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金宏达的《闲笔三章》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123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散文写作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爱把一组相关的短章组合成一篇较长的篇什,其中的各篇一般篇幅不长,属于短小精悍的一类。从整体上看,这种形式的散文相当疏散,难得有宏观气象。但也不绝对这样,有时候也会看到颇有大气的作品。这篇《闲笔三章》就颇为奇崛。
  这篇作品写了三个单篇,其共同的题材是文人。分别是古代的、现代的和外国的。一篇立足于名篇,一篇立足于轶事,一篇立足于遗物。我们先看第二篇《“越狱”》。作者写的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死亡。文章大体分为两个部分,前面写托尔斯泰晚年的最后出走并死于一个小站。重点落笔在托尔斯泰的最后时刻,他的妻子索菲亚被强力拒斥看望病重的托翁,没有“生离”,导致“死别”。历来的舆论是谴责索菲亚与托翁的思想分歧导致了托翁的死。本篇文章不是谈这个老问题,而是谈这次重大死亡引出的另外问题。这就是第二部分内容,也是全篇的重心。从篇幅上看,这一部分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但它极其重要,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因为作者忽然抛弃了历史事件本身,而从人情出发,推理出一些新的问题,发表了新的想法。正是这一点,成为本文的独特之处。作者抓住索菲亚当初被强行阻拦这件事实生发开来,设想“若是不阻拦”,“而是让索菲亚进去见了托翁”,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结果是令人惊骇的:托翁见到了索菲亚,那是“他的太阳,他的天使”,“托翁的眼睛亮了。”由此,作者设想:
  这位书写“复活”的圣手,或会喃喃地对妻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吧!”
  索菲亚深情地点点头。在死亡的铁槛前,还有什么不能回头呢?
  作者甚至设想出这样动人的画面:马蹄踏踏,他们一起回到了波良纳庄园。作者的设想基于推理,而推理来自对于人情的熟知:在一些老人那里,有些气头上的话是当不得真的。他们的心上,还有一些属于他和她之间永远抹不掉的记忆。“痛归痛,它自身也是解痛的药。”
  《秋声》则是另一种设想。作者先想象当初欧阳修写作《秋声赋》的缘起,但重点不在欧阳修,而在书童。写书童听不到秋声,自始至终,懵然无觉。这一段虽短,却波澜起伏,颇有曲折意味。但这只能算作引子,引出的是奇崛的后文:欧阳修死了,书童老了——注意,这个老不是一般的老,而是跨越了数百年之久的时间与空间的老,一老就老到当代。书童忽发奇想,也要去当年欧阳修听秋声的地方听听秋声,看看能否听到:“没准儿我也能听到。”但是,当年欧阳修听秋声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社会性的变化——不是自然界的变化——“官府”为了开发旅游,为了赚钱,已经把此地保护起来了,成为景点了。但纷至沓来的游客同当年的书童一样,仍然听不到欧阳修的“秋声”,于是骂:“六一居士完全是忽悠人的,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秋声’。”
  这里,作者的良苦用心我们是否能够体察?听不到“秋声”是当今的真实,但欧阳修是在骗我们吗?一个听得到,一个听不到,问题在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心灵,我们当代的芸芸众生,你有欧阳修的耳朵吗?没有耳朵倒也罢了,还要骂别人忽悠人,这就更愚不可及了。
  但是作者的想象仍未停止。书童去听了,他怎样呢?他听到了吗?结果是他听到了。因为他的心灵经过八百年的修炼,有了提高,比我们当代人,多了一双耳朵。后来,作者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书童的“失踪”,写“景点”的败落与“拆迁”,把这些当下最为时兴的热词引进文章,古今交融,对比反差,寓荒诞于现实,突出了作品的寓言式讽喻力量。
  比较起来,《秋声》比《“越狱”》的推演更深更广,也更大胆。《“越狱”》属于“情”的范围,《秋声》属于“理”的畛域。情是人之常情,理是社会人心变化之理。合情合理,是作者写作本文时大胆推演,进而出新的根本。可惜的是第三篇作品虽有可取,整体上却循了旧路,我们且不谈它。
  再回到很久以来人们的争论:散文是否允许想象。我想这篇作品再次给出了回答。想象是必须的,只是,它的基本前提是合情合理。这听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愚以为,老生常谈才是最不可马虎的;对于世代相传的老生常谈,我们也需要一只耳朵。
  席星荃,著名散文家,曾获第二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及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等多种奖项,现居湖北襄阳。
其他文献
