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静脉滴注,1次/25~35 d,30 min滴完,连续应用3次。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次日留取患者清晨尿液及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尿γ-GT、LAP和血清肌酐(Scr)水平。

结果

100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8例,女52例,年龄25~82岁,平均(60±11)岁。第1次应用唑来膦酸前、后尿γ-GT、LAP和Scr分别为(7±5)、(8±5)U/L,(332±110)、(375±113)nmol·s-1·L-1和(52±12)、(54±12)μmol/L;第2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0±4)、(12±5)U/L,(407±104)、(460±126)nmol·s-1·L-1和(51±13)、(53±13)μmol/L;第3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6±8) 、(19±9)U/L,(549±159)、(662±199)nmol·s-1·L-1和(52±15)、(53±14)μmol/L,3次用药前、后比较尿γ-GT、LA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次用药后尿γ-GT、LA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患者尿γ-GT、LAP水平变化早于Scr;尿γ-GT、LAP可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其他文献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是引起顽固性低钠血症的一种常见综合征,CSWS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能极大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和改善预后。临床上通过补钠补水后多数患者血钠水平能恢复正常,病情缓解;而少数患者低血钠、高尿钠以及低血容量不能改善甚至加重,此类患者加用氟氢可的松等皮质激素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尿钠水平和尿量,纠正低血钠症和低血容量,改善预后。
期刊
@@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围手术期暂停口服抗血栓药对手术效果及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正在口服预防性抗血栓药物的早期视网膜脱离46例(46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停药组(25只眼)与不停药组(21只眼)。停药组术前停用抗血栓药物至少7 d,然后再入院手术,术后7 d继续服用抗血栓药;不停药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停用抗血栓药物。两组手术方式均采用非接触广角镜下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吊顶灯技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导管射频消融是目前根治心房颤动的唯一方法。压力监测导管能够实时监测消融导管头端压力,以了解消融导管与心房肌各消融点之间的接触程度,可提高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就压力监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指导。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其发病率明显升高。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主要包括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元醇通路激活、细胞因子激活、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脂代谢紊乱、遗传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眼化学烧伤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眼化学伤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发生原因,提出对策。结果35例眼化学伤中,高发年龄为40~49岁。职业构成中农民(54.3%)和工人(25.7%)最多。治疗后盲目率(13.3%)较治疗前(24.5%)下降。结论大多数眼化学烧伤是可以预防的,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培训是预防眼化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