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如何对付各种病原体?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nfang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苗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它能促使人体产生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那么,抗体是如何产生的,又怎么发挥作用呢?

抗体多样性从何而来


  抗体是适应性免疫的成员,具有特异性。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科学家估计,人体大约需要1亿种抗体。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也就是说人体需要的B细胞种类约为1亿种。
  然而,人体所有细胞均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除了复制时可能出现的些许差错,所有子代细胞的DNA都是受精卵DNA一模一样的拷贝。DNA就像编码信息可以被解密为另一种语言——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如果是这样的话,每个B细胞应该会产生同样的抗体。那么抗体的多样性又是从何而来?
  日本科学家利根川進于1977年解开了这个谜,十年后他也因阐明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原理获得诺贝尔奖。利根川進假定传统的理论总体上是正确的,但是可能有例外。所有的B细胞起初具有相同的DNA,但当他们分化成熟后,用于制造抗体的基因改变了、多样化了。通过研究比较成熟的B细胞和未成熟的B细胞的DNA序列,这一假设被证实,并且科学家发现了抗体基因的模块化设计。
  未成熟的B细胞有4大类抗体基因模块,每一类又由序列稍有不同的基因拷贝组成,而成熟的B细胞从这4类基因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基因。就像玩纸牌一样,同样一副牌,洗牌之后,每个人抽到的组合多种多样。
  成熟B細胞中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基因均由这种“混合-匹配”策略形成,由此可以产生约1千万种不同的B细胞。加上DNA片段连接时可能会发生的核酸删减或额外增加,B细胞的多样性也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人体内的抗体的种类可以达到大约1亿种。
  同样的原则在生物世界并不罕见,例如,20种氨基酸可串联折叠成无数种蛋白质大分子,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可组成各种DNA遗传信息,单糖分子的组合连接形成各种多糖……
  这些结构最小的单元就像计算机程序代码中的码元,即使二进制里看似无比简单的0和1也可以组成无数序列,码出令人惊叹的内容。

抗体的死亡之吻


  在我们还没接触到病原体之前,基因早就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抗体,那么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当某种病原体入侵体内时,最初由相应B细胞表面的抗体识别病原体表达的抗原,此时的抗体也叫B细胞受体(BCRs)。每个B细胞约有1万个BCR,某个B细胞的BCR撞上与它匹配的抗原后,B细胞被刺激,就会增殖,而且B细胞会转变为抗体制造工厂(此时叫浆细胞),一边生产一边将抗体运送出细胞到血液中,去对付同样在增殖的病原体。
  抗体的结构可分为Fab片段和Fc片段,Fab含有可变区,即每种抗体具有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当机体受到特定抗原刺激后,B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支专业对抗入侵者的敢死队。
  抗体就像连接抗原和巨噬细胞的桥梁,一端(Fab)结合抗原,另一端(Fc)结合巨噬细胞膜表面Fc受体,从而介导抗原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这就像抗体给予抗原一个死亡之吻,让巨噬细胞将其毁灭,只不过抗体也作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一部分和抗原同归于尽了,免疫系统的很多成员都是这样勇敢无私地保卫着主人的健康。

免疫中的克隆选择性


  为了应对不同病原体,我们体内存在多种B细胞,但每种B细胞的数量并不多,只有在特定病原体入侵时,人体才会生产出更多能对付这种病原体的一类B细胞,这种现象在免疫学中被称为克隆选择性。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避免各种各样的B细胞塞满我们的血液,因为很多B细胞可能不会派上用场。例如,你可能一生都不会得SARS或艾滋病毒等等,就不会需要大量的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细胞。
  另一方面,免疫应答经过大约1周,当免疫系统将入侵者消灭完后,B细胞不再接受刺激就会死亡,只留下少量的记忆B细胞。这让机体下次遇到同样敌人的时候能快速反应作战!
  正是借用类似的策略,人类发明了疫苗,注射疫苗是为了协助免疫系统做好备战准备来对付凶猛的敌人。实践中,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是一种结构和病原体类似而毒性较弱的抗原。使用疫苗刺激B细胞时,免疫系统生产抗体的响应就像是一场预演作战,由此使机体认识并记住敌人的面貌特征,当真正的凶猛的敌人出现的时候,免疫系统就有更大的胜算了。
  (编辑/任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群日常生活照护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应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and health lo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基于现场实时监测(on-site real-time monitoring,ORM)系统的问题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基层卫生士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名基层卫生
虽然我们仍处于人工智能革命的初期,但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情并不多。从业务困境到社会问题,人工智能被要求解决缺乏传统解决方案的棘手问题。希望无限,人工智能的能力有没有什么局限性?  是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确实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任何希望实施人工智能的组织都需要了解这些局限性,以免陷入麻烦,对人工智能产生误解。不妨看一下人工智能面临的三大难关。数据问题  人工智能离不开机器学习算法。这些算法或模型耗用
人物简介:丁道衡(1899-1955年),字仲良,贵州织金人,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重庆分社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是白云鄂博铁矿的发现者。著有《新疆矿产志略》《蒙疆探险生涯》《云南蒙自金平一带地质矿产》等。  1899年11月17日,丁道衡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辈希望他步入仕途,而他则倾心于自然科学。年仅28岁时,发现了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上课仍然离不开黑板和黑板擦。传统的黑板擦不但需要消耗时间和体力,还会造成粉尘污染,对师生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为了改善黑板擦,本文介绍一种半自动黑板
心脏除颤器作为一种医疗急救设备,广泛的应用于急诊、心血管科、ICU等科室,其准确与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利用除颤/起搏监护仪质量检测仪Phase3按照JJF1149-2014《心脏除
非洲南部有一个叫博茨瓦纳的国家,这个内陆国家奥卡万戈三角洲一带生活着狮子、花豹、猎豹、鬣狗和非洲野狗等多种肉食动物同时,同时,这个地方牧业带来的收入约占总农业收入的80%左右,牛是主要的养殖动物。于是,如何防止牛被这些食肉动物吃掉成了一个很大的工程。  博茨瓦纳统计局自己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国的牲畜数量从2011年的250万头下降到了2015年的170万头,其中有不少就是被食肉动物吃掉了。这时候来了
2019年10月,《纽约时报》报道世界首个被治愈的艾滋病人蒂莫西·布朗(Timothy Brown)去世。蒂莫西·布朗并非死于艾滋病,而是困扰他多年你的白血病。尽管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一种可以推广的治愈艾滋病的方案,但当下的技术已经可以将艾滋病控制住,如果感染者发现得及时并进行规范治疗,他们完全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全球抗艾40年1981年,世界首次确认艾滋病病例出现  1981年6月,美国的一
通过计算机的方式实现脑核磁图像(MRI)的分类以及病灶位置的检测及提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设计了基于小波分解的图形用户界面,采用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方法设计操作界面,采用小波分解算法对MRI的进行分类,将正常人和患者的同期大脑的体数据导入工作空间并进行T检验,找出差异最大的ROI区域,从而得到疾病影响大脑的区域,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