类争论,教师应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而不应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又如,学习古文李密的《陈情表》时,很多学生会被他对长辈的孝顺而打动,但也有学生大胆质疑,李密是否打着尽孝的大旗来掩盖其真正目的。对此,教师可先肯定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质疑的行为,再发起讨论,引导学生更专注地阅读文本,更深入理解与李密相关的时代背景,从而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正确理解文本意蕴。
  3.利用文本仿写改写,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写作是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就如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有一定的规范一样,写作也有其规律可循,学生必须在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的反复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如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详略与主次、抒情与联想、描写与议论等。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练笔指导,善于开发与利用课本资源,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将仿缩扩改写穿插进行,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有利条件和创意写作的广阔空间。例如,学习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这种书信体形式贴近高中生的读写习惯,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安排一次子女给父母写家书的活动,模仿文中的语言和口气,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仿写不仅让学生体验和掌握了书信体的写作方法,而且勾起学生对亲情的回忆,学会了反思和感恩,完成了平时敢想而没有付诸行动的事情。又如,学习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学生都被那个结局而震撼,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对结尾或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改写,促使学生去认真思考、解读人物的经历,对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体会,并在改写训练中进行运用,进而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以拓展自己阅读和想象的空间,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4.鼓励一题多解思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据此,江苏高考作文改革命题作文为新材料作文,学生阅读材料后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留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空间。在这背景下,教师要勉励学生对同一种素材,同一个问题提出多层次、多视角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都能顺理成章。例如,根据材料创作: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学生从两位导游的不同解释中,得出了多种立意,写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诸如乐观看世界、换个角度看世界、让诗意栖居心灵、让诗意在苦难中起舞等。又如,根据材料创作: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该材料本身就是表现这位裁缝具有创造性思维最后收获成功的过程。学生从中不难得出自己的创新立意: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的智慧、灵活变通的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师生与语文新课程同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于漪.站在大写的人字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其他文献
随着称重技术的日益进步,其周边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尤其是打印机方面。因为很多时候用户都需要保存或打印称重记录,用以数据的核对和备份。而一般自带微打的仪表,都是配置针式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的越来越重视,小学生作文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观现在的作文课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生硬、晦涩、如同流水账,毫无美感可言,甚至有的小学生,对作文课非常反感乃至害怕,下笔时非常艰难。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都有哪些方面?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保证学生的作品能够充满生活气息,如同一股活水流淌而来呢?这篇文章就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艺术化韵味,这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了文学之美,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流光溢彩、灵动飞扬的艺术化殿堂。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的理想境界,教师就要特别关注教学中的细节问题。细节虽小,表面看起来也平凡简单,但是其中却蕴含了无尽的智慧,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细节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要重视以细节教学为切入点,提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针对衡器置零这项功能,简述2004(E)版OIML R61中所述置零项的检查与1996(E)版的差别,及与非自动衡器国际建议OIML R76的异同。
针对煤炭企业称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VB语言的电子汽车衡自动称量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硬件组成、软件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实现了称量、开票、数据查询、统计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建设已由注重场地、设备等要素不断扩张的外延发展模式向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提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核心能力的科学内涵发展模式转变。开
上周三下午放学时间,距离学校门口约五六十米的程田寺格热闹非凡。原来,是一个卖牛奶的小摊在进行买一送一活动,即买一盒酸奶,再送一盒益酸菌小牛奶,而且价格便宜,只要1.5元。  我同学李毅明,人高马大,好不容易买到了产品,一盒小牛奶朝我塞过来,“喝吧,兄弟,解解渴。看我挤得满身大汗的!”  我不由得多了一个心眼,仔细一看这盒小牛奶,包装粗糙,印迹模糊,我心里顿生疑惑。“购买食品,一定要看看有没有QS质
语文是小学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课程,学好语文知识,才能提高理解能力,才能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要点。小学语文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同时,是思维能力小学学习的
【摘 要】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要明确。在指导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支持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熟悉作文技法,有效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习作评改,设法增强写作信心。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创新 策略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内容,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教师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