第14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颁奖典礼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隆重举行。本届获奖作家为台湾作家白先勇。在颁奖现场,白先勇说,文学是他终身不移的信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学,精神上就被削弱了。中华民族虽然经受过很多苦难,但因为我们拥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及《红楼梦》等,文学的这种精神和力量,给我们心灵以巨大的慰藉,支撑我们走到今天。白先勇说,自己在五十多年前开始写作,半个世纪以来,获过很多奖项,但这
唐代画家周昉(生卒年不详),字景玄,又字仲朗。他的传世佳作《簪花仕女图》尽显唐朝贵妇真实的生活场景。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卷让千年后的人们惊叹于画中人遥远而逼人的美丽。  画的最右边,一位体态丰满的贵族妇女身披深色外衣,衣纹线条简洁,裙与头饰花的线条收放有度。她手持拂尘,回首逗引小犬,姿态与左手第一位仕女回顾的身姿相呼應。远处的仕女服饰线
★二类文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三十年后相约在母校,我很榮幸在这里谈谈自己已经逝去的多情岁月。  今天,各位同学已是人到中年,看着你们成熟的脸庞,必已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作,必已在家里成为慈母严父。真巧,三十年后再见面,我的孩子也正参加中考,他是一个棒小伙子,他对我说:“爸,明天我自己去考场。”我笑了笑,想到了我们三十年前的模样。你趟过小溪,奏出音调高低。你是否注意到这是一首诗?一首长诗
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日前在清华大学揭幕。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科幻作家刘慈欣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科幻作家刘慈欣在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拿下有“科幻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默默耕耘了100多年的中国科幻,从他的笔下走出国门,来到世界科幻文坛之巅。颁奖礼舞台上,刘慈欣发表了获奖感言,并接受联合主办
名师简介:张增光,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  真题回放  生活中总有一种情思永不改变,它沉淀在你的灵魂深处,流淌在你的血液之中。它是一种情感,一种品质,或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它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要求:①以“永远不变的情思”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创作大本营  题理透视室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江南四季感官上的好是配得起这首诗的,可若论起江南四季的性子来,还得细思量。  江南的春本来就天生丽质,这个好自不用论说。但它还挖空心思浓妆艳抹,好端端的清丽女子沾染了烟尘气,就变得不好了。杜甫在落花时节到来,忍不住说“正是江南好风景”。我怕我喜欢它会惯坏了它。可是,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说不定还不稀罕你一个呢!  江南的秋呢?它失了
亲爱的同学们,九年书斋生活,吸纳文字的精华,接受精神的洗礼,你们已经长成了能够深入思考,学会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的大孩子了。初初知道,人越长大,就越会觉得自己的渺小,越会感受到世界的广大深邃,也就越渴望能接受更多文化知识的熏陶,渴望与更多的名家展开对话,让自己可以更深刻,更有人文情怀。  疑为学之始。未经审视与思考,我们所读过的书就始终是陌生的状态,看着面熟,但终究不知其有何山高水长的深意。只有审视
《双喜图》高193.7厘米,宽103.4厘米,作者崔白,北宋人。作品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很多时候,美是一瞬间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转瞬即逝,很难被定格下来,而崔白却能轻松捕捉到这样的画面。他的《双喜图》正好把那一瞬间的美定格在了千年的绢上。画面上,秋风瑟瑟,田垄上似有劲风吹起,枯枝折倒,枯叶飘落,小草伏地,随风乱舞。此时,一只野兔无意间闯入了喜鹊的领地。对于这样的不速之客,两只喜鹊不约而同地惊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近日,译林出版社引入出版了巴西国宝级作家若热·亚马多的多部经典作品,引发读者关注。若热·亚马多是拉美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在近七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三十多部长篇和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笔法展示时代变迁,绘就一幅幅巴西社会风俗画卷。在巴西,他的小说印数曾高达五百万册之多,而在巴西一万册的印数就能称为“畅销书”。从世界范围看,他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四十九种文字,在近六十个国家出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