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教育如何融入知识经济时代

来源 :经济视角·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12332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有效发展可以为我国的人才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就高职教育如何融入到知识经济时代这一问题,作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4.7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55-02
  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时代。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因此,知识经济的时代也就是教育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也被赋予了新内容,最广为人知的表现是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当然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
  一、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特点
  (一)高等教育占主导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专业人才都必须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我国的高等院校扩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等教育在逐渐普及。对于曾经被视为精英教育的高等教育,现在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水平。夜校、电大,成人教育等一系列的大学再教育,都已经普及到教育生活中来,人们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条件、意愿选择一种学校去进修学习,而追求高等教育也几乎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大多数人的基本愿望。
  (二)教育终身化
  知识经济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深切感受是:时时刻刻都需要学习。无论你在做什么事情,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如果不经常学习,都会落后于别人。再加上现代科技教育手段的投入使用,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社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体制等的重大改观。现在的人们更是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延伸到人生的每一阶段,中小学教育自不比说,还有胎教、幼教、大学教育、成人教育、老人教育一系列的遍布人生每一阶段的教育系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受教育已经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终身教育已经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
  (三)教育技术现代化
  当今,信息高速公路的通行、智能终端数据库的建立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使教育迈进了高科技的门槛。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已经是不足为奇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甚至虚拟教学、远程教学也都是司空见惯的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在校园的模式,只要你愿意,在家就可以得到最新教育的熏陶。当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为终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教学方式“互导”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学方式也不能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了,而是要师生教学相长,教师以“指导”学生为主。课堂上师生双向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起好“导”的作用,指导、引导、疏导,并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潜能激发,让学生可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这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高职教育如何融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凸显高职教育的功能特色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教育,是为社会输入大量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面对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其功能优势(就科研能力而言,高职院校比不上综合性的名牌重点大学;但是就实践能力而言,高职教育是独具特色的),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力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毕业前达到“师”的标准。具体的还要扩展自身的实训基地,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校学习与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机会。同时学校要采取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方式,让学生都可以学有所用,切实做到“术业专攻”,让高职教育真正的成为技能型教育。这样不仅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革新性的贡献,也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实用型人才。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高职教育结构
  高职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大学教育,结合高职教育实用性、技术应用性的特点,以及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事实,高职教育更应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努力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综合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的综合方案,争取每个高职学生都能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完善高职教育结构还要注重以下几点:
  1、区别对待即时性和继续性的职业教育
  即时性职业教育是指普通中学生通过参加高考而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这时的学生是基本没有专业技能的,他们是以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姿态入学的。这种即时性教育,在开始的时候要以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为主,等学生慢慢了解了职业特征和具体实施理论以后再结合实践教学,再慢慢的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主,最后提高技能应用的标准,慢慢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人才。继续性职业教育是指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人们,在知识经济的催促下、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觉得自身的知识技能不够完备,而重新走进校园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对于这类型的教育,学校应以提高补充性教育为主,多多教授社会上新出现的技术知识,辅助复习一下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满足这类人们的求知欲望。
  2、广纳生源,增加注册生和视听生的比重
  生源的充足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同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生源比起高等大学却匮乏的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吸纳学生方面采取宽松的政策,适当增加注册生和视听生的比重。本来高职教育就是为社会输入技能型人才的,注册生和视听生是为重点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省区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实行完全学分制的一种教学形式,由广播电视大学负责教学管理并组织实施。招生对象是具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在职人员及社会青年。由此可见注册生、视听生是有广大的生源的,并且此类招生可以为国家的基层教育做贡献,也是为全民走进知识经济时代打好基础。   3、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
  当今的大学教育,基本上都是采取学年制的培养模式,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年内拿到规定的学分才可以毕业。而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它学制的灵活性,可以采取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方式。譬如对于注册生视听生来说,是完全实行学分制的。而对于即时性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一般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学年制限制的,但是又不能完全“定死”。有些基础好又非常努力的学生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资格拿到毕业证,这种情况也要特殊对待,这就需要学院制定一个严格的毕业考核标准,以保证每一个毕业生都是合格的,符合社会要求的。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构“双师”体系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高职教育若要融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有一批融入到经济时代理念的高素质教师。教师应明确教学的改革动向,更新教育理念,并把教书与育人看的同等重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心理素质同时培养。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不仅要加强学习,从自身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更要能宠辱不惊地进行教学,娓娓道来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要进一步打造高职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高职师资的特色是“双师”,即教师不仅仅是教师,同时又是工程师、建筑师、会计师等。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多多崭露头角,更可以结合领域内的最新工作动态,为同学们讲授最新的工作理念与实用职业技巧,这个也是高职教育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想要把高职教育与知识经济紧密结合,就应该发挥这一特色,鼓励“双师”体系的建构。
  (四)知识常更新,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世界上技术每年的淘汰率为20%,也就是说一个人5年不学习新东西,就完全跟不上社会潮流的发展了。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教给学生各种求生能力是最重要的。据报道:世界上鼎鼎有名的耶鲁大学,如果它的学生在校期间办了助学贷款,毕业1年以后仍无力偿还,学校就不会再追要,而是帮他还上贷款。因为,学校觉得,如果学生在自己的大学里学习4年,没有学到可以赚更多钱的本领,这是学校的失职。而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学校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最新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若干年后,可能学生学习的知识会老化,甚至职业会变化,但是只要他拥有着学习的能力,他就能与社会接上轨,能够适应新知识,新职业的要求。这就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教育想要融入知识经济时代大潮,必须在教育中加大教学生学习的工作力度,让学生终生都可以自主的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
  (五)在高职教育中贯穿人文关怀
  人文素质一个社会人才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实践证明,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文素养的作用日益增大。一个民族无论他的科技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达,如果他的人文素养缺失,他就不是一个高素质的民族。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亦是如此。但是现在高职教育人文学科比重稍小。高职教育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教师要时刻树立人文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并制定奖励机制,让学生自主关注人文学科,在教育过程中营造一种人文理念的氛围。
  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应该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并积极的找到融合这一时代的合理举措,大刀阔斧的进行革新。这样,不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了贡献,更为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找到了出路。
  参考文献:
  [1] 宋阳新.透视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对策[J].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03).
  [2] 孙挥.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3).
  [3] 高云峰、张小军.试论高职人文教育与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1,(01).
其他文献
有个女人叫玛赛尔,曾陪同从军的丈夫一起来到拉美的一片沙漠。当丈夫外出驻训时,她常常孤零零地独自住在被沙漠包围着的铁皮房子里。她长时间都见不到丈夫的影子,甚至连丈夫的信都难得收到一封。虽然当地有土著人、印地安人和墨西哥人,但他们皆不懂英语,她无法与他们交流,因而备感寂寞和痛苦。她将自己的这种失望心境告诉了父母,并在信中说准备回家去。后来,远方父母的回信使她振奋,使她很快从孤寂中走了出来。这封信虽然极
回顾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