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显著升高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显著升高(大于50 μg/L)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切除原发灶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肠腺癌患者125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血清CEA水平,将全组患者分为CEA正常组(低于5 μg/L,721例)、CEA升高组(5~50 μg/L,408例)和CEA显著升高组(大于50 μg/L,121例)。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情况,Cox回归分析筛选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与CEA正常组和CEA升高组比较,CEA显著升高组患者表现为更晚的T分期(P<0.01)、N分期(P<0.01)、M分期(P<0.01)及TNM分期(P<0.01);且更多患者出现脉管癌栓(P<0.01),更多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P<0.01)。术后随访中,CEA显著升高组发生术后总体远处转移和肝转移比例显著增高(均P=0.001)。接受根治性手术后,CEA正常组、CEA升高组和CEA显著升高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54.4%和4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P<0.01)、术后TNM分期(P<0.01)、术前CEA水平(P<0.01)和脉管癌栓(P<0.01)以及辅助化疗(P<0.01)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术前血清CEA显著升高的结肠癌患者肿瘤TNM分期更晚,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比例增多;术前CEA水平的升高程度是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对于脑膜癌病(MC)和结核性脑膜炎(TBM)的鉴别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自199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34例MC及44例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主要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结果MC患者以头痛和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TBM患者以发热和头痛为主要表现。2组患者脑脊液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多,但TBM组细胞总数明显高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1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6±0.5) h。4例血肿清除率为70%~90%,8例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均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时GOS评分为恢复良
目的分析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栓塞手术前后的临床特点,为今后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神经科自2007年7月至2013年1月开展的"考察甲钴胺对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的55例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特点及术后恢复特点。结果(1)术前完全麻痹组患者与部分麻痹组患者的动眼神经麻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脑组织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中毒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中毒组和治疗组大鼠应用高压氧舱法建立急性CO中毒模型并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10 mg/kg)。各组大鼠分别在中毒后1 d、2 d、7 d应用TUNEL染色和RT-PCR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B淋
派出所名称:广东省湛江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东简派出所。  建所时间:1995年6月。  辖区概况:东简派出所位于中国第五大岛东海岛的东简街道,管辖蔚律、龙水、青南、东简、庵里和龙腾6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辖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6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3万人。辖区有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巴斯夫、冠豪高新4家国家级重点企业和一个配套园区。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23人,辅警16人
期刊
目的探讨横向入路法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结肠脾曲游离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横向入路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横向入路法即先切断横结肠系膜后叶,进入并充分扩展胰腺前间隙后,切断胰腺后方下缘附着的筋膜,提前从上方进入左侧Toldt间隙。结果术中见附着于胰体尾后下缘及脾静脉近端的系膜为左结肠系膜后叶,而非横
期刊
腹膜肿瘤播散是进展期胃癌转移或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最常见的类型,患者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复发的临床症状,其中位数生存期仅约4~6个月,预后极差。既往,一些辅助性化疗方案虽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血浆-腹膜屏障"作用,全身性化疗对于腹膜转移复发收效甚微。有鉴于此,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全身性与腹腔内联合新辅助化疗(NIPS)治疗胃癌腹膜转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静脉内与腹腔内给以紫杉醇,并口服替吉奥(S-1)的联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